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朱淼
摘 要 作為宣揚和踐行紅十字精神的重要力量——高校紅十字會對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和諧文明校園有著重要作用。新媒體時代,合理利用新媒體,做到紅十字會公開化、透明化、民主化,是所有高校紅十字會應該深思和探討的課題。本文以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會為例,科學剖析新媒體與高校紅十字會建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究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紅十字會建設新路徑,以期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建設和諧校園文明。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紅十字 徐州工程學院 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15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d Cross in the New Media Era
——Take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Song[1], ZHU Miao[1], MA Li[2]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
[2] Xinyang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and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 Red Cross, University Red Cross Socie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civilization. New media era, the rational use of new media, to be open, transparent, democratic, is the subject of all University Red Cross Society should ponder and discuss. This paper takes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d Cross for example, scientifically analyzing internal relations with new media and University Red Cross Socie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a new path for University Red Cross Socie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era, to stage boos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and civilized campus.
Key words new media; University Red Cross;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unteer service
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讓我們步入以數(shù)字、網(wǎng)絡、移動等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數(shù)字網(wǎng)絡成為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對我們?nèi)粘I钣绊懺絹碓缴睢=璐似鯔C,紅十字會發(fā)展也迎來了新機遇,如組織機構運作更加公開透明、宣傳傳播方式更加多式多樣。然而,我們應理性看到,新媒體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隱藏著種種挑戰(zhàn)。
1 高校紅十字會成就與問題
1904年,呂海寰、盛宣懷等人在上海成立“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并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承認,1907年更名大清紅十字會,成為中國“近代以來歷史最為悠久的社會團體”。作為中國紅十字會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紅十字會,以學生為主體,校醫(yī)務人員、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熱衷公益事業(yè),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達到培育造就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目前,高校紅十字會成就與問題并存。
1.1 高校紅十字會取得的成就
(1)宣揚紅十字精神?!叭说?、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對于推進和諧社會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志愿者校園內(nèi),針對師生創(chuàng)新開展了“5.8”紅十字獻血日、“博愛青春”暑期項目、骨髓捐獻宣傳、紅十字志愿服務——關注孤寡老人等一系列活動,努力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和教職工了解“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紅十字運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普及衛(wèi)生安全知識,推動救護急救工程。利用高校這一教育陣地,高校紅十字會以學生為主體,面對廣大師生,在校園內(nèi)普及衛(wèi)生安全知識,宣傳緊急救護方法,定期開展急救救助活動。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2009年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會志愿服務者基地授牌成立后,以學校學生為主要力量,在全校范圍內(nèi)和各二級學院舉辦“防艾”宣傳、“紅十字急救知識培訓”、“公益服務活動”等各類活動近千場,促進了衛(wèi)生安全知識的宣傳,推進了救護急救工程。
(3)構建和諧校園。高校紅十字重視物質救助的同時,也注重精神層面救助。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會和紅十字志愿者密切配合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宣傳無償獻血、愛心互助、貧困幫扶,努力探索博愛超市、幫扶基金、勤工助學等資助體系,積極引導有困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努力充實精神世界。
1.2 高校紅十字會存在的問題
(1)宣傳力度亟待加強。在高校,有相當于一部分大學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紅十字組織的存在,偶爾聽說,也不知道其具體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缺乏宣傳造成的,導致對紅會的認知度較低。
(2)活動經(jīng)費短缺。由于大學生自身能力有限,社交能力較弱,不容易爭取到社會贊助,所以高校紅十字會經(jīng)費比較短缺。在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志愿活動經(jīng)費主要來源于學校自行下?lián)芙?jīng)費和會員繳納會費,以及極少部分師生捐贈的款物。因此,要想開展蓬勃的宣傳活動是不現(xiàn)實的,經(jīng)費緊張,滿足不了活動需求。
(3)缺乏專業(yè)化志愿服務者。紅十字志愿服務者應該是經(jīng)過充分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對于紅十字精神和服務流程能夠精通。但是,在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會志愿者多為在讀大學生,無法獲得充分的專業(yè)培訓,或者培訓流于程序化、形式化,導致志愿服務者業(yè)務能力不高,服務質量無法提升。
2 新媒體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zhàn)
2.1 高校紅十字會迎來機遇
