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丹++王小婭++張清榕
摘 要:高校學生自治組織是大學生行使自身權力的機構,也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個載體,更是學校管理學生的一種運營模式。目前,我國的高校自治組織取得了極大發(fā)展,但中國的學生自治和英國相比,雖然形式相近但內涵確有很大不同。通過中英高校學生自治組織的對比分析,提出了英國高校學生自治組織發(fā)展對我國高校管理的啟示,為我國高校自治組織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自治組織;對比;啟示
最早的學生自治起源于中世紀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以學生團體、同鄉(xiāng)會、行會等形式出現(xiàn),主要以保護個人及相互利益為目的。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和管理的需求,學生代表大會應運而生,全面負責學校的管理。16世紀以后,由于校園的建立,大學有了固定的辦學場所,教授們成為城市公務人員,逐漸掌握了學校的管理權。20世紀以后,大學把學生自治組織引入到學校日常事務的管理中,擴大了組織的功能,包括安排學術生活、組織文化體育活動,進行商業(yè)活動等。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擴張,高等教育學生市場開始出現(xiàn)競爭。校方更加重視學生訴求,而學生也開始要求介入高校決策層。因此,高校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學生自治組織也成為學校管理學生的一種運營模式,同時學生自治組織也成為大學生行使自身權力的機構和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個有效載體。
英國高校中的學生自治組織
英國高校中的學生自治組織主要通過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兩種形式實現(xiàn),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自己的管理者。一方面,實現(xiàn)學生群體的自我成長與約束;另一方面,開拓了學生群體的話語權,讓學生有組織地參與到校務事務的管理當中。現(xiàn)以英國高校學生會為例:
1.英國高校學生會的產生
英國高校學生會換屆選舉以全校學生為選民,采用單一可轉移票制,每位學生都有權利參與競選。選舉過程采取無紙化投票方式,一般歷時一個月,通過實名注冊與認證在學校官方網站上進行。選舉最終將產生一位主席和四位委員。主席團成員的專職性是英國高校學生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如果是在讀學生當選需辦理休學手續(xù),如果是應屆畢業(yè)生則直接入職,任職期間獲得薪酬保障,工資來源于學生會經費。主席團成員每屆任期一年,最多可以連任兩屆;任期當中學生也可聯(lián)名罷免不稱職的學生官員[1],以確保學生會能有效維護學生利益。
2.英國高校學生會的組織運營
英國高校學生會在學校的監(jiān)管體系下進行自我管理和運營。在指導綱領方面,出臺《學聯(lián)憲章》,性質相當于學生會的管理法,由全體學生同意通過,具有法律效力。在經費來源方面,由政府??顒潛艿綄W校,然后再由學校交給學生會,除了專項撥款,學生會還有相當可觀的經營收入[2]。在組織結構方面,學生會主席發(fā)揮著重要的領導者作用,在帶領整個學生會的同時,也要代表學校與校內外媒體打交道,參加學校各個董事會會議,負責每年的學生會換屆選舉。其他委員則分別負責教育、福利、社區(qū)和媒體等領域工作。
學生會的下屬組織形式多樣,包括社團、學術代表、宿舍管理委員會和自治媒體,各組織互相之間無隸屬關系,分別負責不同類型的活動。學生社團有各自的活動主旨和方針,涵蓋不同的興趣和利益,自發(fā)地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學術代表偏重于學術和教育,常設在各個院系,與所在院系的教師交流學生的學業(yè)、體驗以及教學質量,并及時進行師生間的溝通;宿舍管理委員會則著眼學生宿舍中的具體活動及日常事務,組織宿舍活動等。此外,學生會運營著自己的媒體,包括報紙、電臺、電視臺、官方網站等多種平臺。
3.英國高校學生會的活動開展
英國高校中的學生會主要負責三大類活動:政治類、服務類和拓展類。政治類工作主要指學生會代表學生參與學校各層次和各類事務的決策。學生會的五位官員按照各自的分管領域,作為學生代表參加學校的會議。服務類工作主要指學生會為在校生提供的便利,內容非常廣泛,從學習到生活均囊括其中。承擔學校后勤的職能,享有場地、餐廳、咖啡廳等的經營權,支配大額經費;為學生提供朋輩輔導,接待學生來自各方面咨詢,如財務管理、房屋求租等。拓展類工作主要是指學生會組織的以志愿服務為主的相關活動。
中英高校學生自治組織對比
1.社會文化思想體系
英國強調民主和自由,中國側重于集體和等級。英國社會文化核心思想體系是平等、自由、個人主義,提倡個人本位,突出個人自由,宣揚個人權利和個人價值體現(xiàn)。英國高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由、平等、參與和民主的意識,鼓勵學生通過行使自治權利實現(xiàn)自我管理、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增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相比之下,中國社會文化核心思想體系有較強的等級和秩序要求,崇尚集體主義,強調個體依附于整體并以其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來實現(xiàn)個人價值,在學校中則強調師生角色差異和教師的權威。
2.法律保障
英國法律在保障學生會與學生自治方面相對成熟。1994年,英國教育法明文規(guī)定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機構成立學生會,學生自動注冊成為會員,除非主動放棄。這從根本上保障了學生會的權利,并將自治管理視為學生的義務。而中國目前的學生會缺乏明確的法律保障?!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只在第六章“高等學校的學生”中有第51條這一條規(guī)定,“高等學校的學生團體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范圍內活動,服從學校的領導和管理?!痹摋l除了有條件允許學生組織合法存在之外,未給予其任何管理或者參與管理學校教育的具體授權。
3.工作職能
英國學生會比中國學生會更能體現(xiàn)學生獨立意志。在校內,英國學生會代表全體學生參與和學生有關的學校工作委員會,作為成員行使與學?;蚪處煷硗鹊臋嗬?;在校外,學生會把目光投向社會,主動參與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如社會福利,教育收費等。與此相比,中國學生會更多體現(xiàn)“服務”的組織工作職能,即在學校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下,組織活動為學生服務。
4.組織結構
