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娟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遼寧 沈陽 110031)
電視胸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對肺功能影響小等優(yōu)點[1-3],是利用現(xiàn)代電視攝像技術以及器械裝備的診療技術,近年來被廣大醫(yī)務人員所接受。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大泡患者60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大泡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19~60歲,平均(38.5±6.5)歲。其中復發(fā)性氣胸36例,初發(fā)自發(fā)性氣胸24例;左側病變31例,右側病變29例;單發(fā)肺大泡35例,多發(fā)肺大泡25例;從上葉肺尖部到下葉膈面多發(fā)大泡4例,位于肺尖部者56例。
1.2 手術方法:患者在行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單,在患側腋中線第6~7肋間做2 cm長的切口,置入20 mm套管穿刺器,放入胸腔鏡頭。在電視監(jiān)視下,用無齒海綿鉗夾住肺大泡,持線器結扎,應用切割縫合分離器離斷肺大泡,術畢放置胸腔引流管1~2根[4],關閉切口。
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引流量50~200 mL,2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均為切口感染,經(jīng)保守治療后痊愈出院,術后平均住院時間7 d。
3.1.1 術前準備:①術前檢查:常規(guī)行肝腎功能、血糞尿三大常規(guī)、胸部CT等檢查。②其他準備:合理休息及吸氧,肺大泡破裂所致自發(fā)性氣胸患者需減少活動、臥床休息,而張力性氣胸患者,術前則需要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通暢,術前1天備皮、備血,術前l(fā)2 h禁食,③肺功能訓練: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強度,改善通氣功能??s唇呼氣,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2倍。胸式呼吸:訓練患者由鼻部慢慢吸氣,從嘴部慢慢吐出[5]。腹式呼吸:患者雙手置肋弓緣,用鼻呼吸,呼氣時雙手向肋弓下方施壓,用口慢慢呼出氣體。
3.1.2 心理護理:自發(fā)性氣胸往往保守治療無效,易反復發(fā)作,同時患者對手術的懼怕,易產(chǎn)焦慮及恐懼心理。首先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誠摯的安慰,耐心地進行疏導和解釋,詳細介紹手術的目的以及在本院開展情況,積極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5]。
3.2.1 常規(guī)護理:術后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持續(xù)鼻導管吸氧12~24 h,并觀察用氧效果,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各引流管通暢。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等,防止切口感染,必要時及時消毒更換敷料,有利于切口觀察,鼓勵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同時濕化氣道,霧化吸入,定時幫助患者拍背,促進肺復張,密切注意患者呼吸困難改善情況[6-8]。
3.2.2 引流管護理:嚴格無菌操作,檢查引流裝置是否密閉,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暢,防止逆行感染,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引流管液柱無波動時,須檢查胸腔引流管有無打折或堵塞,必要時更換胸腔引流管,調整胸腔引流管位置;拔管時囑患者深呼吸、屏氣,迅速拔除引流管,用無菌紗布覆蓋后膠布固定[9]。
3.2.3 呼吸功能鍛煉:患者術后取半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有效咳嗽,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利于氣體、液體及時的排出,盡早排出氣管內(nèi)痰液和胸內(nèi)積氣,促進肺復張[10-11]。
由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發(fā)性氣胸采用的胸腔鏡治療方法,在基層醫(yī)院已熟練開展。具有手術損傷小,費用低,恢復快等特點,各項護理措施到位,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提高手術安全性,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為越來越多的氣胸患者解除了后顧之憂。
[1] 張淑敏.術前肺功能訓練對心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32-33.
[2] 王茂生,黃健,梁宇強.重癥高齡高危肺癌患者的圍術期處理[J].中華心血管外科雜志,2000,19(3):154-155.
[3] 薛富善,袁風華.圍術期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784.
[4] 高營.電視胸腔鏡治療自發(fā)性氣胸和肺大泡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1999,5(6):9-10.
[5] 甄作均.實用微創(chuàng)外科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67.
[6] 王俊,陳鴻義,何斌,等.胸腔鏡和開胸肺切除手術費用的比較分析[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999,15(5):279-281.
[7] 張淑敏.術前肺功能訓練對心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32-33.
[8] 王紅,王永崗,危淑梅.肺癌術前呼吸訓練的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12,6(8):11.
[9] 姚雪梅.12例胸郜疾病電視胸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J].華夏醫(yī)學,2004,l7(5):117.
[10] 趙銳瑾,周麗華,姜曙娟.食管賁門癌術后張力性氣胸的觀察與護理17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24-25.
[11] 劉秋秋,劉益萍.胸心外科神經(jīng)外科手術配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社,20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