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蘭
摘 要:隨著城市的擴張,越來越多的進城人員拖家?guī)Э谟窟M城里,我們學校接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也越來越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作為新時期一個獨特的弱勢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受到關注。切實探討并化解其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38-01
怎樣才能使這些“流動的花朵”競相開放,讓他們積極融入、適應現有的生活成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探討的焦點。
一、進城務工子女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1、敏感、自卑。絕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感到自己因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覺得本地人嫌棄他們,因此在心理上他們的歸屬感并不強,表現得比較孤獨、敏感、自卑,容易受傷害,與人交流能力比其他學生差些,比較難融入新的集體和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
2、行為習慣不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更吃苦耐勞,也更懂事明理。許多進城務工人員在本地從事著最苦最臟最累最險的工作,而且常常要加班加點,因此他們的孩子早早就擁有了一顆體諒父母的孝心,從小就學會了幫助父母照顧弟妹、干洗衣做飯等各種家務活。但不可否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行為習慣上表現出來的養(yǎng)成問題較多。進城務工人員由于受工作時間的限制,對孩子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使孩子普遍存在著自由散漫的弱點,他們在品德行為習慣方面,在家里不聽長輩教導,在學校他們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常有遲到、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為偏差。法治和紀律觀念都比較淡?。辉趯W習行為習慣方面,他們態(tài)度隨便,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馬虎草草完成;在生活行為習慣方面,他們的衛(wèi)生意識很差,亂吃零食亂扔垃圾,做事常常缺少章法。
3、學習困難,有厭學情緒。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數沒有時間去關心孩子的學習,也很少對孩子提供個性化的、針對性強的輔導。很多孩子不愛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堂紀律比較差,常常不能按質按量完成作業(yè)。很多進城務工人員自身文化素質不高,一旦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也無法給其釋疑解難。因此,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學習教育要差一些,厭學情緒較重,有的學習明顯跟不上,學習困難重重。
二、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特別是幫助學校中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1、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可能不是那么好,在學校就應給他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的場所,創(chuàng)設優(yōu)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和民主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
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我們努力營造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育人環(huán)境,使學校成為設備先進、方法科學的育人校園,愛生如子親如一家的師生家園,流連忘返終生不忘的學生樂園,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美麗花園。
校園的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教師是精神環(huán)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依賴于教師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的追求。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質,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給小學生以積極的感染。教師不僅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還要做小學生的觀察者和引路人。
2、加強師生、生生、家校之間的溝通。(1)個體疏導。學校不但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且注重個案研究,對個別心理障礙的學生,老師會給予特別的關愛,特別是心理障礙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更是特殊關愛的對象。從心理上開導,生活上指導,學習上輔導,行為上引導,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溫情。(2)生生協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缺乏歸屬感,而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能緩解他們心中的憂慮,因此,我們應該發(fā)動全體學生,相互關心,相互協作,共同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創(chuàng)建心靈港灣。
①給予集體的溫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時常會有孤獨感,會有莫名其妙的煩惱。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班集體,充分發(fā)揮學生集體的教育功能。如在學生生日當天送去一張生日卡片,以示祝賀。當他取得好成績之后,給他們鼓勵。②學習上的幫助。由于進城務工家庭的特殊情況,學生更需要學習上的幫助。因此,除老師熱心輔導外,班級也應組建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內學生互相交換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學習難題時能夠得到及時解決。③建立檔案,開展心理輔導。在開展調查分析基礎上,我們應該把問題學生按學習、行為、心理等三大類建立個案研究檔案,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落實重點對象的幫"困"措施,開展個案研究。各負責老師要深入問題學生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定期談話,跟問題學生交朋友等等,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根據學生表現情況,我們設立進步獎,對那些經幫教而進步較快的學生實行獎勵。
(3)家校合作。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社會有密切聯系,我們努力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打造適宜學生心靈成長的綠色通道。如通過家長會、校訊通平臺等定期與家長溝通探討。家校形成合力,可以更及時地了解家庭、孩子心理狀況,及時疏導,指導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使學校內外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引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走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幫助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健康、和諧發(fā)展。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明白: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他可以是貧窮的,也可以是一個文盲,但他一定要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使他們學會正確地調適自我,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地自我完善、達到自我實現,使自己擁有積極的、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學校應給這些特殊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給這些“流動的花朵”的心靈帶來健康成長的“一米陽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