中英學生會組織建構均與本國的政治體制相吻合。英國學生會采用議會制和三權分立的組織結構。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原則,學生會設立執(zhí)行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申訴委員會等職能部門,由學生會的不同委員負責相關工作。中國學生會一般采用代議制和垂直集權式的組織機構,在層次上分為校、院系、班三級,逐層領導。其形式是“一室+多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由各部長負責,而各部長又是在學生會主席(團)的統(tǒng)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5.經費來源
中國學生會的財務支持相對低于英國。中國學生會的經費主要是學校團委或研究生工作部的撥款,少部分來自外界的贊助。而英國學生會的經費每年多達幾百萬英鎊,來自于學校的財政撥款以及經營產業(yè)取得的收入。
英國高校學生自治組織發(fā)展對中國高校管理的啟示
1.加強和發(fā)展大學生自治,是中國高校建設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大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對于中國高校而言,發(fā)展學生自治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第一,學生自治組織有利于彌補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學生自治組織都設立有相關的學生事務服務部門,如學業(yè)促進、心理朋輩輔導、就業(yè)促進、語言輔導等工作部門,這些工作極大緩解了大學學生事務人員不足、工作空間不足的問題,也由于同齡人更容易獲得相互間的理解而受到學生的青睞信任。第二,學生自治組織代表參與學校相關事務,有利于監(jiān)督和促進學校依法治校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例如:學生違紀處理,無論在調查還是在聽證階段或者討論處理意見,章程規(guī)定必須要有學聯(lián)代表在場,從而避免因為學校強勢而導致對學生有失公正的結論。第三,學生自治組織的活動開展與機構運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西方大學學生自治組織是培養(yǎng)社會精英的重要平臺。學生自治組織的主要工作人員在學生自治過程中熟悉國家政治運作模式,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加盟大學生自治組織成為有志從政的青年的首選,因此大多數(shù)學聯(lián)的主席離職后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尤其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
2.加強和發(fā)展大學生自治,要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優(yōu)化自治組織結構
目前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缺少系統(tǒng)的法律支持,作為大學根本法的各大學章程,也只有“支持學生會在各自章程內活動”字眼,很少對學生自治組織參與學校事務作出規(guī)定。而在英國,學生自治組織的權利在教育法中有明文規(guī)定。中國應該加強立法,為學生會提供法律保障,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大學生自治。
優(yōu)化自治組織架構,使其適應學生自治的要求。當前的自治組織結構在操作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第一,學校共青團組織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又在占有資源、知識經驗及權威性方面具有絕對優(yōu)勢,在指導學生自治組織的過程中,往往變指導為領導、甚至指揮,不利于發(fā)揮學生自治的自主性。第二,學生組織成了高校學生管理行政系統(tǒng)的延伸,執(zhí)行力高但創(chuàng)新性低,不能真正代表學生,在維護學生利益、活動主動性和品牌活動建設方面很難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更不用提參與學校事務。第三,學生組織干部選拔機制僵硬,工作崗位缺乏內涵,組織機構松散,功利主義傾向和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效率較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創(chuàng)新機制,學生干部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因此,優(yōu)化學生自治組織結構,必須要從結構上入手,堅持正確政治道路的同時,賦予學生自治組織更廣泛的自主權,激發(fā)組織創(chuàng)新、活動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3],從而解決學生代表性和認同性的問題,完善學生組織監(jiān)督和參與的機制。
3.加強和發(fā)展大學生自治,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的服務和參政功能
高校應該將大學生置于與教育者、管理者平等的地位,一方面,規(guī)范學生的發(fā)展道路;另一方面,充分相信并賦予大學生參與學校事務和自我教育、管理服務的職能,從而為加強和發(fā)展大學生自治營造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和環(huán)境。
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組織的“服務”功能。學生自治組織是學生學習之外的第二課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場所,而這正是通過學生服務和社團活動等服務性途徑實現(xiàn)的?!皡⒄甭毮苁侵笇W生自治組織代表學生參與學校的事務性管理。它是學生自治組織的高級職能,同時也是對“服務”職能完全發(fā)揮的有力保證[4]。當今中國高校中的學生會很少參與學校管理事務;學生會內部一般都設有秘書長一職,聘校團委專職干部兼任,代表校團委指導學生會開展工作。因此,中國的學生自治組織更多體現(xiàn)校方的意志。這就使得學生會開展的社會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應,也難以體現(xiàn)學生會代表學生利益、行使學生權力的職能。在未來的學生工作中,應當創(chuàng)造渠道,讓學生會有組織地代表學生,通過參加行政會議、監(jiān)督教學管理等工作參與到學校管理進程當中,從而更好地維護學生的權益。
參考文獻:
[1] 鐵錚.英國高校學生會職能[J].教育(中旬),2013(7): 64.
[2]朱繼光. 英國里丁大學學生會是什么樣的[EB/OL].[2008-11-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37c0ab0100b1 v3.html.
[3]郁剛.高校學生組織管理模式研究[J].蘭州:蘭州大學,2010(10):26.
[4]吳瓊.美中大學學生自治組織比較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1):44.
(作者單位:鞠丹,北京外國語大學;王小婭,貴州師范大學;張清榕,廈門大學)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