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君
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既可以兼容以前各種教學方法,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本文以《GIS技術應用》課程為例,將行動導向理念、做法與一體化教學有機結合,很好地提高了國土資源調查專業(yè)學生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地圖綜合成圖能力和數據入庫能力及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一體化管理能力。
關鍵詞: 行動導向 GIS技術應用 課程標準
傳統教學模式按照教材編排順序教學,不利于高職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理論與實際應用難以結合。而行動導向課程教學模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于具體學習情境中,通過完成學習項目中的各個任務提高學生知識和技能。本文以國土資源調查專業(yè)《GIS技術應用》課程為例進行行動導向課程標準建設與開發(fā)。
《GIS技術應用》是國土資源調查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通過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測繪CAD和數字地籍測量的學習,為數字圖像處理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等后續(xù)課程奠定基礎。
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基本知識,能熟練使用MAPGIS軟件對數字、文字、地圖、遙感圖像、航片、GPS實時數據等多源地學數據進行有效采集、編輯成圖、一體化管理、綜合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示。
1.課程目標
1.1課程總目標
GIS技術是一門實踐很強的課程,著重對學生測繪核心能力“測、算、繪”中“繪”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中專業(yè)理論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通過本課程學習,應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備利用MAPGIS 軟件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的能力,具備編輯成圖能力和數據入庫能力,具備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一體化管理能力,能進行綜合空間分析和數據可視化表示;同時養(yǎng)成認真、耐心、細致等良好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提供重要支撐作用。
1.2課程的具體目標
1.2.1知識目標
通過對MAPGIS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已獲得的地理信息數據熟練采集、繪制成圖、建立數據庫和屬性庫,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與統一管理,給出最終決策。
1.2.2技能目標
能根據相關規(guī)范熟練掌握和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實時對地理數據進行有效采集、編輯成圖、一體化管理、綜合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示。
1.2.3態(tài)度目標
具有勤于思考的習慣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具有積極主動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協調能力,善于溝通,豁達、誠信、團結、樂于助人;有求真務實、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
1.2.4拓展能力目標
自學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
2.課程內容組織及安排
2.1課程內容組織
本課程以“強化能力、重在應用”為指導思想,以崗位技能需求為目標,以任務驅動確定教學內容,統籌考慮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2.1.1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律,按照工作崗位需求和工作過程和任務,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
2.1.2課程大部分內容在校內實訓中心完成,教師通過采取演示法、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
2.2課程安排
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將本課程分為五個項目,總上課課時88課時。分別是GIS基本概念分析與軟件平臺認識(10課時)、GIS數據采集(24課時)、GIS數據分析(18課時)、GIS數據入庫(12課時)、地形圖制作(24課時)等(見下表)。
3.課程實施建議
3.1教學方法建議
行動導向教學理念“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校企合作平臺之上,充分利用系部數字化機房、GIS制圖實訓室,融入生產項目,教師在分配任務時“做中教”,學生分組完成任務時“做中學”。最終培養(yǎng)學生GIS數據管理與分析、綜合制圖等能力及團隊協作、吃苦耐勞、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等職業(yè)素養(yǎng)。
3.2學習方法的建議
演示法,利用模型掛圖演示,教學生識圖辨圖;實習法,學生動手操作;模擬法,將項目過程引進教學;情境法,野外現場情境教學,如野外GPS數據的采集等。
3.3教材選用或編寫建議
本課程選用高職高專規(guī)劃教材,學校出版的GIS實訓指導教材,并配合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操作說明,配合使用手機的實訓數據資料,緊跟行業(yè)發(fā)展,與學院特色貼近。
3.4基本教學設施要求
為滿足本課程教學實施必須配備各種不同數據源,更新GIS軟件、多媒體教室、機房和網絡資源。
3.5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建議
已經申請院級優(yōu)質資源共享課程。課程基本資源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教學團隊、教學日歷、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yè)試卷、參考資源目錄、學習指南。課程拓展資源包括: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試卷庫、課程教學、教學互動、教學錄像等。
3.6師資條件建議
本課程團隊均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大都為雙師型教師,技術職稱包括教授、高級工程師、講師,均有多年生產一線工作經驗,雙師型教師占80%以上。
4.課程考核要求
4.1課程考核基本要求
構建以能力考核為中心,以過程考核為基礎的考核評價體系。由企業(yè)和課程團隊共同制定考核標準,以工作崗位能力為考核依據,每個子項目均要求學生提交成果,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子項目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及完成質量綜合考慮總成績。
4.2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平時上課到課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及完成任務情況,占30%;期末上機考試,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制圖能力,占40%;期末試卷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占30%。
參考文獻:
[1]蔡永超.“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電工基礎》課中的開發(fā)[J].職業(yè)技術,2010,1:142.
[2]吳仕榮,梅瑩.淺談“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12:9-2.94.
[3]王麗敏,,計小輩,朱良.《模具設計與制造》行動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6-29(3).
[4]肖清華,晏涵,鄭平.“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構造地質分析》課程標準的開發(fā)[J].亞太教育,2016.
[5]徐國慶.職業(yè)教育項目課程開發(fā)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楊小玉.基于“行動導向”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J].文教資料,2004.11:643.
課題項目:《地理信息系統》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精品共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