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桂環(huán)++曾睿
【摘要】首先設計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方法確定權重,采用灰色理論分析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過程,通過計算各個指標聚類系數和和灰色關聯(lián)度,確定教師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 ?灰色理論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校內教學研究項目“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性課程考試改革與實踐”(編號:KJY2014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25-01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許多高校采取了各種形式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1]。目前高校評教主要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結構,這影響不同學科評教的合理性。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不同其他專業(y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各個課程比較重視藝術設計和軟件的綜合操作能力,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模式難以評價該課程是否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在評教過程中,評教樣本較少,不適合采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灰色理論的基本思路是以小樣本為基本出發(fā)點,實現(xiàn)對系統(tǒng)行為的正確認識[2]。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評是根據該專業(yè)的教學目標為準則,判斷課程教學效果與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由于教學評估過程中既有已知明確的信息,也存在許多未知信息,因此,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是一個典型的灰色系統(tǒng)。
1.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計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基礎是評價指標的設計,評價指標應該具體化和可操作化,既有客觀指標,也有主觀指標,根據國內高校評教體系,我們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分為4個一級指標和16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效果,二級指標分別表示為:教學內容(反映學科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內容充實、深淺適中;突出重點和難點;準確性和科學性)。教學方法(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輔助教學;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法形式多樣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態(tài)度(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了充分準備;教學認真、有耐心;教學中充滿活力;遵守教師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效果(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學生掌握了本課程知識內容和方法;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2.灰色理論綜合評價方法
采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式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主觀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客觀方法采用熵權方法。采用灰色理論進行評價的基本思路是對教師評價數據進行灰色聚類,判斷教師教學質量屬于哪個灰色類。下面以某次評教的4名教師得分為例,來說明灰色理論綜合評價過程。首先構建評價特征向量,如表1所示,表示4名教師在各個評價指標上的得分(按照百分制計算)。
表1 教師的各個評價指標得分
其次,對原始特征向量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標準化后的數據在[0,1]之間。接著求序列差、最大差和最小差,以表中最大值作為參考序列,求出每個評價指標值與參考序列的差值,序列差Δij。接著可以求出教師的關聯(lián)系數如表2所示。
表2 教師的灰色關聯(lián)系數
關聯(lián)度越大表示教師教學質量越接近最優(yōu)值。教師的灰色關聯(lián)度為:
教師1為0.61107,教師2為0.62644,教師3為0.62864,教師4為0.60978。
最后進行白化權函數聚類,將評價結果分為“優(yōu)”、“良”、“中”、“差”等灰類,可以計算出這4個教師的評價得分都屬于“良”類。
結論
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僅需要一個系統(tǒng)科學的評教體系,也需要有一定的評教水平,但是目前對教學評教體系的研究還不完善,有許多問題還不清楚,這說明評價系統(tǒng)是一個信息不完備、不確切的灰色系統(tǒng),本文正是基于此而采用灰色理論評價方法,這能夠提高評價效果。
參考文獻:
[1]蔡紅梅, 許曉東.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3: 177-180.
[2]張杰, 趙峰. 基于多層次灰色理論的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效果測評研究[J]. 河南社會科學, 2012, 20(6):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