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歷來被認為是高耗低效。學生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作文積累不夠,教師可提供三個平臺幫助學生積累。其一曰課前演講,其二曰以讀促寫,其三曰吟詩作對。通過日積月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作文積累;課前演講;以讀促寫;吟詩作對
高中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有些教師覺得作文教學乃高耗低效之舉,已經“知其不易而棄之”,只是每學期例行幾次大作文就不再有所作為。我曾經也是上述教師中的一員,但孔夫子的教誨時時縈繞耳畔:知其不可而為之。為總比不為有希望,幾年探索下來,本人有了一些小小收獲,現與諸位教師分享一下。
學生作文畏懼者,乃命意之大作文也。因何畏懼?積累不夠。從寫作素材到遣詞造句都感覺心余力絀,難以下筆成文。“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教師能做的必做的就是助其積累厚水以負作文之大舟。因積累不是正規(guī)寫作,我稱之為作文教學序曲。序曲有三:其一曰課前演講,其二曰以讀促寫,其三曰吟詩作對。
一、課前演講
課前演講不是什么新招數,老到可供幾代學生懷舊。我的想法是舊瓶裝新酒,瓶未變,酒須變,舊瓶必育佳釀。以前的課前演講總的來說是無序無章的,無序就混亂,無章就低效。現在我的課前演講有序有章。
有序首先體現在演講學生有次序,這個以前也有,但往往是教師排定,生硬無趣,現如今我把它交給學生,科代表牽頭,大家一議,一個生動活潑的次序單便新鮮出爐了,而且這個次序不是高中三年“從一而終”,一輪演講結束后大家可以再議,再排座次來演講。有序還體現在演講內容的安排上,教師要指導擬定。高一的演講定為介紹名著、闡釋名言;高二的演講定為闡釋名言、時事點評;高三的演講定為時事點評、作文審題立意。
有章就是演講不僅有講的,還要有評的。點評者即下一個演講者,就演講內容和語言及技巧評價,既肯定優(yōu)點也指出不足,這也是為學生自己即將進行的演講導航。最后各小組同學還要為演講者打分,取平均分為最終成績??茖W安排內容,有效進行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生的演講稿越寫越有文氣,演講越來越精彩。
二、以讀促寫
語文課本不乏名作名篇,其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卓越的語言吸引并滋養(yǎng)著師生,每每學過一名篇,師生意猶未盡。教師此時如能因勢利導,指一方向讓學生寫一寫,定能促其講真話,寫出真情實意。對于寫作方向的把握因篇而異,不一而足。比如,關于作者,如《囚綠記》的作者陸蠡是一位烈士,文中的常春藤形象鮮明,有著作者的人格特質,我設置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作者和常春藤重逢,會是怎樣的情景?運用擬人手法寫一個片段。再如,關于主題,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主題涉及劉和珍等青年學生、段政府、反動文人和庸人,課上分析點到為止,并不深入,遂留一問題:劉和珍等學生遇難后,友人怎樣評價他們,段政府會貼出怎樣內容的告示,文人會寫怎樣的文字,庸人在茶館會怎樣評論他們,選其一寫一片段。又如,關于語言,如《我有一個夢想》是一演講名篇,作者激情澎湃,氣勢如虹,這得益于排比的運用,我布置如下問題:運用排比手法寫一寫自己的夢想。諸如此類的以讀促寫,形制短小,有感而發(fā),有章可循,易于上手。
三、吟詩作對
古詩對聯(lián)是語言藝術,蘊藏著詩人的奇思妙想,飽含著才子的文采風流。常讀古詩文,怡人性情,養(yǎng)人才氣。試寫古詩文,雖有附庸風雅之嫌,但字斟句酌、精雕細琢的過程往往能寫出超越庸常的句章。
必修一課本的梳理探究有一課是“奇妙的對聯(lián)”,學生眼界大開,對聯(lián)有這么多的種類,有這么厚重的文化蘊含,還傳承了好多奇聞軼事。那平仄、押韻的限制,讓不羈的思想受到語言的約束,這約束讓人著迷。學生一個個躍躍欲試,要一顯身手。感受到學生的極大熱情,我決定將對聯(lián)進行到底。此后的名篇教學寫對聯(lián),作文題目用對聯(lián),靈感來了對對聯(lián)。猶記得一位教師出了一個上聯(lián):一碗太白劉伶醉。此聯(lián)一出,群生振奮,紛紛作對。有對“幾回月夜望江南”,有對“幾縷暗香梅花林”……我對的是:幾度出塞游子吟。詩歌對美酒,有情有意,學生深表嘆服。
說到寫詩,學生畏難情緒很大,我也是初學者,并無深厚功底,索性與學生共同學習。降低格律要求,只求句式相似,大體押韻即可。學習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我要求學生仿填《念奴嬌》,并身先士卒,自填一首以拋磚引玉。我詞如下:
念奴嬌·新歲有懷(劉迎華)
白駒奔去,塵散盡,多少錦繡年華。曹中校園,曾記否,吾輩攜手求知。披星晨跑,戴月苦讀,揮灑學子情。同學少年,轉瞬各奔東西。
廿載忽忽而逝,鬢發(fā)已微霜,青春不再。意氣猶存,不惑年,從容輾轉人世。今逢新歲,感舊日情誼,夢回曹中。時光流轉,友誼地久天長。
這是我在新年時緬懷中學歲月而寫,引起經歷初中分別的學生們的共鳴,反響不錯,學生紛紛動筆填詞。
再如杜甫的《登高》,這首詩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屬典范的格律詩,內容也是常見的登高感懷,是極好的仿寫范本。于是我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作以“登高”為主題的律詩。舉例如下:
登武夷山(劉迎華)
武夷雄出十萬山,天游[1]壁立向天橫。
九曲清流[2]聞棹歌,一葉扁舟逝遠蹤。
隱屏書院[3]傳薪火,朱子遺風繼世長。
勝景有幸逢大儒,堪稱南國一岱宗。[4]
[1]天游:天游峰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九曲溪中的六曲溪北面,地處景區(qū)中心位置。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當有云海的時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宮,故名“天游”。
[2]九曲清流:九曲溪景區(qū)是安遠三百山千百條溪澗匯集的小河,注入東風湖前的一段河灘,河道曲曲折折,山環(huán)水繞,形成幾處彎道。
[3]隱屏書院:即武夷精舍,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4]岱宗:泰山的別稱,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因歷代帝王和文化名人如孔子的登臨而留下許多名勝古跡,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學生詩作:
登山(郭悅珊)
晨鐘催人起,獨上清幽峰。
深林聞鳥啼,近水遇老翁。
半山觀音廟,高峰彌勒宮。
單影以相伴,歸來浴風中。
登樓(苗欣)
雨歇樓高獨憑欄,風定湖平宴畫舫。
初見豆蔻唱暗香,又聞青蔥吟疏影。
抿唇暗笑聲過狂,展顏回罷目正煌。
百花殺后何可期?春枝少年有志芳。
一個階段的吟詩作對之后,學生對古典詩文興趣大增,發(fā)言也好,作文也罷,均見文氣。
作文教學是慢功夫,譬如打太極,一招一式,徐徐而起,緩緩而收,起收之間練就出堂堂中氣。作文的文氣是慢慢積累才氤氳起來的。
作者簡介: 劉迎華(1976— ),女,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