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茜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詞匯上則有:同一事物的多種表達;詞的差別;表面意義和內(nèi)涵的不同;詞匯空缺;顏色、動物詞語,成語、諺語等不同的詞匯涵義。
關(guān)鍵詞:詞匯;文化差異;英語教學(xué)
語言是反映社會的鏡子。詞匯(Lexicon)是語言的基本構(gòu)成要素,是語言大系統(tǒng)賴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異在詞匯層次上體現(xiàn)最為突出,涉及的面最為廣泛。根據(jù)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1990)之解釋,文化差異,指被表示的事物、概念、行為等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含義不同,在跨文化交際中可能會由于缺乏對社會環(huán)境和背景文化的了解而導(dǎo)致不理解或誤會。文化差異與語言差異之間存在著互為映照關(guān)系,認識文化差異是分析語言差異的基礎(chǔ)。因此,對于學(xué)外語的學(xué)生來說,應(yīng)了解所學(xué)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涵義。不了解詞匯涵義,就會在語言上犯錯誤。
一、同一事物在另一種語言中有多種表達
以稱呼方面為例。中國人的稱呼不僅有符號意義,更有社會意義,通常將名字與身份、職位等相連,如張老師、李經(jīng)理、王局長、趙部長等;而對于大多數(shù)西方人來說不喜歡在姓名上加頭銜,可以直呼其名。近年來,許多講英語的人常常用名字稱呼別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這種做法在美國人中尤為普遍,甚至初次見面就用名字稱呼,不僅年齡相近的人這樣稱呼,年齡懸殊的人也這樣稱呼,沒有不尊重對方的意思。社會地位不同的人也是這樣的。除非是某些從事特定工作的人員,例如法官、高級軍宮、醫(yī)生、宗教領(lǐng)袖等,但即便對這些人士,稱呼他們的名字而不加頭銜也可能會更好些。西方在稱呼上也不象中國有明顯的地位尊卑、血統(tǒng)貴賤的觀念,而漢語稱呼中卻有長幼、尊卑、上下、男女之間的分別,而且中國人習(xí)慣于用尊稱,有時是一種禮貌,西方?jīng)]有或很少使用尊稱。中國人稱婦女為“女士”、“小姐”、“太太”,不很嚴謹,而西方不能隨便使用小姐(Miss)或太太(Mrs.)因為這關(guān)系到對方婚姻狀態(tài),屬于比較敏感的問題,當不能肯定時,通?;\統(tǒng)地稱女士為Ms.英語的親屬稱呼比漢語籠統(tǒng)、簡單的多。
二、部分意義相同,但其他意義相去甚遠
有的單詞雖然表面相同,但隱含或附加意義卻不同,感性色彩也不一樣,有褒義、貶義之分。以“知識分子”和intellectual為例。在中國,“知識分子”一般包括大學(xué)教師、大學(xué)生以及醫(yī)生、工程師、翻譯人員等一切受過大學(xué)教育的人;而且,中學(xué)教師也是知識分子。在中國農(nóng)村有許多地方,連中學(xué)生也認為是“知識分子”。但在美國和歐洲,intellectual這個詞同漢語中的“知識分子”有所不同,它比“知識分子”包含的詞義要窄些,只包括大學(xué)教授等和在學(xué)術(shù)上與大學(xué)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當學(xué)術(shù)成就的人。在英語中intellectual這個詞并不總是褒義詞,有用于貶義的,如“自認為是知識界的杰出人物,耽于空想,忙于鉆研空洞的理論,但不善于處理實際問題”。
三、表面意義和內(nèi)涵的不同
“l(fā)over”一詞在中文里是“愛人”,一般用來指自己的配偶(丈夫和妻子),但在西方人眼里“l(fā)over”也是“愛人”,但指的卻是情夫或情婦,它與husband或wife的意義完全是兩碼事。又如“marry”一詞,在西方社會里,無論是男娶女,還是女嫁男都用“marry”一詞來表示,而在中國,娶與嫁有著明顯的文化內(nèi)涵,“娶”與古代盛行的搶婚有關(guān),“嫁”即意味著妻子有了歸宿。又如“professional”一詞,“He is fl professiona1.”和“She is fl professiona1.”之間可能引起完全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對男性來說,可能聯(lián)想到是個拳擊手,而對于女子來說,卻會被當作妓女的別稱。再如,“When it comes to dancing,Im all thumbs.”“thumb”一詞在中國文化里往往代表“最棒的”、“頂呱呱”的含義,你或許這樣翻譯:“談到跳舞,我是個內(nèi)行”,但在西方,thumb一詞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認為它是五個手指中形象最不佳的(因為它最短,靈活度最差),所以,真正的意義是“談到跳舞,我一竅不通?!?/p>
四、動物詞語
以“龍”為例,中國人理解的龍與西方的dragon不一樣。嚴格地講,龍與dragon所指并不是同一個動物,這從中國人所畫的龍與西方人所畫的dragon中可以得到證實。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惡、邪惡,令人感到恐怖,所以很早就被用來作為戰(zhàn)爭的旗幟。在英語中,說一個人有點像dragon,是說此人飛揚跋扈,令人討厭。而在漢語中,“龍”總是用于好的意思。如,龍飛鳳舞、龍鳳吉祥、藏龍臥虎、生龍活虎等。因此,為了區(qū)分西方的dragon和中國的“龍”,將后者稱為Chinese dragon.再以“孔雀”(peacock)為例??兹冈谖覈幕惺羌榈南笳?,人們認為孔雀是大吉大利的事。在英語中,peacock的內(nèi)涵意義通常是貶義,含有驕傲、炫耀、揚揚自得的意思,例如as proud as fl peacock。
五、成語與諺語等
成語與諺語等是一個社會的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能否正確使用它們往往是一個人的語言水平的標志。因此,了解中英文的成語與諺語等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plays the game.”有人字面譯:“約翰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魚而且經(jīng)常玩游戲。”其實這里“to eat no fish”出自一個典故,指英國伊麗莎白王妃時代,耶穌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大主教徒星期五只吃魚的風俗,因此“to eat no fish”是表示“忠誠”的意思。“to play game”是成語,和“to play fair”(公平競賽)同義,由此轉(zhuǎn)義為“舉止光明正大”,“為人正直”等。再如與我們中國有關(guān)的“fl ChinamanS chance”,字面意義是“中國人的機會”,何為中國人的機會呢?原來l9世紀中葉,美國西部出現(xiàn)淘金熱,當?shù)厝A工也加入了淘金的行列。但輪到華工的是那些白人淘金過后所剩下來的渣滓,他們能淘到黃金的機會實際上是微呼其微?!癴l Chinam anS chance”,實際上是“沒有什么機會(havefin extremely poor chance),這個成語除了表示機會外,還暗諷中國人過去在國際上沒有地位。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青.語言與文化[M].北京.夕 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9.
[3]謝文怡,劉云滕.廣告英語[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