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志超
基于“教是為了不教”的語文分層教學設計
鮑志超
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葉圣陶先生在他的《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論著》中提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簡單來說即“教是為了不教”。這不僅是葉老語文教學的總原則,而且是葉老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將葉老的思想有效落實于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充分促進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敖淌菫榱瞬唤獭贬槍Φ娜w學生,而日前不均衡發(fā)展和學生積極性不足成為普遍現(xiàn)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教是為了不教”的視角來闡述語文分層教學的一些策略。
就當前語文教學的基本狀況而言,普遍是大班教學模式,學生成績也成為分班的主要依據(jù)。而教師將更多的經歷放在了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身上,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被嚴重忽視,導致這些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情緒多變,久而久之便對學習失去興趣,出現(xiàn)厭學情緒。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信息敏感而產生極度自卑的心理,甚至否定自身價值,這些學生處于教學的邊緣地帶。
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的安排,自己的需求與個性被磨滅,成為了學習的機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得到全面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嚴重背離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所謂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與學習潛力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將學生們科學地分為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有針對性地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實現(xiàn)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基于學生實際需要并結合學生真實水平采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此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能夠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方案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認知與心理水平、學習潛力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將學生們科學地分為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小組,在教學過程種。學習小組要相對集中,在組長的組織下有序進行討論與學習。此外還要根據(jù)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狀況調整分組。
根據(jù)《中學語文課程大綱》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以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基礎制定出多層次、可行性的教學目標,以充分激發(fā)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如下三個層次:第一,要求全部學生都要掌握教材種的語文基礎知識,豐富基礎知識。第二,要求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能夠深刻理解課文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第三,要求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文章,擴展知識面,發(fā)散思維,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內容分層是初中語文分層教學設計的難點,針對此可以從內容的深淺程度與知識量方面進行分層設計。在對學生以及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層設計好后,來選擇和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首先語文基礎知識是每個層次學生都需要掌握的內容。其次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設計適當?shù)膽眯椭R,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最后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學生,可以設計少量的提高型、發(fā)散型知識,擴展學生視野,這樣以來關于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將知識的難易與數(shù)量同學生實際狀況緊密結合,實現(xiàn)了供需平衡,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提問是課堂教學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問題目,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激發(fā)每個學生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關于提問的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基礎性問題,并多家鼓勵,幫助他們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需要適當加大問題難度,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并進行深入引導;針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多設置一些探索性題目,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突破知識的難點。通過分層提問來帶動全體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知識運用能力,為自主學習新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針對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采用比較簡單的訓練則對于其能力的提升作用甚微。因此教師應該布置一些提高型、擴展型的作業(yè)讓班里的尖子上來做,而基礎作業(yè)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做或者不做。針對語文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要求其認真完成基礎作業(yè),并針對其作業(yè)中出錯的知識點來多甲設置同類作業(yè),通過反復訓練,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新的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評價方法,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程度,每一個評價層次都設有優(yōu)秀、良好、中等、不及格這四類評價,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都有機會獲得優(yōu)秀的評價,讓所有學生都擁有均等的參與和發(fā)展機會,真正激發(fā)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通過上述分層教學設計,不僅教會了學生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由“教”到“不教”的轉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未來學習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中都能夠輕松、自如。
江蘇連云港市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