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
【摘 要】語文知識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除了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外,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既有抽象性,也有形象性。語文學科對于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具有獨特的作用,反言之,語文教學也應尋找更契合學生思維實際的方法,才能更為有效。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可以運用于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課文中心的有效闡述以及習作難點的突破等,由此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力,同時也提升其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語文學習 內容把握 人物分析 習作提高
語文的博大精深,使得這門學科的知識遠遠超過其他學科。也正因為如此,語文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局限性,形象思維優(yōu)于抽象思維,使得學習和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及技能變得非常吃力,甚至有時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力氣(不斷抄寫或練習)來強化。這樣的學習是低效且費力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思維能力也會越來越差,學生的靈性會逐漸被磨滅。
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可以運用于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課文中心的有效闡述以及習作難點的突破等,由此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力,同時也提升其思維能力。
一、整體內容的把握
常聽到教師和學生這樣說:學習,就是兩種變化,最開始是把語文書讀“厚”起來,結束時要能把書讀“薄”了。仔細揣摩這句話的含義,其實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新知識的學習,要理清思路,在大腦中建構一張關系網(wǎng),把書本與生活中積累的經(jīng)驗有效地整合起來,然后找出其中的聯(lián)系,使得“知其一,就能知其二”。
但現(xiàn)實狀況是,學生往往覺得思維混亂,搞清楚一個概念(或是一種學習方法)之后再學習新的概念(或是新的學習方法),整個思維就容易變得“毫無頭緒”。如果運用思維導圖,其結果就非常不一樣。
下面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人間真情”為主題開展的單元整組教學模塊中的第二板塊——初步了解單元內容。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討論,制定了以上這張思維導圖。學生也因此對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及兩首古詩的理解有了一個整體的提升。
師:誰能總結一下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生1(班級中語文學習力偏下的學生):這個單元主要是講“人間真情”?!豆旁妰墒住贩謩e介紹了李白和他的好友孟浩然及王維和他的好友元二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搭石》講了鄉(xiāng)親們處處為別人考慮,無私奉獻的精神;《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了臺灣青年為了救治杭州青年小錢的病不顧自己安危的骨肉同胞的親情;《卡羅納》和《給予是快樂的》講的是要關心身邊的人。
師:你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
生1:因為這張單元圖示上有提示??!
師:如果老師擦去,你還能記得這么清楚嗎?
生1:(稍作思考)可以??!因為我已經(jīng)記住這張單元概念圖了,它像太陽一樣,特別好記。
師:(擦去圖示中的文字)好,請你再給大家整理一次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
生1:這個單元主要是講“人間真情”……
從師生的對話中不難看出,這張單元概念圖已經(jīng)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形象,學生不需要花費多少腦力,就很容易地掌握單元主要內容。
一個單元如此,一篇課文更不在話下。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力檢測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
幸福要靠 ,要靠 ,做出 。
這道填空題來自本單元的略讀課文《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這也是課文的中心句,但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能準確地做出這道題的學生卻不多。我們來看這張表格:
筆者在實驗班級402班同學的語文書上,發(fā)現(xiàn)了很多小便簽,上面都是思維導圖。其中,他們在《幸福是什么》這一課中,對“幸福”作了這樣的定義:
從圖示上就可以看出學生對“幸?!倍x的三個延伸,即首先要勞動,然后是盡自己的義務,最終是做有益于人們的事,這就是孩子們心中的“幸?!?。
二、角色形象的分析
在小學語文學習的整個階段,絕大部分的課文都是圍繞某一個中心角色來述說的??梢赃@么狹窄一點說:若是孩子們能在字里行間品味出角色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那么這個孩子必定是語文學習的勝利者。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一組描寫“動物”的文章。單元學習目標中就明確指出: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方法。那么要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就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寫出動物的特點的,只有了解怎么寫,才會領悟到怎么學。
師:現(xiàn)在我們開始小組合作討論,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具體寫了哪幾個方面?是怎么寫出來的?小組討論后繪制一張思維導圖。
(學生開始小組討論。時間為8分鐘)
師:好,各小組已經(jīng)結束討論了是嗎?哪個小組上來匯報?
第四組:請同學們看黑板,我們在“高傲”這個詞下面引申出三塊內容,分別是——叫聲、步態(tài)、吃相。因為課文中第二自然段這樣說道: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我們小組認為這是全文的中心句,所以我們也認為白鵝的高傲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的。在“叫聲”這欄下面我們又畫了兩個圈,分別是“主人告訴我”和“自己親眼所見”,通過這樣兩個方面寫出叫聲的高傲;然后我們在“步態(tài)”這欄下面也畫了兩個圈,分別是“和鴨對比,大模大樣”和“看見人來,毫不相讓”;最后在“吃相”這欄下面我們就畫了一個圈“三眼一板,一絲不茍”。雖然這后面的第5~7自然段都是關于寫吃相的,但意思都一樣。我們小組匯報完畢。
通過小組合作繪制概念圖,課文的主人公白鵝已經(jīng)非常深刻地烙印在孩子們的心里。除此之外,這張思維導圖也很好地折射出孩子們的整個思維過程。當然,并不是每一個小組都能這么準確地抓住課文脈絡,理清人物形象的。從上圖可以發(fā)現(xiàn),右下角的最后三個圈“水盆在遠處”“狗來窺伺”“有人侍候不可”都是通過后來的閱讀學習和討論進行補充的。正是通過這種不斷地修改和討論,思維訓練才是有價值的。課堂學習結束后,孩子們也許不能馬上背下全篇課文,但是這張思維導圖已經(jīng)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理清課文的主要篇章結構還是難題嗎?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白鵝的特點的還是難題嗎?要想背誦下這篇課文還是難題嗎?這些都不是問題了,這就是思維導圖的魅力。
三、習作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的教師都會對“習作”比較敏感,因為孩子們很敏感,甚至抗拒。究其原因,是孩子們不知道寫什么,或是知道寫什么卻不知道怎么寫。
而思維導圖就是幫助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的,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理清思緒,搞明白自己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來寫。
還是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為例。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學習了不同作家對相同動物的描寫,也熟悉了同一個作家對不同動物的描寫,我們還運用了思維導圖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很清晰的梳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個“乾坤大挪移”——根據(jù)這個單元的學習所得來寫寫我們身邊熟悉的動物或植物吧。
(學生聽說要寫作文,頓時安靜下來,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寫,也可能是因為正在沉思該寫什么)
師:但是今天的習作有點不一樣,我們先來給自己的習作畫一張思維導圖,如下:
請在1號欄中確定自己本次習作的對象,2號欄里確定習作對象的三個特點,3號欄里確定每個特點需要用怎樣的事例來表現(xiàn)。
學生見到這樣一個圖示都很感興趣,覺得“習作”也并不是一件難事,就像畫畫一般,因此他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新鮮感和輕松感。沒過多久,孩子們手中一份份思維導圖都完成了。此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些小建議,比如:表現(xiàn)狗的乖巧適合選取什么樣的事例,表現(xiàn)貓走路的優(yōu)雅適合選取什么樣的對照物等等。
有了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生此次的習作也變得更水到渠成了。他們的作文寫得有條理,寫作能力仿佛一下子精進了不少。
至此,教育就成了一件輕松又快樂的事情。
制作閱讀腦地圖,無非就是讓孩子們閱讀、思考的過程變得形象化和具體化。同樣的它,也可以在各種教研活動中進行有效的遷移運用,使教師在每一項活動中都能理順自己的思路,并在研訓過程中不斷補充和完善。
(浙江省常山縣第一小學 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