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民族建筑符號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
      ——以新晃侗族自治縣為例

      2017-01-11 05:44:26雷麗鈴
      關鍵詞:新晃鼓樓侗族

      雷麗鈴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民族建筑符號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
      ——以新晃侗族自治縣為例

      雷麗鈴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本文從符號互動論的視角,以新晃侗族自治縣為例,介紹了新晃縣民族關鍵符號及民族團結進步現(xiàn)狀,分析了在以民族建筑為平臺進行表演的互動模型及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要使得民族建筑作為互動平臺要更好的實現(xiàn)互動主體間的良性互動,關鍵在于加強當?shù)鼐用衽c外來觀光者相互間更深層次的文化認識與互動,培養(yǎng)國民的國家認同感,更好的促進民族團結。

      民族建筑;民族團結;符號互動論

      在中國,民族團結就是把我國56個民族聯(lián)合起來,使之成為彼此具有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動關系,并形成更大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的過程和狀態(tài)[1]。符號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民族傳統(tǒng)文化以異彩紛呈的符號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的符號,表現(xiàn)出來就是民族的語言文字、歷史、傳說、宗教、服飾、建筑、音樂、舞蹈、飲食、節(jié)日等各種符號。民族關鍵符號是民族符號中,最能體現(xiàn)民族自我認同和他者認同、標識民族邊界的最典型、最活躍的文化元素。民族關鍵符號常會成為強有力的群體標記,不僅對于它所歸屬的民族極為重要,而且對于他者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非常重要。從歷史層面來看,雖然各民族之間有過摩擦碰撞,有過相互爭斗,但總體來說,各民族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形成了互相包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整體大環(huán)境來看,民族關系是和諧的,所以中華民族從未分崩離析??v觀當前國內(nèi)外發(fā)展趨勢,各民族間的團結一心更是共同抵御各種敵對勢力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正因如此,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的任務更顯重要。在這一偉大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民族關鍵符號所起到的巨大黏合作用,對提升各少數(shù)民族人民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拉近民族親近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符號互動理論濫觴于美國早期社會學中的芝加哥學派和實用主義哲學,布魯默是這一理論的集大成者。符號互動論從方法論角度對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肯定,具體表現(xiàn)在:人具有運用符號的能力,人對外界的反應是通過符號進行的,符號互動論的研究單位是微觀的人際互動,符號互動論認為觀察社會行動對互動過程的詳細描述就是社會科學的目的[2]。民族建筑符號作為民族關鍵符號,在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互動及文化“展演”中,都起到重要的平臺作用。從符號互動論的角度看,外來人口在民族地區(qū)欣賞民族建筑,或在民族建筑這個場域上觀看儀式或表演,是一種具有符號意義的互動與建構構成,這種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凝聚力。

      新晃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懷化市西部,作為民族自治縣,少數(shù)民族文化保留完整,少數(shù)民族建筑隨處可見,且多次被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本文試從符號互動論的視角,探析民族建筑作為民族文化展示及各民族群眾間交流的平臺,如何促進當?shù)孛褡鍒F結進步,這一認識對我們探索民族關鍵符號對民族團結進步的促進作用。

      一、新晃縣的民族建筑符號及在民族團結進步中的作用

      新晃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西南部,與貴州毗鄰,是一個以侗族為主的,兼有漢、苗、回族等25個民族聚居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侗族人口達21.68萬,占在總人口中80.13%;獨特的區(qū)位與多民族聚居的特點,使得民族團結問題在該地區(qū)更為突出。

      新晃轄區(qū)侗寨別具特色且能夠成為侗族文化展演的重要平臺的建筑當屬風雨橋及鼓樓。這兩者也是當?shù)鼐用窦巴鈦砣丝谧顬槭熘摹淼蕉弊遄灾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必是風雨橋及鼓樓,風雨橋是侗族人民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侗族鼓樓建筑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標志,是侗族建筑文化中的瑰寶,有侗寨的地方必有鼓樓,有了鼓樓才算侗寨。

      風雨橋與鼓樓不僅是侗族建筑文化中的精品,也與漢族木結構工藝有著不解之緣,遠古時期的侗族先民,在學習了漢民族能工巧匠的木結構工藝基礎上,吸收了干欄式建筑、閣樓建筑的斗拱工藝和飛檐結構,又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造出了鼓樓和風雨橋,在鼓樓內(nèi)部的裝飾工藝上,有著與漢民族相同的吉祥物如千年鶴和寶葫蘆,讓漢族及絕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在觀賞時更具認同感和親切感。

