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審判為中心視域的審查起訴改革進路

      2016-11-19 08:41張鑫偉林懷藝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治

      張鑫偉 林懷藝

      摘要:“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它的推進必然給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工作帶來深刻變革。在“以審判為中心”視域下,當前的審查起訴工作存在理念偏差、角色定位不準、核心公訴能力不足、不合理考評制度掣肘的突出問題,因此改革的進路可以按照問題導向的思路,通過轉變公訴司法理念、調(diào)整角色定位、提升核心公訴能力、破除不合理考評制度來推進。

      關鍵詞:刑事訴訟;審查起訴;法治

      作者簡介:張鑫偉,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福建省龍巖市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主要研究發(fā)向:檢察理論研究。林懷藝,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福建 泉州 362021),主要研究方向:民主政治。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3JDSZK0024);華僑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16YJG03)。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398(2016)04-0070-08

      一引言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的檢驗。”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對長期以來我國刑事訴訟中異化形成的“以偵查為中心”的否定,它的提出符合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規(guī)律,是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

      “以審判為中心”是指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中,審判居于中心地位,審前的偵查和審查起訴應當緊緊圍繞審判而展開,充分發(fā)揮審判對審前程序的制約和引導作用。雖然目前對于如何評判“以審判為中心”尚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但學者們普遍認為參見沈德詠:《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樊崇義:《解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國司法》2015年第2期;張吉喜:《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法律科學》2015年第3期;陳光中、 步洋洋:《審判中心以相關改革制度初探》,《政法論壇》2015年第2期。,“以審判為中心”至少包含以下幾個要素:一是從訴訟各階段的關系來看,偵查、審查起訴應當為審判的需要服務,只有審判才是定罪量刑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二是從審判制約的路徑來看,強調(diào)偵查、審查起訴掌握的證據(jù)審查、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的標準應當統(tǒng)一于審判所掌握的標準;三是從庭審的變化來看,要求確立一

      收稿日期:2016-08-01審庭審為整個訴訟的中心,通過落實實質(zhì)辯護、直接言辭、證據(jù)裁判等制度,摒棄“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和“庭審形式主義”,實現(xiàn)事實查明、證據(jù)認定、裁判形成在庭審。

      可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僅僅是對庭審程序的變革,更是對整個刑事訴訟結構的重構。在“以審判為中心”視域下,當前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工作存在司法理念偏差、角色定位不準、核心公訴能力不足、不合理考評制度掣肘的突出問題,因此改革的進路可以按照問題導向的思路,通過轉變公訴司法理論、調(diào)整角色定位、提升核心公訴能力、改革不合理考評制度來推進。

      一轉變理念:樹立正確的公訴司法理念

      “制度建設往往依賴與其相契合的理念,沒有正確的理念指導,制度難以落到實處。”沈德詠:《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第9頁。司法理念是人們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形成的對司法本質(zhì)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它對指導司法制度設計及司法實踐具有重要作用。司法理念如果有偏差,必然導致司法實踐工作不盡如人意。因此,摒棄落后并樹立正確的公訴司法理念已經(jīng)成為此次“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中審查起訴工作改革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

      1.樹立“審判中心”的理念

      在現(xiàn)行“流水線”型訴訟結構下,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首尾相繼、互相平行,表面上無法判斷哪個階段具有決定意義,但長期的司法實踐已經(jīng)使這種結構異化出“偵查中心”的事實。因此,為確保“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順利進行,承擔審查起訴職能的公訴檢察官首先應當摒棄“偵查中心”并樹立“審判中心”的司法理念,而這一理念的樹立是建立在對“以偵查為中心”和“以審判為中心”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一方面,在“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結構下,刑事案件從偵查到審判奉行“卷宗筆錄中心主義”,審查起訴主要圍繞卷宗筆錄進行,法庭庭審虛化,證人、鑒定人出庭率低、辯護活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質(zhì)證權沒有充分發(fā)育等使法庭裁判主要依據(jù)卷宗材料作出。魏曉娜:《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法學研究》2015年第4期,第88頁?!坝械纳踔痢磳徬榷ǎ次唇?jīng)法庭審理,全憑案卷材料就在內(nèi)部決定定什么罪、判多少刑?!?朱孝清:《略論“以審判為中心” 》,《人民檢察》2015年第1期,第6頁。最終的后果是,對于偵查中所犯下的錯誤,很難通過審查起訴和審判發(fā)現(xiàn)并糾正,而偵查違法恰恰是冤假錯案發(fā)生的禍首。另一方面,確立“以審判為中心”主要源于審判程序具有特殊性和優(yōu)越性:一是審判程序具有中立性和終局性,具備制約審查起訴和偵查程序的制度優(yōu)勢;二是在審判程序中,“被告人的程序參與權、辯護權得到了最有效的保障,公開審判、直接言詞、集中審理等基本原則得到了最充分的貫徹和體現(xiàn),各種證據(jù)、主張、觀點、意見都得到了來自正反兩方面的充分討論和辯駁,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是最科學和最公正的?!?魏曉娜:《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法學研究》2015年第4期,第94頁。概言之,樹立“審判中心”理念,是破除現(xiàn)實訴訟困境和符合訴訟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

