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恩
【摘要】立足高等數(shù)學課堂的分組討論教學實踐,給出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實施方法、激勵措施,同時指出分組討論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關鍵詞】高等數(shù)學;合作學習;分組討論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
高等數(shù)學課程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yè)基礎課.高等數(shù)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因為高等數(shù)學的這些典型特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覺枯燥無味和復雜深奧.對于數(shù)學教師如何改革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高等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探索了分組討論教學法,效果顯著.立足我們的教學實踐,本文簡述在高等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實施方法、激勵措施和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含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成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分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
分組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圍繞教學中的某一中心問題,進行共同探索和交流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的一種組織教學的方法.
二、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實施方法
(一)劃分小組
我們采用學生自由組合與教師調整相結合的原則.首先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自由結合.每個小組的成員人數(shù)控制在7至8人,當學生組隊時沒有找到足夠的成員或成員人數(shù)過多時,教師再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劃分小組時我們兼顧長期合作性.一個小組一經組成,沒有特殊的情況整個學期不再做變動,讓同一組的成員堅持長期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和共同承擔責任,樹立強烈的團隊意識.分好小組后推選一個小組負責人,有利于小組管理和課堂討論.
(二)設計問題
討論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通過若干問題的討論最終要能夠達成教學目標.問題難度不能過大,難度過大的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就能完全解答的問題,就不必通過討論這一途徑來實現(xiàn).有些問題雖然學生不能獨立思考解答,需要通過實物演示、操作、觀察或其他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也不適于運用討論的方法來完成.
設計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比如,我們在不定積分部分的教學中,設計求∫lnxxdx的問題,學生就給出了用換元法、分部積分法和綜合使用這兩種方法的三種解決辦法,效果很好.
(三)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時,教師不應總是站在講臺上,應該走到學生中間.這樣可以激勵學生更積極地討論問題,還可以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對有些難度的問題和學生興趣濃厚的問題可以適當延長討論時間,但總的時間需要掌握好,不能影響課堂教學進度.
對有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教師需要提前安排,小組成員可以課下通過上網查資料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然后小組討論,在課堂上進行發(fā)言.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四)代表發(fā)言
在分組討論后,每個小組都要發(fā)表討論結果,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對代表的發(fā)言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發(fā)表不同意見,進行爭論.在發(fā)言時,教師要多關注差生,盡量多給差生表達的機會.
(五)合理評價
對學生的發(fā)言,教師以鼓勵為主,多給予肯定,即使學生發(fā)表的結論出現(xiàn)了問題,也在肯定其成績的情況下委婉指正.
根據(jù)發(fā)言情況任課教師給出每個小組的得分和個人得分,然后教師做簡單總結并重點講解最基本的知識和方法.教師的評分要讓學生感到公平和公正.
三、分組討論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激勵措施
為使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分組討論教學過程中去,建立恰當?shù)募顧C制是實施分組討論教學成敗的關鍵.為此,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與平時成績掛鉤
學生表現(xiàn)與其平時成績掛鉤,也與同一小組成員的平時成績捆綁在一起.若組中任何成員正確地回答出了問題,同一組成員的平時成績都可以加分,發(fā)言同學再給予單獨加分;如果同一組中某名學生缺席或者課外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等,則該組的每個成員的平時成績都要扣分,缺席成員再進行單獨扣分.
(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有意提出一些思考問題,特別是初學者經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讓小組同學進行討論,然后由某個小組的代表進行回答,或者可以搶答,如果一個個回答不全面,可讓同組其他成員或者其他組進行補充.教師針對問題回答的質量和難易程度給出相應的分數(shù)并記入該組的平時成績.
(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除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外,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其他小組進行回答,根據(jù)所提出的問題質量,教師給出相應分數(shù)記入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小組的平時成績.
(四)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問題討論
對一些較難問題,學生一時不能及時進行解答,或者長時間地爭論,可以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進行,每組用書面形式解答,教師對每組的書面解答結果進行評判,并記入各組的平時成績.
(五)評出優(yōu)秀分子
每一章學習結束之后,對每個小組評選出一個積極發(fā)言分子、一個明顯進步分子、一個樂于幫助分子、一個學習積極分子,對評出的同學給予加分.
四、分組討論教學法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一)教師設計的問題沒有緊扣教學大綱等,失去討論價值
有些問題沒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有些問題過于簡單,不具有探究性;有些問題難度過大,討論難以展開;有些問題結論單一,鍛煉不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等.學生雖然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討論、發(fā)表看法,形式很熱鬧,實際上陷入了為討論而討論,這種分組討論只具有表面形式,并沒有實際效果.
(二)學生準備不充分,缺乏主動合作,無法深入溝通和交流
教師課前沒有要求學生做準備,沒有預習新課,在上課時直接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要么出現(xiàn)冷場,討論失敗,要么討論局限于表象,不能觸及問題本質,討論失去意義.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參與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作為基礎,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替代的.只有在學生的思考到達一定程度后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一點即通,茅塞頓開的效果,才可能出現(xiàn)針鋒相對的正面交鋒,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三)學生沒有廣泛參與,小組討論和發(fā)言成了個別人的事
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態(tài)各不相同,往往是少數(shù)反應快的學生討論非常投入,發(fā)言頻繁,而大多數(shù)人幾乎成了多余者,只能坐在那里“看戲”,甚至利用這個機會說閑話,議論別的事情,小組匯報時真正發(fā)言的總是那兩三名學生.
(四)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過多或過少
學生在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時,教師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由于沒有很好掌握教學節(jié)奏,在學生討論到點子上或興頭上就叫停,使學生的討論時間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結果,不能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有的教師安排學生討論時間過多,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勢必影響教學效果.
(五)教師沒有做合理引導,問題的討論沒有向更深層發(fā)展
有的教師在問題設計、流程安排等環(huán)節(jié)上沒有精心準備,給出問題就讓學生踴躍討論和發(fā)言.不做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的步步引導工作.僅僅落實了“學生為主體”,放棄了“教師為主導”,分組討論沒有把問題引向更深層次.
結束語
源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分組討論教學法,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推手,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改變了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高等數(shù)學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8(1):6-11.
[2]靳新紅.“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5):11-12.
[3]蘇紅.論合作學習與成就目標理論[J].衡水學院學報,2005(3):48-51.
[4]王煥梅.小組合作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