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培平
摘要:好的語文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更能讓他們得到語文藝術的享受,激發(fā)出他們對學習語文的無限興趣。那么如何讓學生享受快樂的語文課堂呢?
關鍵詞:課堂的主人;學習過程;享受快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80-02
好的語文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更能讓他們得到語文藝術的享受,激發(fā)出他們對學習語文的無限興趣。相信所有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己精心準備的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1.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1充分尊重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標準將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學生所得知識多數(shù)情況下應該是自己主動探究的結果。教師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長者,而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教師自身引導者的作用也要充分發(fā)揮。過去我們常說應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F(xiàn)在看來不僅是給學生一杯水的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得到這"一杯水",而不是怎樣灌輸給學生"這杯水"。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
1.2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成功?!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課程改革要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解放學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能說;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能到大自然中去擴大視野,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填滿,不逼迫他們?nèi)ペs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具有主導地位。
2.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2.1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集體參與。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這既是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的基本點,又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我精心設計讀、填、說、演、寫、賽等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參與的機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手、眼、腦、口并用。
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分組按照本文情節(jié)編演課本劇在課堂上表演,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把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性格表演的活靈活現(xiàn)。通過設計這一活動,一方面,活躍課堂氣氛,給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的理解。
我認為這樣的活動教學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質的和諧、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學會參與式學習方式。組織語文活動可以激發(fā)和增強集體競爭意識,是一種沒有負面效應的競賽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可以把學生的能動性極大地激發(fā)出來。在教學實踐中,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學意圖,認真?zhèn)湔n并設計有效的活動方式,讓學生集體參與,從而來滋潤語文課堂,讓學生愛上你。
2.2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與西方教育生態(tài)學的觀點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因此,關愛學生的生命發(fā)展,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診斷等功能,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詩情的和諧的生態(tài)評價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是新課程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詩意追尋。
3.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享受快樂
3.1要讓學生在民主、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語文課堂。蘇聯(lián)學者雅各得欽說:"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感到?jīng)]有思想負擔,大膽地、無拘無束地討論問題,論證自己的觀點,學會證明和反駁,只有這樣,講堂才會真正變?yōu)閷W堂,學生才有可能真正享受課堂。"這要求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盡量使自己成為學生集體中的一員,彼此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要求教師樹立為學生服務觀,由管理者變?yōu)橹笇д?,幫助學生制訂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要求教師關注和鼓勵學生,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這樣學生才敢無拘無束地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并大膽質疑,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才會形成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使思維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
3.2要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中享受語文課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資本,這注道德資本不斷增長著,一個人自己畢生都將從那里得到利息。"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yǎng)成兒童良好的習慣,往往自己不幸福,都歸結于自己的習慣。"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新課程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學習也就自然了,輕松了,學習就成了一種樂趣。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的習慣,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勤寫讀書筆記會積累的習慣,勤練筆多修改的習慣等。
總之,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帶著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濃厚興趣,愉快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享受快樂的語文課堂,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精神歷程中的一次愉快旅行,是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