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明 張芮瑜 滕逍霄 黃麟林 邱首繼
摘 要:高校公益社團是學生重要的自治組織,在和諧校園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素質拓展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高校公益社團迅速發(fā)展和壯大,其形式也呈多樣化趨勢。與此同時,一些隱藏的弊端和矛盾已成為制約社團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障礙。本文對如何構建高校公益社團四位一體建立體系進行了探討,進一步提出一套適合現在大學生學生公益社團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建立體系。
關鍵詞:公益社團;四位一體;體系構建
如今,學生公益社團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進行第二課堂教育的重要載體,是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拓寬視野,建立廣泛的興趣愛好的重要手段。如何強化學生公益社團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探索學生公益社團的運行、管理、發(fā)展模式,進而引導學生公益社團向著有序、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如何加強學生社團的自我管理、自我運作便成了擺在眾多高校公益社團學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近年來,高校公益社團發(fā)展形式多樣,在公益社團的建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當前高校公益社團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公益社團建立模式存在缺陷
(1)缺乏公益性社團認識。由于很多高校公益性社團成立較晚,開展活動缺乏經驗,活動的影響較小,服務水平與目標要求有較大差距,因此,社會和學校對學生公益性社團都存在著一定的模糊認識。[1]據統(tǒng)計,學生中只有12%的人覺得公益社團為建設和諧社會起積極作用,36%的人會關注公益社團的發(fā)展,[2]學生對公益的了解不多,參加公益活動更多地出于好奇和其他原因,而不是關心公益,服務社會,只有48.32%的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是出于社會責任感。[3]
(2)監(jiān)管力度小。大多公益社團的建立只要幾位志趣相投的同學相約,符合規(guī)定,履行有關手續(xù)即可成立。這樣草率的建立方式導致社團的基數過大,高校團委工作量龐大,任務繁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下,對公益社團的管理力不從心。
1.2 高校公益社團管理體質尚不完善
(1)頂層設計不合理,缺乏長效的考慮。學校大都覺得學生以學習為主,開展活動只是豐富校園生活,適當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對開展次數和資金、資源的支持少之又少,對公益社團的建設沒有長遠的考慮,沒有把育人、成長與公益相結合。
(2)社團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團內部結構混亂。當前,很多高校雖然都已經成立了社團發(fā)展委員會,規(guī)范了社團管理制度,但由于社團隊伍龐大,成員素質不一,導致社團內部結構混亂,嚴重限制了社團的發(fā)展。[4]部分社團也由于建立倉促,導致制度不完善,組織結構不健全,開展活動無健全計劃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活動的開展。[5]此外,公益社團主體為大一大二學生,全國很多高校大三搬離原有校區(qū),導致這部分人脫離社團。
(3)公益社團活動所受限制較多,物質條件匱乏。[6]學校對高校公益社團重視度不夠,支持服務不到位,公益社團缺乏外部環(huán)境保障。管理老師人手有限,造成學生公益社團泛濫,監(jiān)管不力,活動頻繁而無序的局面,缺乏專業(yè)的知識,活動品位有待提高。社團經費不充足,對資金的籌資能力和渠道有限?;顒訄龅?、活動設施的不足導致有些活動無法開展并取得預期的效果。
2 高校公益社團四位一體體系的構建
2.1 高校公益社團四位一體體系的重要性
四位一體體系作為一個新的概念,著重于學習型、社會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培養(yǎng)和探索好的方法,是推動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除此以外,大學生必須親歷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努力解決社會問題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敢于實踐、發(fā)明新的方法迎接不同的挑戰(zhàn),用自身的能力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社會問題。
2.2 政府主導,政策引領高校公益社團發(fā)展
政府可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來推動高校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如出臺以鼓勵個人或集體參加公益項目服務的文件,對長期從事公益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個人進行年度性的評比和表彰。對企業(yè)可適當減免稅收,鼓勵企業(yè)和經濟實體向高校公益項目捐款。組織公益論壇,讓各大高校公益社團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另外,政府對公益項目的經費投入可適當增大。
2.3 社會主幫,強化高校公益社團管理、資金援助
很多社會企業(yè)建立了數量更多、規(guī)模更大受政府專門機構統(tǒng)一領導的公益組織和機構,開展頻率更高、規(guī)模更大的公益項目服務活動。它們不但可以直接參與公益項目,同時也可以向其他高校公益社團提供資金援助或物質援助,甚至可以成立專門的公益基金。再者,社會企業(yè)可以為高校社團提供合格的培訓,提供可以參照的服務對象,引導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給社團的發(fā)展管理提出一些建議等。通過這些方式來為高校公益社團提供援助,讓大學生公益項目更為具體化、全面化、利益最大化。
2.4 學校主動,大力扶持公益社團發(fā)展
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和認真組織廣大學生開展公益活動,通過廣泛開展公益服務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傳達公益理念、公益思想,將公益課堂化。各個高校應該對公益社團的活動加強管理和指導,使活動更加具體化、更加有社會意義。正確分配掛靠單位及指導老師。開展的活動應該與掛號單位的文化氛圍相輔相成。公益社團的指導老師一般在社團指導方面起決策性的角色,在社團凝聚力以及開展活動力度等方面至關重要,指導老師對社團的關注度、構想及對社團干部的管理等方面也是一個社團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公益社團,學生自主經營管理,必須要有一個工作方面經驗豐富、有時間管理社團的老師指導。
2.5 社團主管,打造高校公益社團文化
(1)加強內部管理建設。學生公益社團的管理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公益社團登記管理機構的校團委的制度管理和宏觀引導,利用自身在制度建設上的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公益社團的規(guī)范化建設。二是學生領導干部的自助管理。而后者在管理上占有更重要的角色。對于公益社團的管理,采用“統(tǒng)一領導,多個小隊,分級管理”的管理模式。
(2)建立高校公益社團與社會公益組織聯合體系。高校學生公益社團與社會公益組織可以通過一定的運行機制、組織管理機制、保障機制來實現二者的有效聯合。有利于解決社團發(fā)展模式中固有思維的制約、視野的相對狹窄,公益社團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團的發(fā)展受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促進高校公益性社團的發(fā)展。
3 結語
高校公益社團四位一體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全新的、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只有政府政策的引導、社會企業(yè)機構的幫扶、學校的大力扶持、社團自身加強文化建設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公益社團制度的合法化、管理的規(guī)范化以及活動的普及化,才能在校園文化建設、成長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松.淺談高校公益性學生社團的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8(8).
[2] 胡文娟.高校學生公益性社團發(fā)展的調查研究[J].傳承,2009(7).
[3] 王俊秋.關于發(fā)展高校公益社團的調研報告[J].德州學院學報,2011(6).
[4] 韓萌.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法制與經濟·學術爭鳴,2014(12).
[5] 毛立剛.大學生社團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賀州學院學報·學術爭鳴,2009(9).
[6] 范海榮.高校學生社團發(fā)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
作者簡介:李發(fā)明(1994—),男,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20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