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
摘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jīng)說:"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在小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其中就包括自覺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是需要有自覺性。自覺性是指個體自覺自愿地執(zhí)行或追求整體長遠目標任務的程度,其外在表現(xiàn)為熱情、興趣等,內在表現(xiàn)為責任心、職責意識等等。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fā)展的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自覺性;興趣;方法;活動;自覺;家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56-01
一個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不僅能使他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而且能使他在以后的人生發(fā)展中受益匪淺。因此,在小學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確立自覺學習的意識,激發(fā)他們自覺學習的愿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進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最終為他們以后的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藏語文的自覺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內在力量,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逐步形成學習自覺性。因此,在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應把興趣放在首位,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1.1 增強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在藏語文教學中,如果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設計得巧妙精當并且趣味性較高,就能頃刻之間引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精力集中,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chǎn)生強力的探究意向,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通過學生最喜歡的、最熟悉的故事與所學內容有效結合,使學生很容易就掌握所學知識。如果教師每節(jié)課都精心設計有效的興趣導入,那就會在無意中引導學生自覺地去接受知識,更會激發(fā)學生自覺地去思考教學內容與生活所見所聞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的目標。
1.2 游戲激發(fā)。游戲是學生最易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在藏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設置游戲情境,把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在游戲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學習藏語文的興趣。如《烏鴉喝水》一文教學中,講新課前我讓學生做一個游戲:出示一個瓶頸較長的瓶子,里面裝著一點水,一根較短的吸管,幾個小石子。講解游戲要求,讓學生獨立思考怎么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然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完成游戲,通過這個小游戲,結果學生們想盡辦法也沒喝到水。這時教師引入課文:可是有一只烏鴉能喝到瓶子里的水,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喝到的。一邊讀課文一邊根據(jù)文中的每一句話做烏鴉喝水的游戲。通過游戲與課文內容有效結合,學生很快就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并且感受到了藏語文的有趣性,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增強了他們學習藏語文的自覺性。
2.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會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終形成離不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古語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做到百讀不厭,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學生每多讀一遍,總會多一點收獲。比如當學生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第一遍讀要讓他們讀通順課文,讀準字的讀音;第二遍讀要讓他們理解積累一些好詞佳句;第三遍讀要讓他們產(chǎn)生自己的點點感受并愿意思考一些問題……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讓學生在多讀的同時,必須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
我常對孩子們說,學習不能靠死記硬背,要有方法,背課文時首先要讀懂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大致了解之后,分段背誦、各個突破。千萬不要在沒理解內容的情況下,就搖頭晃腦念念有詞,死記硬背,這樣只是暫時記住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另外,我要求同學們認真做好預習,記好筆記過后認真整理,.課后要及時復習,遇到問題要爭取獨立解決,建立糾錯本及時改錯,訓練習題要養(yǎng)成條理清晰的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藏語文的自覺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藏語文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潛能,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從活動中去體驗、感受、認識,從而形成積極的自覺學習意識。
3.1 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討論式教學能溝通師生的情感,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進一步解決問題和獲取方法、結論。討論式教學活動能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平臺,學生的認識在討論活動中不斷升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從多層面、多方位、多角度進行,使他們逐漸具有獨特的自覺去想、去問、去說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習自覺性。
3.2 組織學習競賽活動。在藏語文教學中適當組織一些學習競賽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去主動、自覺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例如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我布置學生自覺去識字,在一周之后舉行識字大賽,看誰認識的字多。通過觀察,在活動中很多學生都會自覺地拿一些字去問老師、同學、家長,并認真去記住。一周之后的競賽活動上,學生們大顯身手,爭先恐后,把自己所學的都說出來,最終的效果就是學生自身的識字量超出了平時的好幾倍,連最不喜歡寫字的那幾個學生也自覺地認識了好多字。在頒獎會上,我重點表揚了認識多的同學,同時也表揚了所有有進步的同學,增強了學生對收獲的熱情,在以后的識字中,學生都會很自覺地去問、去學,有時沒布置作業(yè),他們也會自覺找作業(yè)做。通過多次競賽,學生對學習藏語文產(chǎn)生了很高的興趣,學生有了自覺學習的意識,逐漸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藏語文的好習慣。
4.與家長密切配合,為自主學習提供保障
作為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定期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與家長攜起手來,同心協(xié)力,共同指導,督促學生培養(yǎng)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
我堅持每次考試后都要與家長溝通、交流,一般我選擇兩類型家長,一類型是有進步的學生,這主要是班級中等生或者后進生,我會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在家長面前使勁夸孩子,讓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孩子肯定會在下段學習中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另一類型是成績有起伏的學生,這針對的是優(yōu)等生,我采取欲揚先抑的方式,先指出孩子的不足,然后再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孩子重拾信心,重整旗鼓,輕裝上陣。馬雙雨同學是我重點關注的學生之一,他的特點是聰明但十分懶惰,對他的問題我總是毫不保留,和盤托出,家長也頻頻表示在家中要嚴加管束,但最終我仍然讓家長明白,孩子是很可愛的,成績也不算落后,我們要的是更進一步,精益求精。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孩子的轉變很大,學習也能積極主動了,同時他也收獲了成功。
總之,要用自己的學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要想盡辦法幫助他們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我們要通過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小事,從點滴做起,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而且要把這種學習自覺性培養(yǎng)成一種習慣,讓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