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號震川,江蘇昆山人。明代最有名的文學家之一,世人稱其散文“明文第一”,他的散文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懷人散文。這些作品清新質樸,感情真摯,流傳甚廣。有《亡兒孫壙志》《女二二壙志》,有《思子亭記》《畏壘亭記》《世美堂后記》,有《王氏畫贊》《先妣事略》《項脊軒志》等,寫到了祖孫情、夫妻情、母子情、父子(女)情等人間至情。錢基博先生指出,歸有光突破前代大家,獨樹一幟的秘訣在于家?,嵭贾刑N含至情,極至之情出于極淡之筆。本文將重點結合《項脊軒志》,從“至情”和“淡筆”兩個角度分析歸氏懷人散文的藝術特色。
歸有光重視文學的抒情作用,曾說:“夫詩者,出于情而已矣?!倍爸燎椤本褪恰捌シ蚱D以為當然”。正因為歸有光肯定匹夫匹婦的“至情”,所以他的懷人散文,情思綿綿,感人至深。
母子至情,在《項脊軒志》中這樣寫道:“老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p>
對話平淡無奇,一個動作“叩”,兩句詢問“兒寒乎?欲食乎?”卻寫出 了人間至情,盡顯一位母親的無限慈愛。
《先妣事略》中,母親出生名門望族卻一生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罏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 ,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遇童仆有恩,雖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
母親對兒子的教育是這樣的:“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人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苯套訃栏瘢荒鐞劭v容,對兒子成長寄寓厚望,頗有孟母之風。
總之,通過一系列家庭瑣事的追憶,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能干勤儉慈愛,寬厚而又明理有見識的母親形象。歸有光幼年喪母,可以說對母愛的感受體驗并不多,只能把這深重的思念凝聚在這對母親的回憶中,這其中有多少的哀傷與心酸。
祖孫至情,《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 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 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薄熬貌灰娙粲埃尉谷漳诖?,大類女郎也?”不僅寫出了祖母的幽默風趣,對孫兒的關愛疼惜也溢于言表?!耙允株H門”自言自語,”頃之,持一象笏至”寫出了老年人特有的動作言語,表現(xiàn)出了對孫兒殷切的期望。對照現(xiàn)實,家族分崩離析科場失意。再回想祖母的那些話語,“吾家可待乎”他日汝當用之”,感慨唏噓,“長號不自禁”了。
夫妻至情,主要見諸《項脊軒志》和《寒花葬志》?!俄椉管幹尽分小坝嗉葹榇酥?,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文章以補敘的方式寫了這位原配妻子周孺人,“時至”軒中,“問古事”,“學書”,“述諸小妹語”,可見夫妻之間不僅親密無間,伉儷情深,而且有共同語言。
《寒花葬志》中“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闭Z言簡略,只以兩“笑”就寫出了妻子的風貌,“魏孺人笑之”,此一笑,默許小婢女寒花的調皮,而笑話丈夫;“孺人又指予以為笑”,此二笑,是引丈夫共笑婢女。妻子的善良溫和寬厚盡顯,又寫出了夫妻融洽、主婢和諧的家庭之樂。
作者通過細小的家庭瑣事,及栩栩如生的家人形象,將人間至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拔恼略髅_”,歸有光一生命運多舛,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這種巨大的人生創(chuàng)痛使他對親情這一人間至情有著別人不一樣的深刻領悟,對其在人生中的意義及其在文學中的表達價值,必然是不一樣的。
正是因為充分認識到了母子、祖孫、夫妻之情的價值,在歸氏散文中才會不厭其煩地傾訴這類情感,從而使歸氏散文以真摯的情感保持了文學的生命原動力,并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如此致力于至情的描寫,使得其散文別具一格。古文是有著“載道”傳統(tǒng)的,歸有光的這些至情之文就顯得難能可貴。
錢基博先生認為“睹物思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極淡之筆”寫“極至之情”,“此妙筆人人所無”?!懊罟P”即“淡筆”也。本文將從抒情、選材、語言三個角度對“淡筆”進行分析:
一、“淡筆”是情之平淡。表現(xiàn)在感情抒發(fā)上平淡質樸,淡處理。
