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蓮
摘要:費時多,效率低,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向40分鐘要質量?,F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效率 策略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有了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就成功了一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始上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所以,我在課前引入上除了以“設疑”引入外,還經常以“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情境小品引趣”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一課時,我先問學生:“你們讀過著名的童話故事《神筆馬良》嗎?能給大家講講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節(jié)嗎?”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踴躍地講述自己從童話中了解的故事情節(jié),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這時,我再次抓住時機對學生們說:“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干些什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看看小作者會做些什么,我們趕快去看看?!彼袑W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課堂上,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fā)出來了,學習的欲望非常強,整節(jié)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學法指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苯處熢趥魇谥R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例如,講授《桂林山水》一文,我十分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看圖,重點放在怎樣觀察上;訓練學生明確觀察點;講明觀察順序;強調要細致具體,看清每一景物的形狀、顏色、特點及空間位置,要求看得準確,看得完整,每一觀察都緊扣課文。學文,重點放在怎樣理解上,重點指導學生分析,分析桂林的水有三個特點:清、靜、綠。進而幫助他們總結了“讀、想、找、議、悟”的讀書方法。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山也有三個特點:奇、秀、險;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寫”的方法,學生通過指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出:描寫自然景觀,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層、分段敘述。教學生由“學會”到“會學”,這就使學生的讀寫基本功在訓練中得到了鞏固,提高了學生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三、提高備課質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無患”,可見,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教師而言,做好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即我們通常所講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1.認真學習課標,深入鉆研教材。新課標要求我們轉變“教材觀”,講課不是講教材,而是學會“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要認真鉆研新教材,透徹了解教材的文體特征、結構特點、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等。此外,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獨特見解,使教材更接近學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特點。學生是上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作為學生學習活動引導者的教師應充分關注所教學生,注重了解研究學生的特點。不僅了解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朗讀水平、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及習慣等。因為,不同學生的見識、認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情況后,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設計教案,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要想上課的效果好,教師的教學方案要精心設計。一方面,教師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備問,設計的問題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要少而精,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備作業(yè),要求作業(yè)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達到訓練、鞏固、提高的目的。備“三語”,即課前的導入語,課中的過渡語,課后的總結語,都要精心推敲,力求為上課的重點服務,為引導學生的思考服務。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拓展。教師應廣泛閱讀和積累有關資料,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和拓展。
四、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對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課文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閱讀課文就應該以自學為主。所以,教師應采用模仿類比,組織討論,練習測評等方法,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無窮。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把讀和寫結合起來,即在閱讀時口、手、眼、腦并用,這樣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如:看圖學文,可以采用以圖導讀,圖文對照等方法,讓學生口述圖中內容。然后,熟讀課文相對應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這幅圖的,久而久之,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閱讀課文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同樣,講讀一篇課文,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讓學生學會自己開啟知識的大門。
總之,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把教師從繁忙的補差中解脫出來,才能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