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問題-解決”型文本進展流程在口譯中的運用及其變體
      ——以2016年11月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真題為例

      2017-02-25 02:34:23
      關鍵詞:譯員口譯進展

      崔 璨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問題-解決”型文本進展流程在口譯中的運用及其變體
      ——以2016年11月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真題為例

      崔 璨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在口譯過程當中,譯員的信息聽辨離不開對口譯文本整體意義的分析,因此譯員關于文本進展流程或文本類型的結構布局的了解對發(fā)言整體意義的預測、推斷乃至構建有著重要意義。分析了語篇知識點對譯員能力的重要性,探討了口譯中的預測和推斷對口譯的重要作用,認為語篇能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提高口譯中的預測和推斷能力。分析了語篇的主要類型,并結合2016年11月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的真題,分析了“問題-解決”類型的口譯文本進展流程在論證型語篇中的廣泛運用,討論了其多種變體。

      語篇知識;預測與推斷;文本進展流程;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

      在口譯過程中,譯員聽力理解目標的達成并不能僅僅依靠聽到的信息。如果譯員事先對口譯文本的類型及語篇組織結構有所了解,那么在口譯現場,譯員就可以對發(fā)言內容進行合理預測和推斷,迅速抓住源語發(fā)言的內在邏輯,從而降低聽力分析所消耗的精力,更加準確地聽取關鍵信息和提取記憶內容。結合2016年11月的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真題,探討“問題—解決”文本進展流程在口譯文本中的運用及其各種變體。本項研究有利于豐富譯員的口譯語篇知識,從而在口譯工作中加快對源語語篇組織結構的預測和推斷,減輕認知負擔,順利完成口譯任務。

      1 語篇知識是譯員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譯員應具備的素質,蔡曉紅[1]、仲偉合[2]和劉和平[3]認為,口譯能力應包括雙語能力、言外知識和口譯技巧。王斌華又進一步提出“譯員能力”這個概念,認為口譯專業(yè)應以培養(yǎng)職業(yè)譯員為目標,以譯員能力作為口譯專業(yè)教學的目標[4]。譯員能力(包括口譯能力)的形成受多個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可進一步概括為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兩類。其中智力性因素包括雙語能力、言外知識和口譯技巧(口譯能力);非智力性因素包括譯員心理素質、譯員職業(yè)素質和譯員身體素質。王斌華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譯員能力的內容,但仍有進一步細化的空間。根據楊志紅和王克非的研究,許多國外研究者認為翻譯能力是各分項能力的集合[5]。雖然對于各分項能力沒有達成共識,但許多學者同意語篇類型知識或語篇能力應是譯員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持此類觀點的學者包括Bell[6]、Neubert[7]和Hatim[8]。Hatim認為,譯員應了解并掌握具體文本類型的結構布局(a set of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 set of text typology),這是語篇能力(text competence)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口譯培訓中,應加強對譯員文本進展流程(text development procedures)分析能力的培訓,以便在處理不同語篇時及時采取預測策略。文本類型的結構布局,也叫文本進展流程。如何提高譯員的語篇能力,值得進一步研究。

      2 口譯中的預測和推斷

      語篇能力是譯員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如何在口譯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呢?筆者認為語篇能力對于提高口譯聽辨效果,尤其是對提高譯員預測和推斷的準確性和反應速度應起到積極作用。預測是指對于發(fā)言人即將發(fā)布信息的估計和預想,推斷是指對前面已發(fā)布但未能在發(fā)布時完全理解的信息進行推測式的理解。盧信朝指出,口譯聽辨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知覺加工,譯員需根據腦中的原有圖式,結合口譯現場的各類信息刺激做出預測和推斷[9]。預測的對象既包括語言表達,也包括非語言表達。語言表達類預測常見于譯員根據場景對慣用表達的預測,比如譯員聽到“我對某某單位給予我們的熱情歡迎和盛情款待……”,就可以及時預測出發(fā)言人接著要表達的就是“表示衷心感謝”。非語言表達的預測和推斷,包括對發(fā)言人的觀點、態(tài)度、目的、表達內容、表述方式以及現場活動的程序和具體安排等做出的預測和推斷。譯員既可以在聽前對話語框架和主題知識進行預測,也可以在聽中根據已知信息和語境進行預測和推斷。

