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治華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的生活質(zhì)量。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科學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fā)現(xiàn)、理解、運用的??茖W課的學科特點就是實驗教學,而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發(fā)展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所從事的學習活動,其本質(zhì)就是讓學生“動手做”。因此,實驗應當突出實踐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動手實踐創(chuàng)造的能力。
關鍵詞:科學探究;思維創(chuàng)新;實驗性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見識,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敢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在科學實驗課上,不僅要引領學生經(jīng)歷探究,更應該注重探究活動的效益。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典型的探究活動,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確定探究活動的目標。
科學實驗內(nèi)容要充分考慮到實驗對象為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nèi)狈Π踩庾R,所以實驗老師要仔細檢查實驗用具和操作環(huán)節(jié)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必須盡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實驗內(nèi)容必須符合學生的智力水平,應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提出不同階段的目標要求,不能一刀切,否則不利于學生理解甚至產(chǎn)生科學事實的誤解。實驗課老師可以通過提前動手做實驗的方式來備課,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自己提前做一做,這樣就能明白學生在這項實驗的哪些環(huán)節(jié)容易出錯,哪項舉措有一定危險性,哪個步驟學生會不明白,教師課前預習實驗,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才能預防各種失敗與事故,成功完成教學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小學科學實驗中教師指導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實驗前準備工作要細致。這里的“細”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時要考慮周詳,實驗器材準備是否到位是決定一堂實驗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課前教師一定要準備充分。由于科學課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所以教師要在實驗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單獨操作,掌握實驗的方法和要點,培養(yǎng)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科學教材第三冊的《設計電路》一課,教師在課前除了將電流實驗盒按組配齊之外,還要逐盒檢查儀器是否齊全、儀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學生能順利地進行實驗、成功地得出結論,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指導實驗時要放手。學生掌握了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方法和步驟后,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找規(guī)律、得結論,不要怕學生不按老師的設計辦,比如要上《導體與絕緣體》這一課的話,可安排學生一人一組,自已準備,挑選器材,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動腦思考、互相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當研究結果呈現(xiàn)出來時,很可能會超出書本設計的內(nèi)容,玩和學結合起來,突破僵硬的教學模式,興趣和智力都得到了發(fā)展。當學生對實驗任務表現(xiàn)出好奇心與積極性時,實驗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這個時候老師只需給予大致方向的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按捺住自己想要去幫忙的心情,在一旁觀察和監(jiān)督,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探索空間。
三、實驗總結時,教師要注重引導。當學生完成實驗操作或觀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總結,讓學生充分討論、積極發(fā)言,不是只知道翻書找答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即使結論不夠精確或嚴密,教師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要非得去套用書本上的結論,而可以引導學生對結論再進行比較、分析之后,盡量取得統(tǒng)一,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應及時表揚。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過:“詩人是鼓手,他們打著鼓前進?!倍鰹榭茖W啟蒙教育的小學科學課的老師也要做一名科學的鼓手,以生動的語言、妙趣橫生的實驗、巧妙的設計,千方百計地打好鼓來吸引自然科學的愛好者,引導他們進入科學的殿堂。
除了指導方面的問題,此外還應該考慮的是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可以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培養(yǎng)科學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有趣的、同學們不了解、沒有接觸過的實驗課題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這樣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越強,憑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主動參與到試驗中去。比如老師會給每一節(jié)課的實驗課起一個有趣味的名字:瓶子賽跑、神奇的牙簽、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能抓住氣球的杯子等來引起學生興趣。如果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能利用和保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加以引導,就能引起學生對科學課和科學技術的興趣和熱愛,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其次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潛能。記得小時候自己和同學都會讓家長買《十萬個為什么》,覺得書里面的世界好神奇啊,原來大自然是這樣的神秘有趣,但是自己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得到的答案朦朧模糊,或者是家長偶爾敷衍的解釋。而科學實驗卻是直觀的真實的把教學中不便于文字講解,特別是一些抽象知識演示出來給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探究的潛在能力。例如在第四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中《蠶的生命周期》一課中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了電教手段的作用,圖文并貌、形象直觀的演示了蠶寶寶的一生。所謂“眼見為實”、“百聞不如一見”就是這樣的道理,有時幾千幾萬個文字都不一定能夠準確描述的事實,而只需要一個畫面就可以獲得解釋。
最后是多種渠道開展實驗,開拓學生探究思維。學生要開展除課堂實驗以外的多種形式的科學實驗,課外實驗和學生生活關系更為密切,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繼而將其培養(yǎng)成習慣??茖W實驗不能僅局限于室內(nèi)課堂,那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如果真正要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應該鼓勵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帶他們走進更加廣闊的自然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去,那里有無限的素材與空間幫助實驗的完成,自由的空間與心情有助于提高科學實驗的有效性。比較簡單易行的可以要求學生在家里培育某種植物的種子,讓他們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由種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開花結果,收獲種子,每一點的變化都讓學生細致地觀察并作詳細地記錄。最后,將所有學生的實驗成果都拿到課堂上來進行評比。這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實驗任務,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熱愛勞動的習慣,懂得了植物生長的一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和認真實驗的習慣。
科學課實驗教學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課程理念的受益者,面對學習或生活中的問題有較強的好奇心,促使他們?nèi)バ袆訉嵺`解答疑問,并且養(yǎng)成“提出問題——猜題假設——設計方案——實踐驗證——得出結論”的理性的有序的解決方式的習慣,制定周全的計劃,付諸實踐活動。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甚至社會問題的時候,會用質(zhì)疑的眼光去審視。這些起步教育對于學生、老師,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