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摘 要: 小學六年級學生活潑外向且好動,對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滿強烈的求知欲望,做到長時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項事務上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特別是一些缺乏吸引力或者是乏味枯燥的事物更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些問題都對授課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對授課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怎么做才能在完成教學指標的同時,主動積極地挖掘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呢?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小學六年級 語文閱讀 對策
閱讀技能作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寫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根基。作為一種基礎技能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學,它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技能和基礎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筆者結合人教版教材,就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分析與探討。
小學六年級學生活潑外向且好動,他們對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滿強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心理較為浮躁,要做到長時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項事務上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特別是一些缺乏吸引力或者是乏味枯燥的事物更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些問題都讓授課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對授課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怎么做才能在完成教學指標的同時,又能主動積極地挖掘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呢?對此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授課方式過于傳統(tǒng)單一,課堂氛圍略過沉悶。
六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偏向于生動多姿的授課方式。但是從現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基本上離不開粉筆、黑板、課本,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經常出現老師提問,而底下的學生鴉雀無聲,課堂氛圍顯得十分沉悶。
2.傳統(tǒng)的方式與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現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授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是處于核心位置,著重于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勤奮。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授課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娓娓道來、侃侃而談,幾乎很少關注講臺底下坐著的學生是不是想聽,是不是愛聽。與此同時,在課程安排上存在一個問題,語文課作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學科,經常都是兩三節(jié)課連著上,授課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很辛苦,學生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聽得昏昏欲睡,影響了授課質量,是學生閱讀技能提高的一大障礙。
3.思維被局限在教材的框框條條之中。
和其他語文教學相對比,閱讀教學更加具有靈活性和不確定性。閱讀教學的意義在于全面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非通過死記硬背讓學生把文本記住,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文本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來說,僅僅可作為引導的載體。但是在許多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中,授課教師以教材的文本為授課內容,教材有什么就講什么,對于比較有教學意義的文本則讓學生們大段篇幅地記憶與背誦,死記硬背,缺少了對豐富的閱讀資源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
二、對策分析
1.讓授課方式豐富化,加強多媒體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多媒體教學憑借高頻率的互動性和豐富生動的表現能力,達到了許多其他教學手段沒辦法達到的效果。
比如《詹天佑》一文所要表達的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和感同身受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再加上學生距離詹天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有一些距離,不好體會那個環(huán)境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京張鐵路所存在的艱難,更難體會得到作者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贊頌。然而,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授課教師可以先播放詹天佑的相關介紹視頻,通過真實資料和視頻介紹的配合協(xié)作讓學生們了解到當時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京張鐵路所存在的困難,以及詹天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愛國之情,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人民的智慧。播放結束后,授課教師再通過結合文本進行分析,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把課文文本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們加深對文本閱讀的直觀理解。課堂結束后,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學生撰寫讀后感以加深學生們的記憶,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言語表達閱讀感受。
2.以學生的感受為教學中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學生們的感受應該成為授課老師的教學中心,讓老師們把課堂的舞臺和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以《只有一個地球》一文為例,在課堂開始之前,授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好預習工作,自己通過互聯(lián)網、圖書館書籍等方式搜集相關資料,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們自行設計授課課題并完成課堂講解,講解結束后授課老師再對知識點進行補充說明和課堂總結。以這樣的授課方式進行課程講解,可以讓學生們發(fā)散思維,添加觀點和想法,掙脫課本條條框框的束縛,從而對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析,進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繪聲繪影的描述除了能激發(fā)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外,還能在學生群體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讓更多學生自發(fā)地加入到學習活動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實現基礎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舍棄一些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教學方法,勇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們對文本內容產生興趣并感同身受,將學生的“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主動學習方式,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上一層樓,邁向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黃靜.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5,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