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衛(wèi)民
摘 要: 語文教學一貫“多、費、差、慢”,中職語文教師應面對現(xiàn)實,更新觀念,鼓勵學生摒棄自卑情緒,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多種平臺,使其獲取更多成功體驗,實施多元評價,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教改 困境 出路
中職學校普遍存在生源數(shù)量減少,學生素質下降,教學效果不好,社會評價降低等諸多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意味著中職學校將長期面對這樣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強化中職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擺在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面前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中職語文教改的現(xiàn)狀及困境
根據對我市部分中職生就語文學習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強,自信心不強,語文學習習慣差,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預復習語文的習慣和做法,語文基礎較薄弱,語文素養(yǎng)較低。體現(xiàn)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就是,上課手機玩不停,教學互動不配合,作文錯別字連篇,常用語句不通順,日常應用文不會寫。很顯然招進來的學生中所謂的“學困生”和“問題生”,即實際上的后進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中職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幾乎變成了教學管理者、秩序的維護者,面對這樣一群厭學的中職生,語文教學的互動就很難行得通,有的老師干脆就“滿堂灌”。老師備課沒有心情,上課沒激情,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更多的是為了應付檢查,教學改革就更談不上。這樣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成才的期待感自然很低,反正這些學生最終就是普通職業(yè)勞動者,只要他們在學校平安無事即可。教師的期待感一低,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自然就下降,老師要求隨意,自然地學生就更落得輕松,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還沿用原來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管理手段,則要想實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難上加難。若不對中職語文教育教學進行一番教學改革,或作些有益的嘗試和摸索,那么語文課程在中職學校的地位將被進一步邊緣化,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中職學校語文教師應結合中職生特點,發(fā)揮語文課的獨特的人文資源優(yōu)勢,更加重視教改,并將教改作為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大抓手。
二、中職語文教改的出路
要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中職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學習,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教法,樹立服務專業(yè)的意識,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平臺,為學生成長、就業(yè)和升學服務。
(一)改變看法
現(xiàn)在中職校要開家長會很不容易,不少家長平時對孩子不是沒時間管,就是對孩子有點放棄,覺得就是到學校也沒面子,學生心里也清楚。中職生中不少對學習不感興趣,自卑心比較強?!鞍笥谛乃馈保睦韺W家柯里說:“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也不如別人,處處低人一等,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厭惡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這樣的人就會缺乏積極性?!痹谶@種情況下,要讓學生在中職學校的不長時間里將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養(yǎng)成的一些不良習慣一下子改掉是不太容易的。這一切需要時間,需要愛心,也需要耐心,當然也需要有的放矢地采用更適合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
每當提到中職生,中職老師更多的是看到學生有問題的一面、消極的一面,往往忽略了中職生的現(xiàn)狀和特點,忽視了教師業(yè)務知識的學習、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方面,一些教師實際上仍是在透支在原來高校學習過的知識。有些語文老師也說,許多經典文學名著都沒看過。有些老師面對信息時代的學生卻仍在用原來的知識、方法、觀點看問題,這與刻舟求劍所蘊含的道理并沒有不同。人們常說:“給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可是,這桶水也會有被用完或蒸發(fā)完的時候,語文老師在高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日新月異信息大爆炸的當今時代,很快就會過時,過去的積累、積淀和經驗同樣也會過時,而且這種更新的速率越來越快,周期越來越短。
教師職業(yè)作為一個特別需要學習的特殊職業(yè),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學習、完善和提高自己,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中職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學習語文課程新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新理論,包括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等等,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和就業(yè)需要,更新觀念,改革教法。
針對中職校在學習中存在的為數(shù)較多的“學困生”,中職語文教師應有充分的認識和準確的分析,甚至要重新認識他們,正如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所說:這些學生在言語/語言、數(shù)理/邏輯智能方面的潛能可能表現(xiàn)得比較晚些,在考試的衡量中暫時是不合格者,注意這里只是暫時,何況他們一定還有其他方面的智能,我們只是還未發(fā)現(xiàn)。曾經專門研究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美國學者大衛(wèi)·拉澤爾指出,人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使他看到的最大變化之一是,教師和校長現(xiàn)在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學生?!八麄儗W生、對他們自己都持有一種比較全面的觀點。過去經常使用的標簽式語言已經被棄之不用,他們現(xiàn)在更多的是關注為學生的學習清除障礙,而不是認為那些采用非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的學習者有什么過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使我們重新對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廣大中職生有了更新和更加全面的認識。因而,語文老師要認真學習并掌握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重新認識人們常說的“差生”或“學困生”,改變對中職生就是后進生的看法,我們要相信即使是后進生也一定會有閃光點。我們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不僅要幫助學生摒棄自卑,而且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恢復自信,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中職語文教師應直面現(xiàn)實,改變觀念,調整心態(tài),重新認識中職生,主動尊重并賞識中職生,賦予這些中職生更多的關心、愛心,這樣在對待中職生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時,我們才會有更多的責任心、耐心。
(二)改進教法
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要靠更多的語文實踐與體驗。因此,我們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特點、習慣、層次和掌握程度,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可能。中職語文教改,就應該針對中職生的現(xiàn)狀和特點,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特別是改變“滿堂灌”“填鴨式”“一言堂”的教法,積極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開放包容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適當進行微課、翻轉課堂的嘗試,營造民主平等、生動活潑、輕松寬容的氣氛,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提供各種語文學習的機會,充分運用學生喜歡的各種學習和練習方式,讓他們有施展拳腳的機會,使他們能體驗成功之喜悅,更好地培養(yǎng)自信心,逐步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根據中職生形象思維略強于邏輯思維、喜歡直觀形象討厭抽象的特點,做到學以致用,中職??梢虻刂埔说貫閷W生創(chuàng)設以下語文實踐和體驗的平臺。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搞小演講,舉辦故事會、經典詩歌朗誦會、讀書會,舉辦查詞典、寫字、作文比賽,等等,結合學生基本上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的情況,甚至可以搞編微信、微博、短信或飛信的比賽,使學生感覺有用武之地,還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當然,還可鼓勵學生為??陡?、辦板報或學習園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當播音員、小記者等。在語文活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做活動過程的宏觀設計者、指導者、引導者,加強對活動的具體指導。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過程的組織實施,主要由學生動腦、動手、唱主角、當導演,真正使學生成為豐富校園文化、班級文化活動的主人,讓他們品嘗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體驗。
