陸紅平
摘 要:學生在學習很多課文時,如果能夠和文本進行深層次對話,就能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感受。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文本;對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B-0063-01
隨著新課程理念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影響的不斷深入,不少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上積極做出更新。學生在學習很多課文時,如果能夠和文本進行深層次對話,就能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感受。教師可以沿著這個思路進行一些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展開和文本間的有效對話。這不僅是一種非常值得嘗試的教學思路,也會提升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與體會。
一、為學生與文本對話做好精心預設(shè)
在組織學生和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時,首先要做一些合理的教學預設(shè),這是保障學生的對話過程能夠良好展開的基礎(chǔ)。教學預設(shè)可以從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文本的特點設(shè)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學生和文本間的對話模式,尤其是對話沿著哪些話題發(fā)展,對話的焦點應當放在什么地方,這些都需要在教學預設(shè)時予以確立。其次,教師對于學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思路要有一定程度的預設(shè),這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節(jié)奏,讓教學過程按照設(shè)計的流程展開,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知識教學,為學生的知識吸收提供良好鋪墊。有效的教學預設(shè)是讓學生和文本間的交流對話能夠高效展開的基礎(chǔ),這也是充分發(fā)揮對話教學優(yōu)越性的一個前提。
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時,我就預設(shè)了學生一次又一次與文本的層遞性對話。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與課文對話,尋找收獲;接著,在學生第一次與文本對話的基礎(chǔ)上,請學生再次與文本對話,體會文本中描繪的大自然這本綠色課本的特點,感受青山和綠水間的對話,然后,請學生體驗角色,直接進行“青山和綠水”的對話;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與自己對話:“作為課文的讀者還有什么話想要說嗎,想對誰說?”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引導方式讓對話式教學在課堂上得以充分實踐,學生也在和課本的層遞性對話的基礎(chǔ)上深化了對于文本的學習感受。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文本教學范例,也說明教師只有精心做好對話教學的預設(shè),教學過程才能高效展開,這也是保障對話式教學的優(yōu)勢能夠充分發(fā)揮的基礎(chǔ)所在。
二、傾聽學生真實感受
在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時,教師很有必要傾聽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這是在展開對話教學時很有必要把握的一點。在學習一些有一定思維難度的文本或知識點時,引導學生對于相關(guān)問題展開思考與探究很重要。小學生雖說知識積累非常有限,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是童心無限的。很多時候,他們會產(chǎn)生一些成年人從來沒有過的看問題的角度與方法,也會有一些讓教師十分吃驚的想法。這些想法與觀點中蘊含著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而這些又是十分珍貴的部分。教師一定要善于聆聽,要傾聽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鼓勵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這不僅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進步,也是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有待實踐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在給學生講授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時,我通過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引發(fā)了學生和這個成語間的對話:
師:剛才,老師聽見某某同學提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可惜聲音太輕了,老師沒聽見,請你再說一遍好嗎?
生:青蛙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
師:(贊許地)是啊,為什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呀?
生1:他以為井是他的家,所以不愿離開井里。
生2:青蛙在井里住慣了,就不想再出去了。
生3:也許是井里原來有水,它是在井里長大成了青蛙,覺得井里很寬敞。
生4:小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有媽媽來給它送食物,他不用擔心什么。
就這樣,在和教師的對話中引導學生實現(xiàn)了和這個成語的交流,通過對話交流中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其實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個成語的內(nèi)涵。這種自然同時輕松愉悅的對話教學過程化解了學生對于成語理解的障礙。
三、對話教學要避免形式主義
鼓勵學生和文本間的有效交流對話,能加深學生對于教學文本的理解與感受。但是,如果教師讓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對于對話教學缺乏充分預設(shè),就很難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避免這種問題的產(chǎn)生,要創(chuàng)設(shè)更多真實有效的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的情境。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熱情,深化學生對于所學文本的理解與體會。
例如,學習《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有的教師這樣設(shè)計對話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讓學生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僅用不到10分鐘讓學生讀課文和寫生字、詞語。第二課時先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和手頭資料解答疑難問題,接著是拓展延伸,讓學生結(jié)合這個故事談談感受與啟發(fā)。教師缺乏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對話的過程不夠充分,學生和文本交流的缺乏深度,這就使對話教學流于形式。教師要避免類似問題的產(chǎn)生,在設(shè)計對話教學時要讓課堂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交流的問題、重點等都非常明確,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學生和文本間的對話才會有更多思維火花的產(chǎn)生。
參考文獻:
[1]彭志祥.閱讀教學中生本對話的追求[J].小學教學研究,2006,(4).
[2]米靖.論基于對話理念的教學關(guān)系[J].課程·教材·教法,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