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就對比展開討論,并針對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創(chuàng)新。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65-02
引言:新媒體時代的應運而生,為信息傳播的方式帶來了時代的特征,給人們的信息獲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受它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yōu)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
1.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1.1新媒體的特點
在傳統(tǒng)的媒體中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等,新媒體不同于此,是一種借助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無線通信網(wǎng)等方式,形成以計算機、手機、數(shù)字等為終端的新型媒體形態(tài),其表現(xiàn)形式有網(wǎng)絡媒體、維客、博客、播客等。新媒體的發(fā)展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帶來一定的改變。新媒體已然成為信息社會中應用最廣泛的信息載體,成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說新媒體時代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下面我們對此展開論述。
1.2新媒體帶來的機遇
1.2.1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新媒體自身具備的一些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進作用。新媒體的信息涵蓋量大,涉及的范圍廣,另外新媒體的互動性強,便于傳播,高校的學生憑借新媒體的形式對信息進行獲取??梢哉f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高??梢越柚旅襟w傳播方式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豐富,全方位、多渠道的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開展,從某種程度上,克服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的時空界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1.2.2轉(zhuǎn)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育工作方式上,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轉(zhuǎn)變。所謂新媒體就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和無線通訊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傳播,這種虛擬的信息傳遞方式給學生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同時也改變了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在高校的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高校的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增強其時效性。
1.2.3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發(fā)揮傳教的職能,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束縛,學生處在被動的接受教育階段,沒有在課堂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加深了與教師的距離感。由于新媒體的靈活多樣性,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師生間的距離縮短,有力的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無線網(wǎng)絡的形式進行思想與學習的交流,避免見面時各種因素的不良影響,在培養(yǎng)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的同時,增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
1.2.4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新媒體為教育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可以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們可以通過新媒體的途徑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搜尋和獲取,教師也可以通過新媒體,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更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教學課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學生和老師帶來了豐富的知識,海量的知識內(nèi)容為教學課程提供了素材,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為學生提供有用的教學內(nèi)容,促進其時效性和時新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下面就其面對的挑戰(zhàn)進行討論。
2.1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加深
于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信息具有海量性,各種信息層不出不窮,尤其是高中學生,他們本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就不夠,無法對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往往一些不健康或者非法的信息內(nèi)容成為學生們易于接受的信息種類之一,很容易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由此可見,新媒體時代給高中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難度。
2.2新媒體對學生的誘惑力較大
新媒體是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衍生物,為人們帶來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處在高中時期的學生,在思想上還處于不太成熟的狀態(tài)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新媒體時代中虛擬的網(wǎng)絡對其有著很大的誘惑力,一些學生可能會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情節(jié)較輕者,就是成為新媒體時代“手機控”的成員之一,長此以往,學生不能收心學習,將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忘卻,這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2.3新媒體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帶來一定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的“媚俗”傾向,弱化了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新媒體時代下一堆網(wǎng)絡紅人涌現(xiàn),其中不乏一些低水平低素質(zhì)的人,對于高中生而言,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有部分學生形成了盲目跟風,盲目崇拜的不良風氣,另外一些學生會嘩眾取寵,在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下,養(yǎng)成浮躁的心態(tài),這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弱化,直接導致學生對理想觀念的追求。
2.4正能量的傳播在弱化
由于新媒體時代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發(fā)言的空間,人人都可以傳播信息,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但是新媒體的虛擬化可以讓人們對自己的信息進行隱藏,這樣就造成了發(fā)言無節(jié)制、思想多元化的局面出現(xiàn),給高中生帶來一定的困擾。學生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實度,時間一長,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學生的不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弱化了正能量的傳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2.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機制不健全
高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尚未形成健全的應對機制。學校在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控方面,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思想認識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還沒有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因此不能很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幫助。
3.新媒體時代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為了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一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將新媒體技術熟練掌握對應用到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去;二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三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3.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動,抓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對新媒體、新技術的重視,積極面對新媒體給學校帶來的影響,將正能量傳播開來,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了增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將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滲透這項工作,利用新媒體的便利條件,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論壇、訪談等,另外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積極的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日程上來。
結(jié)論:本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討論,希望借此提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切實的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進行培養(yǎng)。新媒體時代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加強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用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在未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立足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處,積極的展開創(chuàng)新與改進工作,在應用新媒體的基礎上,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對學生的良好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季海菊.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J].南京社會科學,2015,05:151-157.
[2]陳倩齡,周長群. 新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討[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57-60.
[3]李曉虹.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9:48-49.
作者簡介:
張凱(1974-),男,貴州都勻人,貴州大學哲學專業(yè)畢業(yè),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