歸有光一生在家庭、仕途上頗為不順,飽受人間悲痛,但他在表達自己的悲哀苦痛時又不可能是哭天搶地、聲竭力嘶的,只能把強烈的感情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融合在人物的言語行動中。抒情最忌顯露。
歸有光祖上曾五世同堂,但后來家族分崩離析.”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奔易逅]落,族人離心離德,作者內心是悲涼與無奈的,但字里行間沒有一絲言論情緒,只是平靜地用筆墨將現(xiàn)狀一一展現(xiàn)出來.結尾處“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如今樹在人亡,物是人非,怎不叫人肝腸寸斷。字面上雖沒有言及傷感,其中卻包含著極深的痛苦和懷念。
含而不露,平淡理智?!安缓籼鞊尩兀尭星橐粸a千里,而是娓娓道來。”不去刻意追求強烈的效果,卻取得極好的抒情效果。所謂“不言情而情無限”,看是無情卻有情。
二、“淡筆”是事之細淡。表現(xiàn)在材料選取上,取家庭瑣事,用細節(jié)敘事記人。
歸有光擅長剪裁一些生活瑣事引入文中,來寄托其感情。娓娓敘之,如數(shù)家常,“不飾雕飾,而自有風味。”如文中母親的噓寒問暖、祖母的戲謔厚望、妻子的述諸小妹語以及自己生活過的項脊軒變化。都是用簡潔疏淡的語言,描寫家人親友間的瑣碎之事,或是生活中常接觸之事物。隨意點染,卻極富感染力。
晚清林紓贊嘆道,“瑣瑣屑屑,均家常之語,乃至百讀不厭,斯亦奇矣?!薄皻w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謂其于不要緊之題,說不要緊之語,卻自風流疏淡,太史公,不可,乃是最高淡遠處也。"(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四二》)將生活瑣事,引到載道的文章中來,擴大了表現(xiàn)領域,注入了新鮮血液,使得古文更密切地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之變得更有生活氣。作者還注意選擇印象最深最能體現(xiàn)人物個性的細節(jié),形神兼?zhèn)洹幼魅缒赣H“以指叩扉”,祖母“以手闔門”,妻子“憑幾學書”。言語又如母親“兒寒乎?欲食乎?”祖母“大類女郎也”妻子“何謂閣子也”不同的動作語言細節(jié)后面反映的是母親的關愛,祖母的期望,妻子的活潑無拘,簡簡單單的生活細節(jié),被作者一勾勒,性格鮮明的母親祖母形象就躍然紙上,也表達出了自己深沉的思念。“一枝一葉總關情”,賦予了這些看起來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以不平常的意義。黃宗羲云“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p>
將瑣事引入文內,卻又不至散漫贅述,使之融為一體,得古文之精義;在具體表現(xiàn)上又以細節(jié)記人抒情,使文章別開生面。
三、“淡筆”是言之清淡。表現(xiàn)在語言風格上,恬淡清雅,篇短言簡。
《項脊軒志》全篇沒有華麗的詞藻,難懂的典故,恬淡簡潔。讀起來清新優(yōu)美,朗朗上口。如項脊軒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庇谩叭f籟有聲”“人至不去”反襯這里的靜謐,有“鳥鳴山更幽”之意境?!叭逯?,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痹旅髦梗魂囄L吹得桂枝輕輕搖曳,映在墻上的斑駁樹影也隨風而動。此番景致靜中有動,辭淺意豐?!帮L移影動”讓人不免聯(lián)想到“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些語言恬淡清雅,頗有詩詞的韻味和意境。
篇幅短小,語言簡潔,惜墨如金。如《思子亭記》《女二二壙志》《先妣事略》等文均未超過千字,《項脊軒志》全文631字,卻寫出了家族的變故、軒的遭際、刻畫了3位女性親人的風貌形象,懷人抒情,篇幅短小卻言簡意賅,體現(xiàn)出了不一般的文字功力。《寒花葬志》中,僅60余字就塑造了一個小婢女寒花的形象,極為凝煉。有外貌上的稚態(tài)可愛,削荸薺時的嬌態(tài)可謔,吃飯時的憨態(tài)可掬?!俄椉管幹尽分小捌匏?,室壞不修”,短短六字,足見對妻子的綿綿情思,那種痛苦萬狀,欲說還休的心情不言自喻。寥寥數(shù)語,蘊含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
總而言之,“淡筆”之“淡”不是淡而無味,而是余味綿長,平淡處自有韻致。歸有光以極淡之筆寫平常之事,卻盡顯極至之情,將極淡與極至巧妙地統(tǒng)一起來。
參考文獻:
[1]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錢基博,明代文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靜,教師,現(xiàn)居湖北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