      鼓樓約莫興起于唐宋時期,鼓樓有兩種結構,即閣式結構和塔式結構。鼓樓是節(jié)慶聚會、休息娛樂及聚眾議事的場所。在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及重大節(jié)慶之時,侗族同胞便會身穿侗族服裝,聚集在鼓樓前,與本民族及其它各民族前來觀光游玩的同胞一起唱侗戲、踩蘆笙,在鼓樓前設宴款待來賓,共同享受節(jié)日的快樂。在閑暇之余,人們常來到鼓樓圍圈而坐,聊天、對歌,在歡愉和詼諧的曼妙氛圍中度過無數(shù)個閑暇的夜晚。鼓樓在侗寨中被當做制定寨規(guī)民約及通報重大情況的重要場所,每座鼓樓前都懸掛著一只皮鼓,當侗寨中發(fā)生危情時,由目擊者擊鼓傳送消息、大伙前來商議對策[3]。

      風雨橋始建于公元三世紀初期,侗族的風雨橋是我國現(xiàn)存的風雨橋中集規(guī)模大、種類多、風格異為一體別具特色的風雨橋。風雨橋具有溝通村寨和作為休息娛樂場所的功能。風雨橋能夠方便人畜通行,加強與不同寨子以及與外界的聯(lián)系。由于風雨橋猶如一座長廊般的殿宇,所以在閑暇或節(jié)慶之余,各族人民常來此觀賞風景,嬉戲玩樂,夜晚時分,可休息、可納涼、可談天說地。節(jié)慶時分,侗民身著民族盛裝,聚集在橋上觀賞各個寨子的寨民踩蘆笙、唱侗戲以及各類民俗表演,甚是精彩。

      新晃侗族自治縣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9年多次被國務院及國家民委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探索其成功的原因,具有實際意義。新晃縣多次獲得此殊榮,民族建筑等號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相關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一,通過邊界廣泛交流,增進彼此間情誼。近年來,新晃縣加強同周邊地區(qū)的聯(lián)系,到貴州等地走訪、交流工作經(jīng)驗;積極邀請接壤縣市如貴州等地的群眾參加三月三歌會、五月五端午賽龍舟、六月六趕坳會等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讓周邊群眾可以感受到新晃當?shù)氐拿褡尻P鍵符號,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增進邊界民族地區(qū)干部群眾的友誼,促進民族團結。

      其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以民族建筑作為宣傳舞臺。新晃縣民宗局和縣委宣傳部,將近數(shù)十年來新晃縣民族團結示范點,民族文化相關聯(lián)系點異界特色村寨的信息與為民族貿(mào)易企業(yè)貼息、減免少數(shù)民族人民部分醫(yī)療費用、少數(shù)民族學子義務教育助學金等各項落實國家政策成果的信息,制作成展板,在縣城以及各鄉(xiāng)鎮(zhèn)的鼓樓和風雨橋等特色建筑上向當?shù)孛癖姾瓦^往人員進行展示,體現(xiàn)民族團結新景象。

      其三,利用趕集日和節(jié)慶日,面對面宣傳民族團結。新晃縣民宗局充分利用各鄉(xiāng)鎮(zhèn)的趕集日以及“嘗新節(jié)”、“畫眉節(jié)”、“三月三”、“六月六”等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通過分發(fā)資料,耐心講解、懸掛橫幅、粘貼標語、播放電視等各種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積極開展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民族團結的有關活動。

      當人們來到侗寨、苗鄉(xiāng)的時候,很容易注意到當?shù)氐奶厣ㄖ?,如鼓樓、風雨橋。這些特色建筑逐漸鮮明地成為侗族的“代言”符號,被當做該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載體與傳播媒介。民族建筑作為獨具一格的民族景觀,在節(jié)日與舉行慶典時,民族建筑中的鼓樓也是各種儀式活動的起點和終點。在節(jié)慶時分,鼓樓和風雨橋常作為民族歌舞、民俗的展示舞臺,集中的、由內(nèi)到外的展示侗族的文化。

      二、鼓樓及風雨橋中進行表演的互動模型及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行文方便,下文將民族歌舞表演及民俗的表演統(tǒng)稱為表演。在表演中,主要存在著“演員”“表演空間(鼓樓或風雨橋)”和“表演活動”三種符號,演員是表演的參與者,具有解讀民族符號的能力,而演員的符號主要有穿戴符號和言行符號兩種。穿戴符號極其重要,尤其是服飾的穿戴,從屬于物質(zhì)文化符號系統(tǒng),最能體現(xiàn)出當?shù)氐奈幕厣?,言行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人們依靠語言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否則會造成互動障礙。肢體語言是非語言溝通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種。在表演空間里,當?shù)卣畬⑽枧_選在最能體現(xiàn)當?shù)孛褡逦幕谋尘翱臻g里。在新晃,有許多能代表侗族文化普遍意義的標志性建筑,尤其以鼓樓、風雨橋著名。重大表演常常在此進行。在表演中,主要存在演員、外來觀光者和本地居民三者之間的互動。在鼓樓、風雨橋中進行表演的互動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1 鼓樓、風雨橋中進行表演的互動模型

