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里米提·艾則孜
(新疆庫車縣牙哈鎮(zhèn)中學,新疆 庫車 842014)
?
淺析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堅持德育原則
阿不里米提·艾則孜
(新疆庫車縣牙哈鎮(zhèn)中學,新疆 庫車 842014)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而初中班主任是初中生校園生活的管理者和幫助者,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不能忽視班主任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初中生思想現(xiàn)狀和學習生活現(xiàn)狀基礎之上,結合實際,簡要論述班主任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如何堅持德育原則,提高初中班主任對學生德育工作的教育技能。
關鍵字:初中班主任;德育;重要性
學校德育工作在青少年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通過學校德育不僅能夠結合時代要求對學生的道德,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社會功能,還能滿足學生個體的道德需要,啟發(fā)學生道德覺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班主任使學生在校生活的幫助者和指導者,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不應當僅僅將重點聚焦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活狀況上,更應當多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初中生正是處在青春期、叛逆期,對于身旁的一切都容易帶有較為嚴重的反抗情緒,長此以往,這樣的情緒容易使學生形成極端的性格和觀念,因此,班主任在對初中生進行教育管理過程中應當堅持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原則,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對班級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首先要堅持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班主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與學生的交流最多,也最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天然優(yōu)勢。筆者認為,班主任在堅持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時,應當以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小事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以小見大。
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堅持疏導原則,要對學生循循善誘,以理服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疏通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的認識障礙。例如,初中生對于某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對于學校所指定的一些規(guī)則,也有自己的意見,有些同學甚至會“以身試法”,挑戰(zhàn)權威,違反校規(guī)校紀,他們在道德上并沒有什么過世和偏差,只是在對于某些道德觀念的認識上出現(xiàn)了偏差和認識障礙,需要教師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循循善誘。
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在道德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提出嚴格的要求,決不能夠因為學生在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過程中感覺到困難就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影響和知道之下,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要做到熱愛公共財物時,及要對學生如何進行公共財物的保護提出明確的要求,也要尊重學生,當學生發(fā)生破壞公共財物時,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互動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教育。
對中學生的道德進行教育和約束的條款,大多數(shù)都表現(xiàn)在與他人的相處中要養(yǎng)成的道德觀念,例如誠信待人、團結友愛、與人為善等道德觀念,都是在學生與他人互動、交往時用于約束學生的道德觀念,指導學生的實際行為。因此,班主任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堅持在集體中教育的原則。是這些對于學生行為的要求能夠在學生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現(xiàn)身說法,使道德教育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在與他人交往中進行道德教育。
每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都會遇到思想狀況不一樣的學生,有的學生聽話乖巧,對于教師的要求能夠較好地踐行;有的學生性格頑劣,愛好與教師唱反調;有些學生性格孤僻,難以融入集體。對于不同學生的道德教育應當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這要求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狀況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長善救失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揚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增強學生在道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要堅持這一原則,“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對學生道德品質中的積極因素進行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因素。
做到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班主任首先要在德育工作中以身作則,使班主任傳達的德育理念能夠與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所觀察到的教師的實際行為相一致,才能增強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此,班主任要有效調節(jié)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其保持一致性和協(xié)調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如果有某種惡習,就直接會給孩子提供模仿的實例。比如,在家里父母隨意罵臟話,那孩子也會仿效。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家長要以身作則。因此,班主任和時常和“有問題”學生的家長溝通,促膝談心,曉之以理,督促家長改掉不良習慣,給孩子帶個好頭。
總結:德育原則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也應當堅持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堅持疏導原則,堅持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在集體中教育的原則,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堅持長善救失原則,堅持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在堅持德育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來促進每一位學生道德的發(fā)展。同時,一定要認識到德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林強.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未來英才,2016(1).
[2]黃建明.試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界,2011:71-71.
[3]陳建華.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J].學周a版,2014(9):200-200.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