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姝敏 李小青 彭曉霞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珠江學(xué)院 510900)
論《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思想
黃姝敏李小青彭曉霞(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珠江學(xué)院510900)
“替天行道”既是《水滸傳》中一百余八條好漢都奉行的原則之一,也是梁山水泊的宣傳口號。而這個“替天行道”不僅暗含神秘的天道思想,也有比忠義精神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且對整部小說故事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替天行道;天;道;口號
金圣嘆有言:“天下之樂,第一莫若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讀《水滸》?!蹦敲础端疂G傳》何以得金圣嘆先生如此盛贊?《水滸傳》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研究我國文學(xué)、社會風(fēng)情等方面的重要讀物,且水滸故事情節(jié)豐富,人物刻畫生動,性格描寫鮮明,人物行事尤為鮮辣,對后世小說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而支撐眾多水滸行事人物的精神思想——古人崇天敬道的“替天行道”思想,就不得不細(xì)細(xì)分析了。
古人尊崇天,敬畏天命,更不敢逆天道。而天有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過程兩層含義。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孟子云:“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上》)此為自然現(xiàn)象,謂之天。而《荀子·天論》中語:“天行有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边@便是天之規(guī)律,稱之為“天道”。天道即天的行為過程,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抗拒的,因此人要遵循和順應(yīng)天道,順承天的意志。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xué)者,講究“天道自然”“天生道”;有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xué)者講究“天命論”,主張“天生由命,富貴在天”“五十而知天命”等。這些天道天命思想不僅影響了人的思想,觀念也滲透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
水滸故事中最早出現(xiàn)“替天行道”是在元雜劇《黑旋風(fēng)雙獻功》第四折:“宋公明替天行道,到今日慶賞開宴。”。元代的替天行道反映的是“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思想,表達了人們渴望有外力來充當(dāng)“替天行道”角色的愿望,而小說則受此影響,故梁山好漢的“替天行道”成為了百姓口中的正義之說。
在“九天玄女之神論說”中,好漢們受命于天,轉(zhuǎn)世為人,使得“替天行道”這一說法更具信服力,“替天行道”也就成了宋江行事的正當(dāng)理由。于是,宋江便打著這個旗號招兵買馬,干“正當(dāng)”的事了。
(一)《水滸傳》賦予“替天行道”神秘色彩
從第一章的“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到九天玄女,都只不過是一個引子,誤走妖魔是為天道,后面引出玄女的天書故事才是“天道”的辯詞。所謂“有因必有果”,這便是一個“天道循環(huán)”,而循環(huán)的正是梁山好漢們。宋江答應(yīng)玄女做的三件事:一為主全忠仗義,二為臣輔國安民,三是去邪歸正。古代宣揚天人合一,天子即為天的兒子,天子聽從天的意志,管理人間百事。玄女讓宋江做這三件事既為遵循天道,又為宋江的招安打好基礎(chǔ)。此曰為“天道”,不可違。
(二)宋江派以“替天行道”之餌,收人入囊
梁山能賺多人入伙,“替天行道”這口號功不可沒。這個口號既能維系隊伍,又可號召人馬。上梁山,并非人皆自愿,如秦明、關(guān)勝、盧俊義,這等人皆為宋江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給“騙”過來的。羅真人說“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宋江能將上至朝廷官員,下到流氓草寇都拉上梁山,不全因他的忠義精神,而是宋江抓住了眾人的心理共同點:“替天行道”。正義是眾人所追求的精神高地,而在眾人眼里,“替天行道”正是正義的化身。宋江一行多次拿出“替天行道”來說服被俘軍官,將一群落草“賊寇”變成了替天行道的執(zhí)行者,增強他們心中的正義感。而“替天行道”也漸成為維系梁山的精神紐帶。
(三)宋江打著“替天行道”之旗,行向朝廷招安之實
“替天行道”的實質(zhì)是維護君臣之義。魯迅如此總結(jié)水滸:“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彼谓摹疤嫣煨械馈扁g化了天道,傾向于天子之道,就是想得到朝廷的注意和重用,可以替天子行道,從而流芳百世,以正義之名揚名天下。如在拉他人上梁山時,宋江更是多次表達了自己替天行道以招安的想法?!端疂G傳》第五十六回宋江與徐寧談話:“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絕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義之事。萬望觀察憐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笔茉t之心,可謂人盡皆知;第七十四回:“臣聞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名之術(shù)。民心既伏,不可加兵……招安來降……”后天子考慮梁山的“替天行道”旗子,同意了此事。至此,宋江“替天行道”的口號真可謂上可深得朝廷青睞,下可拉攏民心。
梁山泊雖然標(biāo)榜“替天行道”,卻與百姓心中除暴安良,伸張正義的“替天行道”背道而馳。
自古為“替天行道”而去“劫富濟貧”的行為在百姓心中是正義的,因此世人多認(rèn)為水滸中的“劫富”亦是如此。然而,水滸劇情卻與之不同。雖劫富,卻無濟貧。在第16回《吳用智取生辰綱》中,梁山好漢劫下梁中師的財物約十萬貫,十萬貫為五萬兩,相當(dāng)于一個億,此財富實在不容小覷。這十萬貫錢財,貪官污吏沒少掠奪民脂民膏,實為不義之財。晁蓋等人富是劫了,但沒“濟貧”,而是內(nèi)部瓜分了,并沒有將錢財用作正義之道?!按蚪龠^路商”“打家劫舍”是梁山一百零八將中許多頭領(lǐng)上山前的生存之道,這也成為后來梁山的主要生財之道。劫富之財要么瓜分,要么蓋房筑樓,根本無暇顧及百姓。更甚者,打劫的財物就來自普通良民。如此掠奪百姓,梁山好漢的劫富濟貧實為變異了的替天行道。
在梁山好漢中,母大蟲孫二娘開肉饅頭店;宋江為賺秦明而使其一家老少陪了性命,甚至害死了青州城的數(shù)百戶人家,這等“替天行道”何等諷刺。黑旋風(fēng)李逵在法場救宋江后大開殺戒,上至軍官下至百姓,無一幸免,落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的慘境。李逵為了賺朱仝入伙而向四歲小衙內(nèi)下毒手;吳用等人攻破大名府時“民間被殺死者五千人,中傷者不計其數(shù)”等行為,均歪曲、私利了“替天行道”的實意,背離了百姓的意志。
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世人解讀為“忠”,是為蒼生百姓。然而實質(zhì)卻是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行滿足自我目的之實。當(dāng)宋在法場得救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火燒無為軍,黃文炳一門四五十人,無論大小尊卑,一律殺盡??v使黃文炳罪惡深重、腐敗黑暗,但宋江燒殺黃文炳滿門的做法,盡顯其無視人性命的兇殘與暴戾。金勝嘆言宋江為偽君子,李贄也評判宋江“大不是,大不是。”可見,宋江個人情緒和自私的替天行道思想并非深得人心。
[1]胡適,魯迅.《解讀<水滸傳>》.遼海出版社,2010.3.
[2]古耜主編.《中國作家別解古典小說 悟讀水滸》.京華出版社,2009.6.
[3]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中國三峽出版社,2011,1.
[4]魯迅.《三閑集.流氓的變遷》.《魯迅全集》第四卷.北京文學(xué)出版社,1995.
[5]王平.《<水滸傳>.“替天行道”考論》.山東大學(xué)文史哲期刊,2010(1).
[6]杜貴晨.《<水滸傳>“替天行道”論》.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