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默蘭(1989-),女,漢族,黑龍江七臺河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教育學。
摘 要:實施現(xiàn)代化教育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使兒童了解民族文化,通過把本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滲透于兒童的教育教學中,從而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本文通過研究俄羅斯民族教育的特點,表達民族教育在現(xiàn)代教育知識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關鍵詞:俄羅斯;民族教育;特點;傳統(tǒng)
中圖分類號:G7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0-0267-01
一、俄羅斯民族教育的目的
民族教育屬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它有助于促進對民族心理的本質性認識,增長本民族的自我意識,民族教育使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一種社會態(tài)度、信仰和個人的素質。依托俄羅斯人非常重要的品質“責任心”和“謙虛”,民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對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視和人性尊嚴的養(yǎng)成。品德是不允許撒謊,善良,尊老愛幼,正義,內心堅定,不食言。尊嚴即保護防止產(chǎn)生膽怯,恐懼,屈辱的表現(xiàn),必須對侮辱和侵犯行為做出相應的回應。特別需要關注和需要認真對待的是民族教育旨在父母對孩子德育方面的品質的培養(yǎng),成年人是孩子的榜樣基礎。
民族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完人的理想”[1],它結合了多種多樣的個性品質,包括勤奮、聰慧、誠信、仁愛、精神、勇氣、強健的體魄、愛國主義、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等等。
二、俄羅斯民族教育的特點
(一)矛盾性
民族教育的特點首先要以理解兩個主要群體的矛盾為前提。第一組即民族與教育的矛盾,教師應該懂得并熟練運用民族教育學的材料,把民族固有傳統(tǒng)文化融匯至教育中。第二組即家庭教育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矛盾。要保障民族教育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的老師,他們是教育改進提高的源泉?,F(xiàn)代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與之相對應的要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加大,要重視家庭教育。
矛盾促進民族教育的發(fā)展,分為客觀矛盾和主觀矛盾??陀^矛盾長期存在并為民族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陀^矛盾存在這樣一些觀點:第一,官方意識形態(tài)上的民族觀念無法滿足在教育學理論中關于這一問題的準備情況。第二,在民族認同中需要民族共同體樣本,從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以滿足他們因環(huán)境制約而逐漸減弱的民族心理。第三,不能滿足民族教育的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中不斷增長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運用。主觀矛盾分為:第一,官方教育和民間傳統(tǒng)具體的地域群體的矛盾。第二,德育的目的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孩子中獲得成績。第三,教育內容與民族教育的區(qū)域特殊性的矛盾。主觀矛盾和客觀矛盾的相互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任意性的。
(二)規(guī)律性
一些核心理念遍及民族教育的各個方面:民族教育的目的,內容,手段都是由民族心理和區(qū)域的特殊性決定的;提倡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人道的對待孩子;性別差異的教育;強調女性在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在比較的視角上分析在俄羅斯民族教育的規(guī)律性,有三種形式表達:民族教育自覺規(guī)定目標規(guī)律、民族教育的內容規(guī)律、民族教育的規(guī)律性和實施。
民族教育自覺規(guī)定目標規(guī)律:民族教育處于客觀的社會、經(jīng)濟、歷史生活中,民族心理是由社會決定的,需要對正在成長的青年一代進行完整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和族群文化的教育。
民族教育的內容規(guī)律:民族教育內容的特殊性是由自然環(huán)境以及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地區(qū)性的特點導致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存在差異。民族教育的內容在社會關系中占有主導地位,合理要求對待兒童要實行人道主義。一個有價值的社會生活需要考慮民族教育盡可能多方面的個性特點。德,智,體全面教育孩子,人格特質的形成,都需依據(jù)民間教育的特點做一些準備工作。民族教育早期被人們所熟悉在于通過民族區(qū)域特有的勞動活動項目,以及年齡和個人的人格特質等。
民族教育的規(guī)律性和實施:民族教育得以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有價值的教育環(huán)境,包括把兒童、青少年學生納入到工作活動協(xié)同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學會生活并且教育孩子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民族教育之所以能夠順利的發(fā)展原因在于肯定了家庭在這一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女性在社會中的作用。民族教育通過對孩子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在其認知情感和價值動機領域的干預,以此達到民族教育培養(yǎng)“完人”的目的,充分使正在成長的青年一代加深對本民族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和民族精神的熱愛。
三、俄羅斯民族教育的意義
俄羅斯民族教育的道德觀念核心是“人道”和“慈善”,它們是由俄羅斯人信仰的善良和人與周圍世界的關系造成的?!叭说乐髁x相信人具有的無限可能性。人的能力的提高,對自由的需求和尊嚴的保護,人類對幸福的向往及獲取利益的滿意度”。[2]對人有愛、仁慈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保障。兒童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民族教育主張要人道的對待兒童,保護兒童,只有這樣少年兒童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成為國家進步和民族團結的后備軍。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Г.Н.Волков.Этнопедагогика чувашского народа.Чебоксары,1966.
[2]В.А.Николаев.Ведущие положения этнопедагогики.Педагогика.2013,C.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