      2.樹立“實體與程序并重”的理念

      在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是一對辯證的關系,一方面,我們所追求判決的客觀和準確這一實體正義需要程序正義來保障,另一方面,程序正義的目的又是為了實現(xiàn)實體正義。正是因為程序正義對實體正義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有些學者甚至將程序正義的價值推向極端美國法學家羅爾斯提出“純粹的程序正義”,見[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義與訴訟》,王亞新、劉榮軍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頁。 ,美國司法甚至通過犧牲個案的結果價值來突顯程序正義的至上價值在著名的辛普森殺妻一案中,偵查機關因收集關鍵證據(jù)存在程序瑕疵而被認定失效導致辛普森被判無罪。。程序正義已經(jīng)成為法治國家刑事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方向的確立是居于審判程序具備程序正義改造的客觀條件,因此,改革的推進必然要求辯護制度、證據(jù)制度、強制措施制度等程序性制度進一步完善并落到實處,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直接言辭規(guī)則等制度將作為防止冤錯案的重要程序廣泛運用到刑事訴訟中,這就必然要求偵查人員特別是公訴檢察官要樹立“實體與程序并重”的司法理念,在充分認識程序正義突出價值的同時牢固掌握并熟練運用程序規(guī)則于案件審查和庭審,通過程序正義來避免冤假錯案,實現(xiàn)審判結果的客觀和準確。

      3.樹立“打擊與保護并重”的理念

      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的兩個基本價值追求。然而,受重刑主義傳統(tǒng)法律文化和法律工具主義的影響,我國司法實踐長期以來重視打擊犯罪,輕視保障人權,“重打擊輕保護”的錯誤理念深深禁錮著司法工作人員,在訴訟過程中體現(xiàn)為:偵查階段刑訊逼供、超期羈押等違法剝奪人權的行為時有發(fā)生,證據(jù)采集上重視有罪、罪重證據(jù)而忽視無罪、罪輕的證據(jù),甚至故意隱匿無罪、罪輕證據(jù);審查起訴階段重有罪證據(jù)審查,對有利被告的無罪、罪輕信息關注不夠,對偵查違法行為缺乏審視眼光,且片面追求有罪判決率;法庭審判無罪判決率極低,疑罪從輕普遍存在。可以說,片面強調(diào)打擊犯罪而輕視對被告人人權的保護是冤假錯案產(chǎn)生以及難以得到有效糾正的重要原因??v觀近年來披露的冤假錯案,無一不在裁判前就存在種種疑點,例如在佘祥林殺妻一案中,佘祥林供述前后矛盾且死者尸體身份確認程序明顯存在疑點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依然提起公訴,法院依法“從輕”判處了佘祥林15年有期徒刑,這顯然是片面追求打擊輕視保護釀造的苦酒。在“以審判為中心”視閾下,公訴檢察官應當牢固樹立“打擊與保護并重”的理念,將無罪推定原則貫徹到具體的審查起訴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審查起訴制度的“過濾”功能。具體來說,對準備提起公訴的案件,堅決以審判的標準進行衡量,做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對實踐中偵查機關窮盡偵查仍存在疑問又無法排除合理懷疑的案件,堅決作存疑不起訴處理;對非法證據(jù),堅決在公訴階段予以排除;對發(fā)現(xiàn)偵查機關存在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權的違法行為,堅決予以糾正。