      對文本結構布局的預測屬于對非語言表達的預測,譯員既要在譯前就對發(fā)言人的演講結構和演講主題展開預測,也需在聽辨過程中根據已聽到的信息不斷對自己的預測進行印證和調整。譯前預測可以幫助譯員預先“搭建”發(fā)言的邏輯框架,如果發(fā)言人的講話邏輯符合或部分符合譯員的預期,那么譯員處理信息時就只需將關鍵信息填入預設好的語篇整體框架中即可,能大大降低聽辨過程的精力消耗。如果預設文本進展和發(fā)言人的實際語篇邏輯有些許出入,有經驗的譯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語篇知識儲備及時完成調整,避免措手不及??傊?,預測口譯文本結構布局可以幫助譯員減輕認知處理負擔,加快信息處理速度。同傳中,譯員可以和源語發(fā)言人同時、甚至先于發(fā)言人完成信息傳遞,就是運用這種預測策略的體現。從口譯過程中的精力分配來看,利用語篇結構布局知識幫助譯員減輕分析信息的精力負擔,譯員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處理信息儲存、語言轉換和譯語表達等口譯任務。從口譯的最終效果看,預測文本進展流程可以幫助譯員抓住整體語篇結構,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3 口譯語篇類型

      口譯語篇類型眾多,其分類參數也很多。這些分類利于譯員對語篇結構布局形成更精確的認識,幫助譯員決定使用何種文本布局進行預測和推斷。

      戴惠萍認為,按時間工作模式,口譯可分為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按空間工作模式,口譯分為現場口譯和遠程口譯;按交際情景和主題,口譯有會議口譯、法庭口譯、社區(qū)口譯,商務口譯,導游口譯等;按譯語流向,口譯可分為單項口譯和雙向口譯[10]。

      同時,按源語發(fā)言的特征也可以對口譯語篇進行分類。勒代雷將口譯語篇分為敘述、論證和描述等類型,并要求口譯學員在訓練結束后“能夠利用大腦強記語篇意義”[11]??梢娬Z篇意義對于口譯產出完整性的重要性。張筠艇將口譯語篇劃分為敘述語體、論證語體、介紹語體、禮儀性演說、鼓動演說體和對話語體[12]。Jones從譯員理解的要點角度將口譯語篇類型分為闡述觀點的論述類,以時間為線的敘述類、描寫類,含不實成分的爭辯類和辭藻華麗類[13]。雖然分類不同,但張和Jones的分類其實都是對勒代雷分類的細化。口譯語篇更多的是敘述、論證和描述的混合型語篇,交際目的更加突出。比如說禮儀性演說,除了表達對主辦方、來賓等與會人士的感情外,發(fā)言人關于交際主題的言說應屬于論證語篇,用以表達發(fā)言人對主題的具體看法。其次,不同語篇應有不同的語篇結構,比如說敘述型語篇宜按照事物發(fā)生的時間或地點順序進行描述;論證型語篇主要圍繞觀點展開;描述型語篇可以按由遠及近、由外而內和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禮儀演說型一般按照“尊稱—表達歡迎、感謝等美好情感—表示恭維、幽默等善意—與主題相關的主體部分—表達希望與期許”的邏輯展開[14],其文本進展流程都有規(guī)可循。

      朱紅梅按語體特征將口譯語篇分為以下4種類型:即興口頭獨白體或對話體(unprepared oral monologue or dialogue),如自由討論;半即興帶筆記的口頭獨白體(semi-prepared oral monologue with notes),如講座;以口語方式呈現的書面獨白體(writtenmonologue intended for oral delivery),如報告、大會發(fā)言等;書面文稿的口頭朗讀體(written monologue intended for written medium,reading thereof),如決議、公告和起草的文件等[15]。這4種類型逐漸從口頭內容組織向書面內容組織過渡,因此邏輯類型也就從簡單而越趨復雜嚴密。

