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菊香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及相關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真實的交際需求,從而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通過英語學習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因此,真正的英語學習應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為指向,教師需整合文本資源,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深層輸出,并發(fā)展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下文,筆者以story time板塊為例,從三個方面來探討相關教學策略。
有機整合,再構文本。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但有些文本較為零散單薄,需進行整合重組。如: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中,教師以翻動日歷的形式引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jié),并按照時間順序,依次講授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把最重要的春節(jié)留到最后。這樣的設計打破了教材原本的結構,將零散的語段構建為一個整體情境,學生循著時間這一主線,便能自然習得When is the festival?Which festival is coming next?另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習俗、所承載的意義也非文本內(nèi)容能夠全然涵蓋的,引入賽龍舟、包餃子、回家過年等圖像及視頻資料,能鏈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整體感知、體驗語言。
有效追問,挖掘話輪。課堂對話是學生語言輸出的重要途徑,然而有些看似豐富的對話,實際只是機械操練,而非深層次的話輪互動。教師應抓住契機,進行追問,將話輪引向縱深。如五上Unit 6 My e-friend的教學中,學生得知王兵的網(wǎng)友Peter在課外學習中文之后,教師追問Why does he study Chinese after school?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Because he likes China. Because he wants to visit China.追問并未就此止步,What do you study after school? Why do you study it?等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話輪的持續(xù)與深入中得以發(fā)展。
合理延伸,激活思維。拓展活動,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綜合所學內(nèi)容進行語言輸出,并能不斷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的自主性。還以Unit 6 My e-friend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完成文本學習之后,教師呈現(xiàn)自己外國網(wǎng)友的照片,通過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讓學生展開討論。開放性的問題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豐富的照片激發(fā)了其想象力,學生的表達在本課目標句型之外有了很大突破,精彩紛呈。接著,教師播放網(wǎng)友自我介紹的視頻,讓學生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并以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讓學生反饋所獲取的信息。聆聽、表達、補充,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并運用著語言。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及相關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真實的交際需求,從而讓學習真正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