      根據(jù)符號互動論中的共同定義,演員、外來觀光者和本地居民都是符號互動的發(fā)送方和接收方,只有在正確理解對方傳遞的符號意義才能順利溝通,當?shù)氐木用窈脱輪T希望通過表演能夠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并且得到外來觀光者的認可及喜愛,而外來觀光者作為觀眾,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會同該地區(qū)的民族文化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交流,于此同時,也會同在場的本地居民及演員通過語言符號進行交流,了解侗族文化,從而加深理解。大部分縣民至少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包括普通話、新晃方言、侗語及苗語。他們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人群,隨機切換語言的使用,使溝通無障礙。同時,演員和當?shù)鼐用裰g的互動也十分重要,這會影響到當?shù)孛褡鍒F結和民族關鍵符號和保留與發(fā)展,當?shù)鼐用裣矏垩輪T的演出,愿意前往觀看,觀看之余也能與其他本地居民或觀光者進行交流,演員的表演受到喜愛與關注,會使他們更加有動力,全身心的投入,以表演的方式,宣揚民族關鍵符號,而不是僅僅出于謀生的目的進行表演。這樣一來會使得表演更具有生命力,更加受到當?shù)鼐用窈陀^光者的喜愛。民族建筑不僅自身作為一項民族關鍵符號,還作為其他民族符號的載體,使得民族關鍵符號在新晃地區(qū)能有更有效的促進民族團結。

      在鼓樓及風雨橋中進行表演的互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演員與觀光者的跨文化互動交流還未建立。從演員的角度看來,演員本身對本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了解不夠充分,在重復的演出中,他們覺得表演活動枯燥單調(diào),演員僅僅把它當做工作式的表演,沒能夠體現(xiàn)出歌舞的靈魂魅力和內(nèi)在文化;從觀光者的角度來看,觀光者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了解有限,在參加一些民族活動時容易畏首畏尾,擔心觸犯民族禁忌,在觀看簡化了的文化表演時,也容易產(chǎn)生原來侗族文化也不過如此的的想法,很難體會藝術表演的真正民族文化內(nèi)涵。第二,觀光者與當?shù)鼐用耖g關系微妙。當?shù)鼐用褚环矫娓卸饔^光者為當?shù)貛淼慕?jīng)濟效益,創(chuàng)造了更多就業(yè)機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人口的增長,使得民族文化產(chǎn)品,如手工藝品等帶來更大商業(yè)價值;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開發(fā),觀光者占據(jù)了更多的資源,如田地、公共場所被更多的征用于做旅館及農(nóng)家樂,一些外地商人瞄準商機來到當?shù)赝顿Y開店、開發(fā)旅游,搶占當?shù)鼐用竦馁Y源,當?shù)氐奈飪r也會由于觀光者的增多而攀升,以上種種,讓當?shù)鼐用駥τ^光者與外來人口的態(tài)度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觀光者一方面對侗族當?shù)氐奈幕堄信d趣,希望更多的了解;但另一方面,若遇到當?shù)鼐用裣蜃约翰粩喽凳勖褡骞に嚻罚蚵煲獌r時,常感到無奈且為難。第三,當?shù)鼐用衽c演員的互動。將民族文化在鼓樓及風雨橋上進行展演,本身就是一種對原有文化的簡化,在一些旅游景點,表演者經(jīng)常重復的進行表演,讓當?shù)鼐用駨囊婚_始的新鮮感逐漸轉(zhuǎn)化為審美疲勞,同時,一些老一輩的侗民和歌舞繼承人擔心簡化的、重復的表演會不會使得原有民族文化的精髓變得庸俗,紛至沓來的觀光者及其所帶來的外來文化是否會將侗族文化“污染”或“吞并”。一些當?shù)鼐用裆踔琳J為正是因為演員的簡化變樣,讓侗族文化失去了本真,也讓觀光者對侗族及其文化產(chǎn)生了誤解。然而演員也有自己的無奈,他們認為自己在為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傳承奉獻自己的力量,卻得不到當?shù)鼐用竦牧私馀c支持。

      三、建議與思考

      通過對新晃縣民族建筑符號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現(xiàn)狀調(diào)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首先,在該縣民族團結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民族建筑作為民族關鍵符號,不僅自身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承擔著重要平臺的作用,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與交流。其次,在表演作為符號化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演員、表演空間和表演活動本身,觀光者能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產(chǎn)生喜愛之情,或?qū)⑦@種情感移情到侗族人民身上,增強觀光者對侗族同胞的理解與喜愛,但觀光者與當?shù)鼐用瘢òㄑ輪T)之間的深層次互動還未形成。