      二角色轉換:主導偵查、維護中立、尊重辯護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對以往“流水線”式訴訟結構的深刻改造,處于“流水線”上各訴訟主體間的關系也將因改革而產(chǎn)生深刻變化。承擔審查起訴工作的檢察機關應當深刻剖析在傳統(tǒng)訴訟結構下阻礙訴偵、訴審、訴辯關系發(fā)展的深層原因,調(diào)整角色定位,從主導偵查、維護中立、尊重辯護入手處理好與偵查、審判、辯護間的關系,使司法公正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得到充分體現(xiàn)。

      1.公訴主導偵查是審前程序改革的必然選擇

      當前在我國刑事訴訟審前程序中,偵查處于當仁不讓的中心地位,警察主導偵查活動全過程。而正如布瑞恩·艾斯林教授指出,警察主導偵查程序存在程序方法不恰當、偵查延誤、法律和偵查知識不足、檢察官和警察間缺乏協(xié)作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國體現(xiàn)的更為普遍和嚴重。原因就在于,我國實行法治的時間尚短,公安機關受“重實體輕程序”“重打擊輕保護”等觀念影響,長期處于缺乏程序法約束的狀態(tài),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極不規(guī)范,偵查人員的證據(jù)意識、程序意識都存在突出問題,偵查業(yè)務素養(yǎng)難以滿足檢察機關的公訴需要。劉計劃:《檢警一體化模式再解讀》,《法學研究》2013年第6期,第148頁。在現(xiàn)有模式下,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工作始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的移送起訴,這就導致審查起訴與偵查幾乎完全脫節(jié)。訴訟實踐表明,“這一關系模式造成了消極的后果。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沒有受到有效的監(jiān)督控制,與公訴指控發(fā)生了斷裂:從證據(jù)收集的質(zhì)量到法定程序的遵守,都乏善可陳。”李奮飛:《司法解釋中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被“虛置”的成因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55頁。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徑在于通過確立審判在訴訟三階段中的中心地位來達到制約審前程序的目的,它要求審前程序服務于審判程序的需要,通過審判程序的倒逼作用達到防范冤假錯案、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目的。然而,審判程序的制約作用并不當然地引起審前程序特別是偵查活動自動地規(guī)范化、合法化,它有賴于審前程序自身的結構調(diào)整和改革。我們認為,對審前程序的改革應當著眼于改變現(xiàn)有的偵查中心主義模式,改革的目標是不斷提升公訴指控的質(zhì)量和效果,落腳點在于規(guī)范偵查行為、提升偵查水平。因此,在審前程序中建立“公訴主導偵查”制度或者稱“檢警一體化”所謂“檢警一體”,是指“為有利于檢察官行使控訴職能,檢察官有權指揮刑事警察進行對案件的偵査,警察機關在理論上只被看作是檢察機關的輔助機關,無權對案件作出實體性處理”,見陳興良,《檢警一體:訴訟結構的重塑與司法體制的改革》,《中國律師》1998年第11期。制度是改革的必然選擇。在“公訴主導偵查”模式下,一方面,公訴檢察官將擁有主動參與偵查的廣泛權利,偵查機關偵查的方向、程序、手段均受到檢察機關的指揮和引導,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將有效配合,形成指控犯罪的合力,案件偵查的質(zhì)量和效果必將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因檢察官參與偵查過程形成了對偵查活動的動態(tài)監(jiān)督,偵查違法行為、偵查不作為將被有效杜絕,這就從源頭上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在審前程序建立公訴主導偵查的制度將使審前程序在證據(jù)收集和事實認定上達成統(tǒng)一標準,為與審判標準的直接銜接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不僅能夠有效緩解“以審判為中心”改革給公訴檢察官帶來的庭審壓力,而且為審判程序制約庭審程序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公訴主導偵查是審前程序改革的主要方向,這一改革的推進將涉及到對現(xiàn)行法律的重大修改,亦是對不同司法主體間權力的重新配置,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改革的進路應當從抓突出問題著手,循序漸進地推進。我們認為,當前應當從“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制度入手,通過改革,建立起介入偵查的長效機制,為公訴主導偵查改革做好實踐準備。首先,根據(jù)檢警力量對比以及案件復雜程度、影響程度的實際情況,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有案件提前介入偵查,應將檢察機關介入偵查的案件范圍予以明確,以重大、疑難、復雜為主要參考標準;其次,應當建立重大、復雜、疑難案件立案信息通報機制,公安機關對上述案件立案后應當及時向檢察機關通報;再次,明確提前介入偵查的啟動無需公安機關的商請,而應當賦予檢察機關獲知立案信息后主動啟動的權利,只有如此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制約效果;最后,對已經(jīng)啟動介入偵查的,公安機關應當密切配合檢察機關,對檢察機關的偵查要求需嚴格抓好落實,對案件偵查的過程和結果應及時通報檢察機關。通過規(guī)范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制度的不斷實踐,審前程序中公訴主導偵查的價值將不斷顯現(xiàn),偵查質(zhì)量、指控效果將大大提高,也為未來公訴主導偵查改革積累實踐經(jīng)驗。

