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玲
【摘要】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在現(xiàn)有的教學案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的技巧及課堂提問時間掌控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筆者就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意義、創(chuàng)新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提問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33-02
教學顧名思義“教”和“學”, “教”是老師的天職,同樣“學”也是學生的天職。老師和學生是否盡職,在初中階段,語文課堂提問是最有效的檢驗方法,由此可見,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存在的意義
首先、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提問可以讓學生的思路緊跟老師的步伐,進行集中精力的思考,因為老師課堂提問是隨機的,每個學生都時刻準備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同時,老師提出的問題,對于答案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側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潛意識的激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初中課堂提問可以有效的增加師生間交流,提高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的交流、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答案要在大腦中進行無形的組織,這是語言表達和組織的訓練過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就會不斷的被強化和改善。
再次、課堂提問可以增加學習樂趣、提高信心。課堂提問時學生的答案符合要求,老師和同學會給以充分的鼓勵,得到肯定后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如果學生理解有誤,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就會體現(xiàn)出來,老師可以通過對答案的糾正,學生自己查找理解誤區(qū)的根源。
最后、語文課堂提問,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在語文課堂提出的問題比較接近生活,沒有一字不差的標準答案,這樣就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各抒己見形成一個開放式學堂。 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無壓力環(huán)境。再者可以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提出 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 增強每一位學生的信心。
二、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首先、語文課堂提問要“勞役”結合。課堂提問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不但將整個課堂的內容及整篇文章的中心進行串聯(lián),提出的問題要有活力,改變課堂氣氛,如《社戲》這篇文章中的吃豆,作者對同樣的豆,會出現(xiàn)“為什么豆還是原來的豆,但是卻不像昨夜那樣好吃?”,對學生提出他們的童年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可以激起他們對童年的回憶,達到與作者的共鳴,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課堂提問要有嚴謹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是合格的語文課堂提問教學。
其次、老師要學會聆聽和贊美。無論答案對錯,都要給以鼓勵,以增加學生的信心。以借鑒的形式來提問,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中,關于父親為兒子買橘子來回用的幾個動作,老師可以提問如果是我們班的同學,給父親買橘子走這一段路程應該怎么走過,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各不相同,老師要給出提示,引導學生的思路,以便更好的理解這些動詞的應用。
再次、語文課堂提問不要只局限于當堂學習內容,要進行發(fā)散思維。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中,關于父親為兒子買橘子來回用的幾個動作穿、跳、攀、縮、爬、抱、探身等,老師要提問關于這些動詞的具體解釋,從不同角度了解問題,才能領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再如我們學習古詩詞時,老師要提問些關于作者生活年代、生活狀況、創(chuàng)造背景等內容。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還有同樣一個“笑”字在魯迅筆下的《閏土》、《三味書屋》、《社戲》中所體現(xiàn)主人公的情感進行分析。以達到初中生思想的連貫發(fā)展。
最后、通過語文課堂提問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通過對問題答案的收集,讓學生明白,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止一種,通過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老師會重點講解白求恩舍己為人的精神、國際精神、救死扶傷的精神等,我們可以拿這些精神進行討論,在當今社會那些人具有這樣的精神,然后讓學生討論這些人的偉大事跡,從而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除此之外,提問時機要控制得當,老師提問時的語氣、表情、語速等都對學生的理解產(chǎn)生影響,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思想要明確,以便學生快速抓住問題的核心。所以老師在提問題時言簡意賅,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表情、語速、語氣來提問,要靈活百變,不要讓學生對問題本身產(chǎn)生歧義。
三、加強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
首先、學以致用,要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課堂提問是檢驗學生對課堂學習是否掌握,理解所學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要有針對性,因為語文教學比較廣泛,老師的提問要分重點、難點,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學進度,只是簡單的提問,忽略教學目的。有些老師講的太細致,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只是被動的接受,毫無興趣可言,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其次、角色的轉變。在問答式的課堂中,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學生的“回答”才是核心內容,因此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在整個課堂,老師提出問題,同學進行討論,老師作為引導者給學生指引討論方向,讓討論不偏離主題。對于不同的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們進行自主式討論或分組式討論,集思廣益更好的解決問題,從本質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再次、要設置符合當前形式的教案,提出的問題要獨特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也要難易結合分層掌控,以便掌控課堂氣氛。
四、總結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不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方式。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不會隨波逐流。語文課堂的提問是打開學生學習思路的鑰匙,結合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提高學習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向前.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誤區(qū)及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06) .
[2]汪德偉.淺談新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6) .
[3]李富明.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