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堅
【摘要】本文結合工作實踐,探討強化小學德育工作的做法。首先論述了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而后指出小學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載體,增加趣味性,提高吸引力,拓展教育的渠道。
【關鍵詞】小學 德育 強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50-02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培養(yǎng)人、造就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與健康成長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學校的教育工作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近年來,各地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強,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高低,不僅對學校的教風、學風、校風有明顯的影響,更關系到學生的終身成長與社會的和諧安定。作為培養(yǎng)、塑造人的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不斷拓寬德育工作的渠道,并將其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下面,我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小學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載體
小學德育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觀念、良好生活習慣、愛國主義情感與社會責任感為目標,要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理、心理都在成長發(fā)育之中,心智還不健全,對事情好壞的分辨能力差,而且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小學生接觸社會的面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擴大,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各種不良的信息及不良風氣等,也為德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如果小學階段德育工作做不好,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就極容易被各種不良風氣所影響,沉迷于游戲構建的虛擬世界之中,從而變得消極、頹廢,以致染上不良惡習,貽誤一生。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的教育,因此,小學的德育工作必須根據(jù)時代發(fā)展變化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拓寬德育工作的渠道,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的載體。在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絕不能僅限于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而應在上好德育課程的同時,把德育滲透和貫穿于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二、小學德育工作必須增加趣味性,提高吸引力
小學德育工作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特點,在提高趣味性、吸引力上下功夫,做到“寓教于樂,寓樂于教”。這就要求德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夫,有些地方的學校,只重視語文、數(shù)學教師的招收與培養(yǎng),我們認為,教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每門學科都一樣重要,德育尤其不能忽視。為此,我們對教師的培養(yǎng)一視同仁,積極重視德育教師的成長,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和爭取德育老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促進他們的專業(yè)成長。在課堂教學上,要求教師不能簡單地講述大道理,而是要將那些深刻的哲理、高大的道理通過開展活動、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來表現(xiàn)出來,做到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我們還經(jīng)常邀請市里的德育名師到我鎮(zhèn)來上示范課,各學校的德育老師到示范課堂上來觀摩,從中學習名師的教法,課后與名師交流教學經(jīng)驗與體會,促進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改變,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此外,我們特別注重發(fā)揮學校法制副校長的作用,每學期都邀請法制副校長到學校上一至兩節(jié)法制教育課,由于法制副校長大多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同志以及政法系統(tǒng)的干部,他們的講解案例豐富,引人入勝,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從中得到警示和教育。
三、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拓寬教育的渠道
小學的德育工作不能與其他的教育教學工作割裂開來,必須統(tǒng)籌兼顧,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形成“處處有德育、處處塑造人”的良好氛圍。因此,我們要不斷拓寬學校德育工作的渠道,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近年來,我們采取以下形式拓展德育工作渠道。
(一)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文化育人功能。校園文化是開展學生德育的主陣地,我們要求各學校從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入手,拓展德育的渠道。各學校將校訓、學生行為規(guī)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鐫刻于學校的顯眼位置,并在教室、走廊、學校的公共場所張掛勵志性、警示性標語和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等,使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學生一到學校、一進教室就能看到這些內(nèi)容,達到耳濡目染、潤物無聲的效果。學校還通過“書香校園”建設,建設好學校圖書室、閱覽室、班級圖書角等,以及增加藏書量,特別是每年都訂閱一些優(yōu)秀的讀物給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還定期出版校園黑板報、編寫手抄報、開播校園廣播等,營造起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用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用優(yōu)秀文化塑造人。我鎮(zhèn)在全鎮(zhèn)中小學校中開展了以《弟子規(guī)》為主的傳統(tǒng)國學文化教育活動,通過誦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國學經(jīng)典,向?qū)W生講解其中的做人規(guī)范,要求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我們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并把它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如在“大課間”活動中,我們靈活編排“大課間”的活動內(nèi)容,要求各學校結合各自的實際,編排跑操、跳繩、踢毽子、韻律操、武術操、校園舞、感恩手語操等活動項目,做到融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力求達到輔德、激智、促美、益心、健體的效果,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既鍛煉了身體,又上了一堂德育課。
(三)抓好少先隊建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我們把抓好少先隊建設、開展少先隊活動作為做好小學德育工作的強有力抓手,首先是各學校都配備好少先隊輔導員,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其次是加大少先隊的投入,在經(jīng)費上保障,確保少先隊活動開展有設施設備、有活動場地;三是經(jīng)常性地開展活動,利用清明節(jié)、雷鋒節(jié)、感恩節(jié)、讀書日等節(jié)日,由少先隊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讀書比賽、征文比賽、文藝表演、書法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具體的、學生喜歡的活動,來提高德育工作的魅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其中。近年來,我們還先后開展了“爭當美德少年”“學雷鋒做好事”“手拉手同進步”等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構建家校溝通渠道,筑牢家校教育陣線。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必須家庭、社會共同配合,共同參與。為此,我們在協(xié)助相關部門做好校內(nèi)外德育工作的同時,積極構建了家校溝通渠道,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的形式,及時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情況,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共同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針對學校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的實際,我們還利用現(xiàn)代通信手段,通過打電話、建立家長QQ群、開通微信群等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及時溝通學生情況;還通過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等,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只有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找準德育突破口,不斷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