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軍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最盛行的當是拓展閱讀法,當前拓展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中心”意識,違背規(guī)律及填鴨式拓展。從主題、作者、文體三個方面分析了拓展閱讀教學要立足文本,并提出拓展閱讀要結合學生實情。
[關鍵詞]閱讀 誤區(qū) 有效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20009
語文閱讀教學最盛行的當是拓展閱讀法,拓展閱讀出現(xiàn)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固然令人欣喜,然而有很多教師有時對拓展閱讀教學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甚至是異化。我們在力捧新事物的時候,有必要在熱情中藏一份理性,靜下心來對當前閱讀課堂的“拓展熱”做一番審視。
一、拓展誤區(qū)的表現(xiàn)形式
沒有“中心”意識。有位教師在《春》這篇課文上到尾聲的時候,進行了這樣的拓展:“其實,描寫春天之美的不止朱自清先生一個,還有巴金、魯迅,還有電影、電視、歌曲……”然后帶領學生看圖片、聽音樂、唱歌、聽朗誦,直到下課。這次拓展本意是想加強課本內(nèi)外聯(lián)系,結果失掉了中心。
違背規(guī)律。一位小學一年級教師教《春曉》一文,拓展閱讀《春夜喜雨》,三年級教師教《秋天的雨》時,依然是拓展《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初中二年級才學的內(nèi)容。另一種無序則表現(xiàn)為以深解淺的教學方式,如學習《荷花》時,要求學生去背誦《愛蓮說》。無序的拓展,既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也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教學行為。
填鴨式拓展喧賓奪主。有些課堂一堂課下來,學生連課文中的句子都沒有讀熟,就開始拓展。有教師教學《錢塘湖春行》時,只花幾分鐘的教學時間,而后就補充了有關錢塘湖的傳說、風景介紹及其他,對于文質(zhì)兼美的原詩如何,則不再研讀、品味,棄之不顧。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有悖于語文學習初衷。
二、走出誤區(qū),給學生以有效拓展
1.拓展閱讀要立足文本
葉圣陶先生曾把教材稱之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師就必須用好文本。拓展閱讀延伸必須建立在用好文本的基礎上,然后才能反哺文本。立足文本,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
(1)從主題方面?!帮L弄林葉,態(tài)無一回;月當流波,影有萬變?!币粯拥闹黝},一樣的題材,在不同作家的筆下,往往會演繹出不同的風貌。此時,教師可由一點出發(fā),指導學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學《愛蓮說》,可引進《詩經(jīng)》《楚辭》中香草美人喻高潔品質(zhì)的詩歌,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這樣,學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寫法有哪些異同,又理解了對于同一件事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道理。
(2)從作者方面。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不妨借此機會,向學生推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其風格。另外,一個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其風格往往也是有差異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比較,把學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和積累中。例如,學習李清照的《風住塵香花已盡》《薄霧濃云愁永晝》時,可結合她的前期作品《常記溪亭日暮》進行比較,學生在理解了這兩首詞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難知道這與詞人所屬的時代背景有關。
(3)從文體方面。例如,學習說明文《中國石拱橋》時,不妨將散文《橋之美》進行比較閱讀。經(jīng)過反復閱讀、分析,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同一題材以不同的形式來反映,其寫作手法是各具特色的。這樣的拓展可以強化學生的文體意識,免得在考試中寫出“四不像”的文章來。
2.拓展閱讀要結合學生實情
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拓展教學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結合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在學習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筆者又進行了課文的拓展。下邊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他曾制作一張書簽,中間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讀書時,讀一遍,在書簽上寫一個字;有的同學很想玩,常常背著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上貼了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君子自重”;魯迅讀書時,他就在書桌上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上面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怎樣理解少年魯迅背著先生畫畫呢?魯迅視百草園為樂園,又是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你從魯迅的“早”字聯(lián)想到什么?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又擴寬了知識面。
(2)抓住學生的思維,將拓展閱讀落在實處。有一次,在學習《風箏》這篇課文時,當筆者講道“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扼殺……”,而文中的“我”卻蠻橫地毀掉弟弟將要做好的風箏時,有一位男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那你為什么不讓我們玩呢?”過了一會兒,筆者先問學生:“你們所追求的‘玩是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回答是放假、不做作業(yè)、不學習……筆者又趁勢追問:“文中小弟弟的‘玩和你們的‘玩一樣嗎?”學生思考討論,然后筆者就直接告訴他們,這兩種“玩”是不一樣的,你們心目中的“玩”是消磨時間,是不會獲取多少知識的;而文中小弟弟的“玩”卻是他善于動腦筋,動手能力強的體現(xiàn),咱們回頭再看看課文就知道,他做的是很難設計的蝴蝶風箏,他不僅開心地玩了,而且在玩中也學到了新知識。
當然,實施有效拓展閱讀的方法、角度還有很多,有待于大家去探討研究。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