      2.維護審判中立是“以審判為中心”的內(nèi)在要求

      與公檢兩家強調(diào)互相配合的關系截然不同的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要求檢法兩家關系應當保持應有的“距離”,因為公正司法原則要求法官必須是不偏不倚的裁判者,其職責是公正裁判控辯雙方的訴訟分歧?!八荒馨炎约嚎醋魇钦O立的打擊犯罪的工具,以至于對追訴犯罪表現(xiàn)出過多的熱情,更不能把自己看作是控訴方的伙伴或戰(zhàn)友,以至于成為事實上的追訴機構?!崩願^飛:《司法解釋中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被“虛置”的成因分析》,2006年第1期,第120頁。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公、檢、法三機關在共同打擊犯罪過程中形成了“重配合”的關系,不僅公檢關系如此,檢法關系亦如此,這往往使人們甚至是司法工作人員相互間也視他們自己為指控犯罪的“同盟軍”。 檢法這一關系的形成,必然使審判失去中立的色彩,對控辯審三方“等腰三角形”的訴訟結構造成破壞。正如德國著名法學家拉德布魯赫所言,“如果法官也是控告者,那么只有上帝才能做辯護人”。因此,在當前我國的法檢關系中,檢察機關主動拉開與審判的“距離”并維護審判中立是司法公正和“以審判為中心”改革的內(nèi)在要求。

      從審查起訴制度角度看,當前被普遍認為影響審判中立的主要方面是起訴方式上的“全案證據(jù)材料移送”形式,它會讓法官預先了解案情和訴訟證據(jù),容易使法官先入為主,形成預斷,從而失去中立而影響公正裁判。陳光中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釋義與點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第250頁。因此,如何阻斷審前信息對法官中立裁判的影響便是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學者建議借鑒美日等國采用的“起訴書一本主義”的做法,即在提起公訴時,檢方只向法院移送起訴書,其他證據(jù)材料都待庭審時再行出示。我們認為,“起訴書一本主義”與當下我國的審判實際不相契合,一來法官對證據(jù)材料毫無認識的情況下進行庭審將大大降低庭審效率,使本來案多人少的矛盾愈加突出;二來“起訴書一本主義”是與法庭庭審采用直接言辭原則相伴存在的,而當前我國證人出庭率很低且較長時間內(nèi)難以有效解決的實際狀況使直接言辭原則幾乎無法落實。

      實際上,在我國當前“全案卷宗材料移送”形式下,為減少偵查收集的證據(jù)材料對法官中立產(chǎn)生的影響,應當著眼于使辯護信息在庭審前及時送達承辦法官。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并沒有要求被告方在庭審前提供辯護信息的規(guī)定。針對辯護意見,該法第170條規(guī)定,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期間應當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并記錄在案,對于提供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梢姡淘V法雖然規(guī)定在審查起訴期間應當聽取辯護人的意見,但只有當辯護人提供書面意見的,辯護意見才能隨同指控材料一同進入審判程序。因此,為使承辦法官在庭審前能夠全面了解辯方信息,我們認為,一方面,應當適當修改相關法律條款或出臺司法解釋,明確要求辯方應當在提起公訴前向檢察機關出具書面法律意見書,以便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同時將辯方意見移送審判;另一方面,應當鼓勵辯護律師依法自行收集相關案件材料或者在審前程序中及時申請檢察機關調(diào)取有關證據(jù),以便移送審查起訴的證據(jù)材料中能充分體現(xiàn)控辯雙方信息,避免法官在庭審前失去中立立場。當然,公訴檢察官自身還應當與法官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盡量避免以法律監(jiān)督者自居而給審判法官施加壓力,畢竟指控效果的好壞主要還在于對審前程序偵查質(zhì)量的把控。