      4 PS文本結構布局在口譯預測中的運用及其變體

      CATTI二級口譯實務往往改編自真實口譯交際任務,單向口譯如發(fā)言、講話等可以直接改編,訪談、答記者問等雙向口譯可以改成單向的口譯語篇。在源語發(fā)言特征考核上,以論證語篇為主,有時兼顧敘述和描寫,演說體也時常出現。從語體特征來看,考試內容的分布遵照從即興口頭獨白體,到半即興帶筆記口頭獨白體,再到以口語方式呈現的書面獨白體的順序,語篇邏輯越趨嚴密,信息密度越來越大,用詞句式也越趨書面化。2016年11月的二級實務考試中的兩篇英文和兩篇中文試題也是如此。第一篇英文試題改編自商業(yè)采訪,主要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背景下的投資問題組織內容,將雙向口譯形式改為適宜考試類型的單項口譯形式,屬論證內容的即興口頭獨白體。第二篇英文試題是呼吁野生動物保護的鼓動性演說,屬于以口語方式呈現的書面獨白體,邏輯類型較第一篇更為復雜,難度自然也高于第一篇。第一篇中文試題改編自關于供給側改革的答記者問,將完整的一個話輪改為口頭獨白體,發(fā)言人事先對問題應當有所準備,對回答要點比較清楚,因此屬于半即興帶筆記口頭獨白體。第二篇中文試題是關于經濟發(fā)展和自然保護關系問題的演講,難度最大,屬于以口語方式呈現的書面獨白體。從整體交際目的來看,這四篇都屬于論證語篇。英中部分的第一篇均改編自雙向口譯任務,需根據具體問題進行即興回答,不可能事先準備好講稿,因此信息密度較低,邏輯比較清晰。第一篇中文,也就是整場考試第三篇比第一篇難度略高。而每部分的第二篇書面語體特征比較明顯,邏輯更加嚴密,信息密度更大,用詞也更加講究,尤以最后一篇中文發(fā)言最為典型,因此當屬于口語呈現的書面獨白體,難度較第一篇均有所提高。

      下面將按照語篇邏輯類型的復雜程度對該四個語篇結構展開具體分析。

      4.1 只涉及問題和解決兩種邏輯要素的簡單語篇

      英譯漢第一篇為商業(yè)采訪,主題為面對不斷涌現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其語篇結構如下:

      Problem 1.Some people askme aboutwhich area should investors paymost attention to.

      Problem 2.……and which kinds of business start-ups am Imost interested in?

      Solution 1.From my point of view,opportunities exist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①……there are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in a nichemarket.

      ②……opportunities exist alo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e-commerce.

      ③:With the advent of themobile Internet era,new location-based and social-based opportunities will pop up.

      Solution 2.Personally,I favor three types of business start-ups——those with a hi-tech barrier,those with an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and those with establishment skills in a certain segment.

      Problem 3.People asked me when a revenue model is absent at the early stage,how can you

      tellwhether a company isworth investing in?

      Solution 3.

      ①We should never rule out a project arbitrarily when its revenuemodel is absent or

      unclear.

      ②……the team matters a lotat the early stage.

      ③Whetherwe should invest in a companywhen it doesn’t have a clear revenuemodel is the difficult part for a venture capitalist,but is also themost attractive part in this job.That’swhat sorts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venture capitalists from lame ones.