(1)擴大宣傳效力。新媒體時代利用數(shù)字信息技術,以網(wǎng)絡為信息傳播的平臺,具有全天候、全覆蓋的特征。這些都為高校紅十字會的宣傳報道提供強大支撐,高校紅十字會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強宣傳報道,擴大宣傳效力。
(2)節(jié)約宣傳成本。新媒體時代,實現(xiàn)了網(wǎng)上即時溝通,信息即時發(fā)送,內(nèi)容即時分享,基本實現(xiàn)“無紙化”辦公,減少了繁瑣的文本、打印等程序,節(jié)約了辦公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信息查閱,活動總結也實時更新,有跡可循。
(3)加強內(nèi)部溝通。高校紅十字會與校外紅十字會之間的聯(lián)系必不可少,各高校之間、各會員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也至關重要。新媒體為直接傳遞、互通信息提供了便利,內(nèi)部溝通便利,有利于推動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
2.2 高校紅十字會面臨挑戰(zhàn)
(1)電子工具依賴性增加。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是新媒體技術直接受益者,廣大師生對電子工具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高校紅十字志愿服務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對電子工具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過多地依賴電子工具,導致紅十字會實踐活動參與度減少,不利于紅十字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
(2)信息真假難辨。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信息數(shù)量巨大,更新速度快,網(wǎng)民受自身認知水平和技術條件等因素制約,對獲取到的網(wǎng)絡信息真實性難以掌控。因此,高校紅十字會發(fā)展過程中,針對信息如何把關、甄別有一定困難。
(3)公關危機加劇。新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時代,為言論自由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信息公開透明化,也讓民眾對紅十字會的關注與日俱增。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網(wǎng)民群體,個性鮮明,追求獨立,崇尚自由,對各種事件關注度較高。鑒于此,高校紅十字會在面對公關危機,處理公共關系時變得不知所措,特別是某些問題一旦被放大,勢必會引發(fā)大量學生網(wǎng)民甚至社會的關注,增加了處理公關危機的難度。
3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紅十字會建設新路徑
(1)高校紅十字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作為高校,注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致力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提高認識,將紅十字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將其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素養(yǎng)、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徐州工程學院紅十字會在每年開學初、新生報到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培訓和活動,介紹救援救護、志愿服務等知識,把紅十字會工作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把紅十字知識和急救知識帶進大學課堂,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2)利用新媒體宣傳平臺,加強宣傳,健全組織建設和工作機制。徐州工程學院利用宣傳海報、宣傳欄等傳統(tǒng)方式進行宣傳的同時,還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介紹紅十字運動發(fā)展歷程,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等相關知識,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并在各學院建立志愿服務隊,提高紅十字志愿服務實踐水平。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進紅十字志愿服務工作。在校大學生是高校紅十字志愿服務的主體力量,徐州工程學院每年利用節(jié)假日、紀念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這一主體力量,推進高校紅十字志愿服務工作。如每年定期開展“關愛奉獻”宣傳月話動,每年5月8日,以紀念世界紅十字日為契機,開展獻血、骨髓捐獻、志愿服務、急救救護方面的宣傳活動。積極申報紅十字“博愛青春”項目,進行暑期服務實踐。
(4)健全監(jiān)督體系,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讓中國紅十字會陷入嚴重信任危機,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大反響,負面影響深遠。從一定程度上講,這是紅十字會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表現(xiàn)。徐州工程學院針對大學生是否信任高校紅十字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僅10%的同學對紅十字會表示信任,70%的同學認為紅十字會存在信譽問題,20%的同學表示不關心。從中可以看出,高校紅十字組織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迫在眉睫。在新媒體背景下,要加強紅十字組會監(jiān)督體系,應拓寬資金募集渠道,公開資金流向,公開電話、QQ、微博等,方便大學生監(jiān)督,做到集資、流資、用資的公開透明,從根本上提升公信力。
與其他紅十字組織一樣,高校紅十字會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是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紅十字基層組織,積極開展人道救援、急救救護、志愿服務活動,致力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建設和諧文明校園,受到學校師生和社會的普遍好評。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紅十字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認識到紅十字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解決好這些問題與挑戰(zhàn),加強高校紅十字建設,分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紅十字會建設新路徑,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和諧校園文明建設。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指導),編號2015SJD 479,主持人:李松
參考文獻
[1] 楊智芳,周秋光.論中國紅十字會的起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117).
[2] 陳龍國.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4(119).
[3] 陳佳楠,都飛翔,王建樂等.論高校紅十字運動與大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yǎng)[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195).
[4] 王媛媛.高校紅十字會工作的功能淺窺——以南通大學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89).
[5] 張雪松.論紅十字會工作在大學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9(12).
[6] 池子華.從中國救濟善會到上海萬國紅十字會[J].史林,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