      3.充分尊重辯護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雙贏的選擇

      因為訴訟職能和目的不同——檢察機關以懲罰犯罪為最終目的而辯護律師則以保障被告人權利為內(nèi)在要求,這使控辯雙方在訴訟中成為一對爭鋒相對的矛盾體,加之檢察機關履行的是強大的國家權力且追訴犯罪的職能往往容易獲得民眾道義上的支持,使檢察機關長期以來在這對矛盾體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這種優(yōu)勢地位的長期存在造成了辯護制度的畸形發(fā)展:一方面,刑事辯護率低的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有學者統(tǒng)計,我國目前的刑事辯護率大約在30%—50%左右,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刑事審判沒有委托律師進行辯護。樊崇義:《解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國司法》2015年第2期,第25頁。另一方面,即使被告人委托了辯護,但實質(zhì)辯護和有效辯護率很低。更為糟糕的情況是,有些辯護律師的基本訴權常常無法正常實現(xiàn),如:閱卷權、會見權被無故剝奪,庭審發(fā)言常常被打斷等等,“不尊重律師、不重視辯護的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鄙虻略仯骸墩撘詫徟袨橹行牡脑V訟制度改革》,《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第9頁。

      庭審實質(zhì)化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而庭審控辯雙方的實質(zhì)性對抗的建立卻是實現(xiàn)庭審實質(zhì)化必不可少的條件,然而,辯護人的作用和訴訟地位若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是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控辯對抗的。因此,為改善當前刑事辯護的現(xiàn)狀,作為控訴方的檢察機關應當充分尊重辯護人的辯護地位,充分重視辯護意見,正面理解辯護的訴訟價值:一是公訴檢察官在辦案過程和庭審過程中應當依法給予辯護人充分的尊重和便利,重視辯護律師提出的意見,不盛氣凌人,要以法服人;二是公訴檢察官應當轉換思維,要看到辯護制度不僅在防范冤假錯案保障人權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同時在促進公訴能力提升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價值;三是應當嚴格落實法律援助的有關規(guī)定,對符合條件的法律援助對象,要及時通知司法部門落實委托事宜,同時要強化這方面的監(jiān)督。刑事辯護權是被告人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基本人權在訴訟領域的表達,尊重辯護不僅有利人權保障,而且能促進審查起訴工作進步,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雙贏的選擇。

      三核心能力提升:證據(jù)審查判斷能力和出庭指控能力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給公訴檢察官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稕Q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全面貫徹證據(jù)裁判規(guī)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jù),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jù)、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公訴檢察官的證據(jù)審查判斷能力和出庭指控能力將隨著改革的推進而受到嚴峻考驗,因此,著力提升上述兩項核心能力已經(jīng)勢在必行。

      1.讓證據(jù)說話:全面提升證據(jù)的審查判斷能力

      證據(jù)是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石,處于整個訴訟的核心。冤假錯案的產(chǎn)生無不是在證據(jù)上出現(xiàn)了問題。公訴檢察官審查起訴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是對證據(jù)的審查判斷,因此,為了防止冤假錯案進入審判程序,公訴檢察官應當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證據(jù)的審查判斷能力:一是盡可能用“親歷性審查”替代書面審查。在“卷宗筆錄中心主義下”,卷宗是證據(jù)的主要載體,公訴檢察官對證據(jù)材料的審查往往依賴于卷宗,但書面證據(jù)(特別是書面言辭證據(jù))最大的弱點在于它的間接性和轉換性,因此當書面證據(jù)與原始情況存在出入的情況下審查者很難發(fā)現(xiàn),這也是非法證據(jù)、瑕疵證據(jù)得以順利進入審判程序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主張公訴檢察官在審查證據(jù)材料時,應當增加“親歷性審查”,即從證據(jù)源上進行親自核實。特別是對于案件中的關鍵證據(jù)(如目擊證人證言、案發(fā)現(xiàn)場勘查筆錄等)更應當親自進行核實,以確認真?zhèn)魏桶l(fā)現(xiàn)瑕疵。二是要提升證據(jù)審查的全面性,特別要注意無罪、矛盾證據(jù)的審查核實。要徹底改變以往只重視有罪證據(jù)審查的做法,因為無數(shù)的冤假錯案表明,無罪證據(jù)、矛盾證據(jù)特別如被告人的無罪翻供或前后矛盾供述等是判斷案件事實認定準確與否的重要信息,對無罪證據(jù)體現(xiàn)的信息應當進行全面核實,謹防冤錯案發(fā)生。三是要堅決排除非法證據(jù),及時補正瑕疵證據(jù)。要更加重視證據(jù)的合法性審查,因為只有來源合法的證據(jù)才具備證據(jù)能力,否則證據(jù)內(nèi)容再真實也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因此,對證據(jù)審查應當更加注重對證據(jù)收集程序是否合法、證據(jù)形式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屬于依法應當排除的非法證據(jù)的應堅決予以排除,對存在瑕疵可以補正的應及時補正以免貽誤時機。

