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瑩
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
王冰瑩
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當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與深入,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各高等院校對于英語專業(yè)方面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的介紹,指出了當前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的相關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策略。
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
對于當前英語專業(yè)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而言,其基礎階段課程依舊側重于教授英語基礎知識,對學生開展基本技能訓練,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依據(jù)高等教育改革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基本功仍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英語專業(yè)的課程分類有基礎與專業(yè)課程兩大類?;A課程側重于語言技能類與知識類的課程,比如,聽、說、讀、寫,語音、語法、詞匯等,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語言基本功,通常開設于大學低年級。專業(yè)課程主要涉及到文學、翻譯、語言學、語言文化等相關課程,一般在高年級開設。本文涉及到的基礎課程是以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為最終目的的課程,不含專業(yè)課程。
參照課程不同階段的內容,英語專業(yè)課程可分成三類,即:知識、能力以及素養(yǎng)課程。知識課程包括語言與專業(yè)知識。語言知識涉及到基礎的英語語音、句法、詞匯等內容。專業(yè)知識涵蓋了語言學、文學、文化以及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等內容。能力包括語言與專業(yè)能力,語言能力側重于基礎的聽、說、讀、寫、譯等借助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專業(yè)能力側重于文學能力以及對所跨文化的理解能力。素養(yǎng)涉及到國際視野、創(chuàng)新精神、人文素養(yǎng)以及思辨意識等內容??傊?,開設英語專業(yè)課程主要是為培養(yǎng)大量知識廣博且素養(yǎng)深厚的英語人才。
(一)教學目標設定不合理或不清晰
通過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觀察,普遍存在教師對教學目標設定不清晰或不合理的問題。由于一部分英語教師對教學目標存在理解上的誤區(qū),致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重形式輕實際的狀況。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基礎性的聽、說、讀、寫等練習即為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嚴重混淆了對課程的實際定位。
(二)教學內容松散化、碎片化
1、語言知識與技能類課程存在內容上的脫節(jié)現(xiàn)象。這主要和教師重知識內容教學而輕語言運用有關。更有甚者,教學內容偏松散化,不但影響教學質量而且也難以達到拓展學生視野及培養(yǎng)其語言素養(yǎng)的效果。
2、課程內容被人為割裂,碎片化現(xiàn)象嚴重。有些教師為了對學生進行有側重的微技能練習,將聽、說、讀、寫等相關的語言技能分割開來,以此來提高學生自身缺陷和不足。殊不知,對于語言的綜合學習與運用能力并非單純的微技能累積,而是需要將學生放在合理的語篇情境中進行綜合且全面的練習。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不但要參照國家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具體教學要求,還要結合各院校的實際定位與學生自身能力情況,確保教學目標既符合學校發(fā)展方向又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xiàn)整體教學目標,因此每節(jié)課的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方向進行設定。尤其是對于語言專業(yè)的綜合課而言,不但要學習到相關的主題與語言類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還有專家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標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側重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可以做到哪些事情。如下圖表一中的教學目標舉例,由圖可以看出,第一種表達傳遞出了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要授課的內容。第二種方式則反映出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可以運用語言實現(xiàn)哪些事情。顯而易見的,第二種表達更易被理解,也更容易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
(二)不斷充實與更新教學內容
通常情況下,每門課程都配有相關的一本核心教材。從對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對于英語專業(yè)類的語言教學而言,教材是學習知識的基礎,但也要適當攝入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其他資源,對課堂教學內容加以豐富和完善。例如,在學習“What You See Is the Real You”這一課文后,可以通過讓學生做心理測驗“Do You See Yourself As Others See You?”這一形式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建立起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在學習課文“American Dream:Immigrants to the USA”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Journey into the Unknown”這一CNN的紀錄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便于語言學習及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的課外題材資料,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極大的拓展了學生視野。
(三)不斷探索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作為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依然無法避免教師的“一言堂”現(xiàn)象。一味的注重講解,必然忽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還有的教師以專業(yè)四六級或八級考試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內容也演變?yōu)閱我坏膶W生進行答題訓練。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出的學生,單詞背誦成了主要任務,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依舊薄弱。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新內容學習前,指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英語口語討論,既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思考更鍛煉了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借助相關教育資源或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活動,多種方式穿插進來,提高課堂活躍度與師生互動頻率,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掌握新知識的學習。
總之,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教學而言,在新形勢下的教育體制改革,既為教學帶來機遇,同時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明確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還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對于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任重而道遠。
[1]陳則航,程曉堂.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J].外語界,2015,06:11-18.
[2]夏洋,??≤S.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內容依托式教學:問題與對策[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0,01:6-12.
[3]常俊躍,金雪.英語專業(yè)核心必修課程“基礎英語”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建議[J].外語研究,2012,06:54-5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