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尉
摘 要: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完善和補充,從開展地方旅游資源校本課程的原則,利用地方旅游資源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方法和策略兩個方面探討了利用地方旅游資源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方法和策略問題。
關鍵詞:校本課程;旅游資源;合作探究;原則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完善和補充,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和教師在把握課程標準、鉆研教材、依據(jù)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jù)學校的辦學條件,結合本學校的具體情況,精選的特色化教育課程。
一、開展地方旅游資源校本課程的原則
初中生物課教師立足于本地旅游資源,優(yōu)化開發(fā)校本課程,要堅持以下原則:
1.聯(lián)系當?shù)氐馁Y源狀況
開發(fā)和利用校本課程,需要利用當?shù)赜袃r值的課程資源,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基礎教育課程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無法滿足學生帶有地域性的發(fā)展需要,學生對基礎教育課程產(chǎn)生陌生感,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勵學生觀察、調查、探究,初中生物教材版本多,生物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聯(lián)系當?shù)氐膶嶋H情況,體現(xiàn)地域特點。
2.聯(lián)系學校的基礎條件
普通中學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經(jīng)費,教師聯(lián)系當?shù)氐沫h(huán)境條件,開發(fā)利用隱性的校本課程資源,例如,采用掛圖、多媒體課件、模型等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反映基礎教育的地域特點、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輺|縣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在革命戰(zhàn)爭時代,惠東的高潭鎮(zhèn)成為我國第一個區(qū)級蘇維埃政權的所在地,被稱為“廣東井岡山”,中洞村更有“東江紅都”之稱。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供了大量的寶貴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教育的極好素材。
3.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初中學生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受思想和情感的雙重支配,初中生物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他們產(chǎn)生肯定的心理體驗,惠東縣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數(shù)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并傳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原始的畬族語言、風俗、服飾、山歌和民間故事等,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客家民宅,體驗民風民俗,參觀名勝古跡,感受民族文化,在共同參與的活動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利用地方旅游資源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方法和策略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前提
開展校本課程要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課程要點,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引用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惠東縣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濱海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享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的巽撩海灣海景旖旎、巖礁神奇,令人流連忘返。港口有全國迄今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qū),港口的雙月灣平海灣綿延十幾公里,沙白水藍、波平浪柔,也是觀海聽潮、休閑旅游的絕好去處,生物教師利用這一資源,引入校本課程,能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2.借助多媒體教學是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基礎
新型課程具有動態(tài)性和多元性,開發(fā)校本課程必須借助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與校本課程融合,用多媒體展示生動形象的惠東景象,蔚藍的海灣,海景旖旎、巖礁神奇,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多姿多彩。同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開放性課堂,建立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建立信息技術專題網(wǎng)站,進行探究活動,搭建學生獲取知識的平臺,利用網(wǎng)絡資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學習資料,便于學生獲取大量知識。
3.采用探究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有效開展校本課程的關鍵
校本課程實施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問題,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探究性討論活動中,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教師從生活中挖掘問題,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分析整理資料,探尋問題答案,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合作學習強調多邊互動,關注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增進友誼,小組合作是探究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對問題進行探索討論,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總之,教師要樹立新課程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校本課程,與本地區(qū)的教學實踐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求,調動教學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蘇錦繡,繆向光.校本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
[3]魏正.轉變學習方式開展合作學習[J].中學生物學,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