      2.唱好庭審戲:著力提升庭審指控能力

      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工作主要分起訴前的審查階段和起訴后的法庭庭審階段,起訴前的審查階段是為庭審服務的。這就好比是在唱一場戲,臺前的情節(jié)設計、臺詞編寫就如審查階段,都是為了臺上演出服務的,而真正的演出卻好比庭審,因此,戲的情節(jié)好不好、內(nèi)容豐不豐富那是庭前都準備好的,否則也不會搬上臺,但戲唱的效果好不好關鍵在于演員的臨場發(fā)揮。因此,庭審指控能力是直接影響指控效果的關鍵因素。我們認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公訴檢察官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提升庭審指控能力:一是著力提升舉證質(zhì)證能力。要摒棄簡單羅列式的舉證方式,善于圍繞犯罪構成制作舉證計劃,增強舉證的邏輯性。要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多媒體示證,通過圖像、音頻展示等手段增強示證的直觀感。在質(zhì)證上,要善于通過訊問被告人并運用其他證據(jù)佐證的方式提升質(zhì)證的效果。二是不斷提高論辯水平。公訴檢察官應當充分重視庭審論辯環(huán)節(jié),不斷積累論辯技巧和經(jīng)驗,對辯護人的答辯意見不能消極“無視”而應當積極回應,充分履行好庭審辯論職責。三是沉著應對“四員”(證人、鑒定人、專家證人、偵查人員)出庭?!耙詫徟袨橹行摹彼蟮耐弻嵸|(zhì)化是建立在大量“四員”出庭的基礎上的,“四員”出庭接受控辯雙方的詢問、對質(zhì)必將隨著改革的推進而常態(tài)化,而這一庭審環(huán)節(jié)是最充滿變數(shù)的環(huán)節(jié),對公訴檢察官的考驗最大。為做好沉著應對,公訴檢察官應當在庭前詳細了解書面證言、鑒定意見等書面證據(jù)的詳細內(nèi)容,對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做出預判并做好預案,對鑒定意見應當進行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四破除陋制:改革不合理的業(yè)務考評制度

      檢察業(yè)務考評制度是檢察機關為規(guī)范檢察權的合理運行和鼓勵檢察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設定一系列的指標參數(shù)來評價檢察業(yè)務開展的管理機制。應當肯定的是,檢察機關的業(yè)務考評制度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作為一項評價標準對促進檢察業(yè)務開展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主觀理想主義的設計和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滯后,業(yè)務考評制度未能全面準確地體現(xiàn)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的職能特征”吳健雄:《檢察制度考評制度的反思與重構——以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為視角》,《司法實踐與改革》2007年第6期。,在很多方面甚至違背了現(xiàn)代司法規(guī)律,日益呈現(xiàn)出許多負效應。因此,改革當前的檢察業(yè)務考評制度,破除其中一些違背司法規(guī)律的不合理制度已經(jīng)勢在必行。