      針對的認識,筆者提出了關于如何利用侗族地區(qū)民族建筑促進民族團結的幾點建議:

      1、利用民族建筑的特色魅力吸引更多外來地前來觀光、游玩,各族觀光者抱著好奇的心、觀賞的態(tài)度、了解侗族愿望來到民族地區(qū),有機會入宿吊腳樓,還可以體驗民族服裝和民族工藝品的獨特魅力。在與侗族同胞接觸交往的過程中,了解侗族的服飾、歌舞、工藝及建筑。當?shù)鼐用裨诮佑|外來各族游客的過程中,了解外來文化,加之各族觀光者對侗族文化的的好奇與喜愛,更加增強了當?shù)鼐用竦拿褡逭J同感,有利于民族關鍵符號的保存及流傳。通過這樣的特殊體驗,促進交流,化解影響民族團結的不利因素,以此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

      2、侗族地區(qū)皆可利用鼓樓、風雨橋這兩個特色建筑,使它們繼續(xù)成為民族歌舞、民族服飾及民俗表演的展示舞臺,可以集中的、由內(nèi)到外的將本地區(qū)的民族關鍵符號展示給眾人,注意培養(yǎng)當?shù)厣贁?shù)民族兒童以及青少年對民族關鍵符號認知,不能讓文化在世代交替間流逝,選取一些青少年在節(jié)假日充當志愿者,為觀看表演的群眾充當解說員,這一舉措可以增強該地區(qū)民眾對民族關鍵符號的認知,也可以促進外來人口對該地區(qū)文化的理解,促進人們更深層次的精神交往。

      3、各民族地區(qū)可以充分利用鄉(xiāng)慶、縣慶這類平臺,開辦民俗特色產(chǎn)品及外來商品展銷會、民族民間文化活動、詩書畫聯(lián)展、文藝演出、山歌賽、電影晚會、動物競斗、焰火晚會等一系列活動,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交流,既吸引外來專家、學者、游客前來觀光,讓外來人口了解本地區(qū)民族文化,又可以讓本地區(qū)的民族文化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到本民文化,促進彼此間深層次的交流,打破過往的偏見或歧視,借此促進民族團結[4]。

      4、讓當?shù)鼐用癯蔀榇龠M民族團結進步的主體力量,不僅要增強當?shù)鼐用竦拿褡逭J同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其國家認同感,將56個民族是一家的想法深深烙印的心中。

      [1]鄭杭生.民族團結與和諧社會建設——一種社會學的解讀[J].創(chuàng)新,2009(12):5.

      [2]胡榮.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意義[J].社會學研究,1989(1):99.

      [3]冰河.侗族鼓樓與風雨橋特征淺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93.

      [4]李然.多民族聯(lián)合自治地方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探析——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9.

      Construction of the Symbol of National Bui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Un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Interaction——take XinhuantongAutonomous Countryas an example

      LEI Li-ling
      (Institute ofEthnologyand Sociology,South-Centr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Wuhan430073,Hubei)

      Through the example of Xinhuan tong autonomous countr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key symbol of national bui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un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interaction.And it also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building model.At last,it will give a conclusion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a deeper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 villager and the visitors,which can build peopl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enhance national unity,and is the core factor to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t last.

      national building,national unity,symbolic interaction

      D633

      A

      1671-5004(2016)04-0045-04

      2016-1-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開發(fā)利用我國各民族關鍵符號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調(diào)研報告”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AZD056)。

      雷麗鈴(1992-),女,畬族,福建福安人,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會學。

      猜你喜歡
      新晃鼓樓侗族
      新晃:努力辦好優(yōu)質(zhì)均衡教育
      科教新報(2022年20期)2022-06-13 05:04:32
      鼓樓頌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0
      新晃侗藏紅米: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
      新晃有顆“紅寶石”
      食品界(2018年7期)2018-08-06 20:28:02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China Pictorial(2016年4期)2016-05-28 13:50:31
      侗族養(yǎng)生防病抗衰老經(jīng)驗薈萃
      侗寨鼓樓傳歌聲
      當代貴州(2015年31期)2015-06-15 14:46:41
      貼近大地:侗族棲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万全县| 新郑市| 和田县| 德昌县| 镇平县| 湾仔区| 宽甸| 岳普湖县| 庄浪县| 阿坝| 会同县| 包头市| 呼和浩特市| 临海市| 康保县| 定日县| 突泉县| 河曲县| 五大连池市| 西平县| 汤原县| 济阳县| 安宁市| 新泰市| 大英县| 广元市| 江华| 衢州市| 阿勒泰市| 岚皋县| 民和| 兖州市| 寿光市| 辛集市| 乃东县| 乌兰县| 崇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岳西县| 集贤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