針對中職生愛玩智能手機的特點,有些學生甚至有上癮傾向,我們可以從多方引導并教育學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機、手機上癮的危害、手機使用的禁忌等,強化閱讀對青少年成長影響的理念,讓學生逐步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比如,爭取從每周擠出一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直接安排學生到閱覽室、圖書館讀書,讓學生自由閱讀,然后循序漸進,由少到多,培養(yǎng)中職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還可針對中職語文并未規(guī)定語文指定必讀篇目的情況,根據實際,結合中職生的特點,與他們一起選定真正喜愛的名著和經典篇目。中職校要充分利用好每年的4月23日的“全民讀書日”的契機,全體教師都要以身作則,帶頭讀書,并積極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三)改善考法
在保證中職語文教改的實施效果中,考核與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中職語文教學一定要改變過去的一考了之的簡單考核學生語文水平的老辦法,建立健全中職語文考核多元評價機制。只有各方多管齊下,才能使中職語文教改達到較佳的效果。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全面和諧和發(fā)展的人,社會性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先決條件能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成績這個概念本身也是相對的: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績好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會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當前在哪方面有才能,今后他的智力怎樣發(fā)展,這是教育才智中極為重要的部分?!?/p>
過去,許多中職學校也是采用和普通中學一樣的考核評價方法,在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甄別評價,它的理論基礎是智能的一元性,突出強化的是知識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通過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方法和手段單一,以考試作為主要的考核方法。這種偏重學業(yè)的終結性結果,輕視過程性、表現(xiàn)性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和智能的差異。這種重視結果忽略過程,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的評價,對于那部分知識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較弱的人來說,就是一種致命的打擊。由于底子差,中職生成績當然是大面積掛紅燈,學生學習積極性差,有的甚至讀不懂,干脆混,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樣就根本談不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其實,中職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中的“另一個學生”。多年教學實踐,再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相時而動,與時俱進,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和素質已大大改變的現(xiàn)實,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我們應該結合中職語文的特點,主動與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考試改革對接,適當降低《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對中職生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特別是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嘗試摒棄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的做法,即用單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等這種以分量人、以分定人、以分取人的做法。采用中職語文多元評價方式即“過程+結果”的方式評價學生,如規(guī)定平時的過程分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期終考試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當然分數(shù)比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將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多地放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例如,考勤、問答、小演講、作業(yè)、練習、作文、朗讀、背誦、討論甚至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等方面。當然,也可采用我市開展的中職生多元星級評價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規(guī)劃、學習習慣、成果展示、課堂表現(xiàn)和筆試結合起來考核學生,這樣,將考核的目標予以分解、細化,化繁為簡,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時,我們嘗試設計一系列考查學生語文學習的量化表格,只要有參與的就讓他們自己先打分,然后讓同桌打分,再由學習委員登記、匯總,最后交給課任老師打分。對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學生,老師也要另外記錄在案。
對中職生考核的標準和要求應適當降低,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xiàn)和演示的機會,有更多成功的快樂和體驗,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就不再僅僅是試卷的卷面成績。而且即使是代表結果的試卷部分也可以作些大膽的改革,試卷中可以是一篇作文或是幾篇常用的小應用文,如書信、便條、啟事,也可是講故事或是小演講等,不要對中職學生提出過于超過他們實際水平的一些要求。要建立健全中職學生語文課程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在構建該體系過程中應當注意掌握做到“五個結合”,即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和實踐評價相結合、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和綜合性相結合、靜態(tài)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相結合。除紙筆的描述性評價外,還要注重表現(xiàn)性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樣化,有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之間互評,還有老師的評價。
總之,在中職教育遇到重重困難的情況下,中職語文教師應調整心態(tài),積極學習,更新觀念,大膽進行教改,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鍛煉和實踐的平臺,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成功體驗,改革現(xiàn)有對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考評機制,使考核手段更加人性化、多樣化并切合實際,使所有中職生的語文水平、能力、素養(yǎng)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捷.專業(yè)化:挑戰(zhàn)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2年.第1版.
[2]劉守旗,丁勇,俞潤生.教育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評析[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4][美]David Lazeara,著,呂良環(huán),等譯.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八種教學方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R.J.斯騰伯格,著,俞曉琳,吳國宏,譯.超越IQ: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