      在“以審判為中心”視域下,我們認為當前應當著重改革以下幾個阻礙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開展的考評制度:一是摒棄無罪判決率、被改變定性率考評指標。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案件被法院判處無罪和被改變定性是刑事訴訟規(guī)律在司法實踐的正常表達,是審判終局性的充分體現(xiàn),當前對無罪和改變定性設為嚴格的“減分項”是極不合理的,是違背司法規(guī)律的陋制,應及時摒棄。二是不應片面設置不起訴率考核指標。如前所述,“以審判為中心”要求充分發(fā)揮審查起訴工作在整個刑事訴訟中的“過濾”作用,而不起訴制度就是審查起訴“過濾”冤假錯案的重要制度之一,特別是對于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案件或者存在明顯疑點的案件,審查起訴階段應堅決地作出不起訴處理,不能片面追求起訴率。實際上,不起訴率與公安機關偵查質(zhì)量往往呈密切的反相關關系,即偵查質(zhì)量高不起訴率就低,偵查質(zhì)量低不起訴率自然高。因此,給審查起訴工作設置不起訴率指標不僅有違訴訟規(guī)律,而且可能導致大量“疑案”進入審判程序,給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埋下隱患。三是過于突出抗訴指標的價值。可以說,抗訴案件的多少已經(jīng)成為決定一個地區(qū)審查起訴工作排名的最核心指標,各地普遍在考評制度中規(guī)定抗訴案件為重要“加分項”。誠然,抗訴指標是為了鼓勵各地提高對審判的監(jiān)督力度,有利于規(guī)范審判行為。但因為過于突出抗訴指標,導致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亂用、濫用抗訴權的情況,例如有些地區(qū)在新舊法交替之際,利用法官疏忽大意而出現(xiàn)適用法律錯誤的情況,故意不及時向法官善意提醒而是選擇隱瞞,待判決生效后便提出抗訴;還有一些地方對判決存在的輕微錯誤或瑕疵,本應當可以口頭糾正,或者可以提出書面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的,卻偏偏選擇提出抗訴,目的都是為了考評加分。顯然,這些做法不僅有害檢法關系的正常發(fā)展,更有損法律監(jiān)督權的威嚴。

      五結論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符合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選擇。在“以審判為中心”視閾下,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工作改革的進路應該堅持問題導向的思路進行謀劃。首先,應當轉變司法理念,其關鍵在于樹立“審判中心”“實體與程序并重”“打擊與保護并重”的公訴司法理念,從思想上為改革做好準備。其次,應調(diào)整自身角色定位,重新認識并界定與偵查機關、審判機關和辯護人間的關系,在審前程序中確立公訴主導偵查、在審判程序中充分維護審判中立、在訴辯關系中始終做到尊重辯護,唯有如此,審判中心的實現(xiàn)才成為可能。再次,在個人能力上,則應當緊緊抓住著力提升證據(jù)的審查判斷能力和庭審指控能力這兩個核心公訴能力入手,適應庭審實質(zhì)化的現(xiàn)實需要。最后,應破除不合理的考評制度,為在“以審判為中心”視閾下的審查起訴工作改革的推進松綁。

      On the Route of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and Prosecu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rial-centered”

      ZHANG Xin-wei,LIN Huai-yi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trial-centered procedural system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t is bound to bring about a profound change to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examination and prosecution work. In the perspective of “trial-centered”,the current prosecution produces a series of problems,such as conceptual deviation,inaccuraterole positioning,inadequate core public prosecution capability,un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form can be implemented by following the problem-oriented ideas,transferring public prosecution ideas,adjusting roles,enhancing the core public prosecutioncapability,and eradicating the un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criminal proceedings;examination and prosecution;rule of law

      【責任編輯龔桂明】

      猜你喜歡
      刑事訴訟法治
      讓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探究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私人不法取得之證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效力分析
      論公安刑事執(zhí)法中對于犯罪嫌疑人訴訟權益的保障
      探究檢察機關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完善措施
      东乡县| 徐闻县| 曲周县| 拉萨市| 成武县| 姚安县| 花垣县| 错那县| 临汾市| 平阳县| 盐源县| 读书| 迁安市| 灯塔市| 祁门县| 大足县| 尼玛县| 西吉县| 岚皋县| 乃东县| 临夏县| 昌江| 阿合奇县| 文水县| 平遥县| 澳门| 大洼县| 富顺县| 泽库县| 安庆市| 固镇县| 喀喇| 阳江市| 伽师县| 章丘市| 云和县| 延吉市| 亳州市| 大名县| 蒙阴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