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娟
摘 要:小班孩子愛唱愛跳,喜歡隨音樂舞動,但對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不感興趣。因此,教師選擇內(nèi)容時,舞蹈一定要有趣味性、情境性,并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快樂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形象動作是否有美感、教師本身的親和力、孩子對教師的信賴度、孩子的舞蹈水平都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yīng)投入地表演,把自己當成“舞蹈家”,以投入的情緒感染孩子,引導孩子在音樂的海洋里暢游。
關(guān)鍵詞:生活化;游戲化;情境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9-063-1
音樂能激發(fā)人美好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在人們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同樣它也是舞蹈活動的關(guān)鍵。小班孩子的模仿力強,不管是說兒歌,做律動還是玩游戲,他們都喜歡盯著看,學著做,這樣通過模仿式的練習,學習獲得自己未知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財富。小班孩子還特別對童謠式的音樂感興趣,一是因為音樂中有朗朗上口的兒歌或童謠;二是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總能引起孩子共鳴,鑒于此,我開展了對小班孩子如何進行舞蹈教學的研究。
一、選擇生活化的題材,激發(fā)孩子表演的興趣
《指南》指出,小班孩子要“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薄澳苡寐曇?、動作、姿態(tài)模擬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所以小班孩子的舞蹈一般適宜選擇富有童趣或有情境的題材,動作難度一般都適中,都是每個只要孩子有興趣學,就能掌握的。比如蝴蝶飛、企鵝搖、螃蟹爬、小兔跳、小魚游等等,動作大都來源于孩子熟知的生活。
小班孩子的舞蹈大多與律動分不開,可以說,小班舞蹈就是節(jié)奏感強的律動。
在教學律動《一只小花狗》時,我出示圖片提問“它是誰”“小狗蹲著時會是怎樣的,試著做做看?”“兩眼黑黝黝,想吃肉骨頭”可以做些什么動作呢?”孩子們有的眼睛直愣愣的盯老師看,有的做手拿肉骨頭狀,還有的張著大嘴一副饞貓樣。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音樂《泥娃娃》中,孩子自由結(jié)對,你指著我,我指著你,相互扮演泥娃娃,在節(jié)奏感強烈的兒歌式的童聲里,“泥娃娃泥娃娃,一個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會?!焙⒆佑幸欢ǖ纳罱?jīng)驗,便能自然而然的指著眼睛,指著眉毛,搖搖手,在輕松愉快的音樂里孩子們樂此不疲,他們覺得這就是游戲,小班的舞蹈就是我們看著他們嬉戲,當然是帶配樂的。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情境表演能增強孩子表演的欲望
小班孩子愛唱愛跳、喜歡隨音樂舞動,但對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不感興趣。因此,教師選擇內(nèi)容時,舞蹈一定要有趣味性、情境性,并給予孩子足夠的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快樂創(chuàng)新。
有情境的音樂游戲能極大地增強孩子表演的欲望,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
在教學舞蹈《數(shù)鴨子》時,兩位教師可以相互配合,一方表演鴨子,另一方表演小姑娘,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歡快活潑的音樂中學習表演。在孩子能熟練掌握某一角色時,既可以互調(diào)練習,又可以固定下某一幼兒扮演小姑娘,其余幼兒表演鴨子。當然就某些不規(guī)范的動作,教師完全有必要讓孩子多練習,使之到位。
小班舞蹈也離不開音樂游戲,在《找小貓》中,貓媽媽和小貓的一躲一找,扮演老貓的自動輕手輕腳,小貓呢,一個個撅著屁股,典型的顧頭不顧腚,嬉戲中洋溢著濃濃的愛。
三、豐富的舞蹈作品欣賞,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指南》中指出,要“經(jīng)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要“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xiàn)。如模仿表演等自發(fā)的藝術(shù)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p>
由于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突飛猛進,每年都能涌現(xiàn)一大批優(yōu)秀的幼兒舞蹈作品,例如《兩只小小鴨》音樂活潑歡快,節(jié)奏感強烈的歌詞簡單易懂,兩只可愛的小鴨子一搖一擺地出現(xiàn)的孩子面前,親著小嘴巴,說著悄悄話。
表現(xiàn)嬉戲的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表演的孩子們,時而互相賭氣,時而捧腹大笑,孩子們看了后不過癮,嚷嚷著再看看,再看看;看音樂舞蹈劇《狐貍和小雞》時,狐貍的洋洋得意,小雞的活潑可愛,狐貍沒抓到小雞時的沮喪,小朋友們看后紛紛發(fā)言,有的說狐貍表演的好,有的說小雞張開翅膀飛跑時最拉風;文明禮儀家庭版的《小熊請客》音樂劇中,一家三口的禮儀操,孩子們評價說,爸爸愛媽媽,因為跳舞時爸爸的眼神一直看著媽媽,媽媽愛小熊,因為媽媽的眼神一直看著小熊,這些細節(jié)是孩子的關(guān)注點,是大人很容易忽視的,或許孩子看時有以身代入的感覺。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diào),因此教師就應(yīng)樹典型。
許多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不僅憨態(tài)可掬,最重要的能引起孩子共鳴,孩子欣賞多了,自然而然的在今后的學習中不經(jīng)意流露出來。比如舞蹈中的必要的一些規(guī)范動作,個別孩子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高,自己表現(xiàn)能力強,被老師喊出列對大家展示后,他會自封小老師,讓其他孩子嚴格按照自己的來,其他孩子也會更加嚴于律己,讓自己跟著小老師走。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形象動作是否有美感,教師本身的親和力,孩子對教師的信賴度、孩子的舞蹈水平都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yīng)投入地表演,把自己當成“舞蹈家”以投入的情緒感染孩子,引導孩子在音樂的海洋里暢游。
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是一個天生的舞蹈家,幼兒教師要做的只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展示,投以贊賞的目光,和孩子一起打開那扇門,讓孩子自信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