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階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語文是一門基礎科目,學生如何能真正掌握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教學的核心目標。
關鍵詞:人文情感;人文性;古詩詞;閱讀教學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缺少人文性,盡管新課改也大力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在目前的高考形勢下,還是憑著一張考卷選拔人才。教師的教學缺乏自由性和自主性,所以教學中就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一個大特點就是人文性。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記錄工具,文字是人們抒發(fā)情感、交流情感的工具,所以說語文除了具有人文性之外,還具備工具性。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學生經(jīng)過這個時期的學習之后,就會形成一個較為扎實的語文基礎,初中、高中語文具有的人文性將會更加強烈。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這是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需求。
一、如何正確認識小學語文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一詞的英語翻譯是Humanism,也有把人文精神翻譯成“人文主義”?!叭宋木瘛敝饕菍θ诵缘母爬?,是對人性的尊重,我們也可以把人文性概括為人道主義。天下文章強調(diào)一個“道”字,就是要將道理蘊含在文章中。人文素養(yǎng)的另一個標志就是對真理的追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是人們通常情況下說的科學性。人文精神包括了“人道主義”精神、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材料都是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包含著作者的深度思考和靈魂深處的思想。因此,文學作品中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可以稱為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作為教師應該善于理解和把握教材內(nèi)容中的人文性,善于灌輸教學中的人文性,讓學生在充滿人文性的氛圍中成長。
二、小學語文人文素養(yǎng)形成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既是基礎教育的起步階段,又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責任。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領略文章中的風景,與高尚的作者對話,又要通過文字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思想和真理,這樣才能保證語文學習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才能達到語文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下面談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小學語文古詩詞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我們常常感嘆古人用詞的凝練,這從光輝燦爛的古典文獻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尤其是唐詩宋詞,在古典文學中熠熠生輝。精煉的詩句、美好的意境更是膾炙人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在優(yōu)美的、朗朗上口的詩詞中任意發(fā)揮想象,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享受那種或是自然風光的美、或是感懷古今的美、或是大漠邊關刀槍劍戟的愛國美,詩人在古詩詞中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思念親人、歌頌愛情、家國情懷等都是非常感人的。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心理正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感染的階段,所以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使學生充分感悟詩詞中的意境,體會其中的人文性。尤其是小學階段教材中選擇的古詩詞更是具有極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需要教師很好把握。比如杜甫的《望岳》,這首詩中的遼闊意境,對世間萬物的思考,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博大胸懷,那種高尚的情操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代中國人。這首詩的教學,教師要結合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結合作者的生平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既讓學生了解了當時唐朝的社會現(xiàn)實,也讓學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寫法特點,尤其是詩歌中蘊含的文學性和人文性。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小學生的思想不是特別成熟,他們的理解能力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nèi)鄙俚木褪巧铋啔v,這影響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這些情況,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人文性。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會融入作者的深度思考,都會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正好可以實現(xiàn)和大師的心靈對話,和大師的情感交流。有人說,讀書是通往高貴的捷徑。這是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影響,更說明文章中蘊含的人文性是多么重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導學案”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學習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提煉,梳理出文章的名言警句、好句好段、深刻內(nèi)涵和自己的情感共鳴?!皩W案”可以是教師幫助寫,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編寫。學生在編寫“導學案”或者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導學案”中,就可以實現(xiàn)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的目標。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強語文教學中人文情懷的滲透,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個漫長的、長期的、各個學段合力共同完成的工作。所以教師要具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幫助學生和引導學生形成人文素養(yǎng),深刻理解文本后面的思想內(nèi)涵。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具有一定的基礎,在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人情懷,也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李淑銀.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