      Problem 4.Some people think there are bubbles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at

      the bubbles may soon bust.(Personally,I think……)

      Solution 4.Themarket,according tomy observation,has restored some of its rationality since 2015.Overheating does exist in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

      這篇英文發(fā)言具有典型的PS型文本結構,從整體上判斷只涉及問題和解決兩種邏輯要素。

      首先,問題1、問題2和問題3都有明顯的提示詞,即“ask me”短語,可以直接幫助譯員判斷將要聽到的是問題,然后可以預測發(fā)言人將逐項進行回答。問題4的提出比較間接,沒有明顯的問題提示詞,而是以“some people think....Personally,I think”的銜接方式給出問題和回答。這時需要譯員做出判斷:這里究竟是solution 3的延續(xù),還是僅僅簡單陳述某人的看法,抑或是新的問題的提出?如果譯員緊跟語篇邏輯,就會發(fā)現這其實是隱藏在陳述句式中的一個新問題,進而預測將聽到發(fā)言人就新問題的回答,從而集中精力聽辨回答的關鍵點。

      其次,各項問題之間也有邏輯上的推進,即從宏觀問題逐漸延伸到微觀問題,具體為“值得投資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類型”(問題1和2)—“盈利模式對投資的影響”(問題3)—“市場對投資的影響”(問題4)。這是一種問題遞進模式,其實問題遞進模式還有其他類型,比如說當上一個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時,可能成為下一個問題,進而再次提出解決方法。這樣problem—solution—negative evaluation—problem—solution—negative evaluation的模式可以無限循環(huán)下去,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的解決方法總會顯出其局限性,隨之出現新的問題,進而需要新的解決方法。了解PS型文本進展的多種變體,有助于譯員在譯前準備階段對發(fā)言內容進行預測,從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口譯任務,提高翻譯的準確度和速度。

      再次,對文本進展流程的了解有助于譯員做出推斷。比如上例中solution3里的③并沒有直接回答第三個問題,“在公司早期盈利模式還不明確時,怎樣做出投資判斷”。語篇貌似是對風投人員的描述,但譯員結合問題3,聽完試題后應可以推斷,這部分信息的言外之意是:在盈利模式還未成型時,應交給專業(yè)的風投人士,這樣才能確保做出準確投資判斷。

      4.2 闡述了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的復雜語篇

      CATTI二級實務考試漢譯英部分第一篇。按交際情境可歸為答記者問,主題是中國政府為什么會推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其結構布局如下。

      Problem:中國政府為什么會推行供給側改革?

      Situation:美國背景:大范圍減少稅款;英國背景:對國有企業(yè)進行私有化;中國背景不同于英美兩國,表現為:

      Reasons:產能過剩;供給不足

      Solutions:解決產能過剩;增加有效供給

      較上一篇,該語篇邏輯要素更為豐富,不僅包含了“問題”與“解決措施”,還闡述了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邏輯依然十分清晰。首先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對比介紹問題產生的背景,進而從背景中抽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兩大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問題的解決思路。雖然全文共計約380字,分3部分,但是每部分均有鮮明的主題詞,圍繞主題詞進行具體闡述。situation中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細化,reason中以列舉和舉例的方式展開,solution是總分結構,段落主題句過后即結合具體產業(yè)分別提出解決思路。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原因再到解決問題,時間由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這種演講方式符合觀眾的邏輯預期,因此譯員可以從這種邏輯預期出發(fā),預測語篇的整體邏輯進展,從而保證主旨大意的銜接與連貫。

      4.3 邏輯結構復雜的語篇

      實務考試的英譯漢第二篇來自呼吁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其語篇結構如下:

      combat the illegalwildlife trade...

      ②Problem 1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ituation 1: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不僅嚴重威脅世界珍稀物種的生存,還嚴重威脅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和政治穩(wěn)定。犯罪集團組織嚴密,武器精良,手無寸鐵的公園管理員不是他們的對手,甚至因此而犧牲生命。

      Problem 1:我們的后代將來可能面對一個沒有這些雄壯動物的世界。

      Solution 1:今年我已更多地投入到保護地球資源的活動中。

      Evaluation 1:It is nothing less than immoral that these animal lives are losing their

      birthright to fuel the greed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s.

      ③Problem 2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法治化與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海外學者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研究熱情逐漸高漲。有學者將海外學界對中國法治的總體評價歸納為三種觀點,即中國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并沒有取得很大進展;中國仍處于走出法律工具主義的進程且尚未成為一個“法治”國家;中國的法治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社會主義法治的特性。[32]還有學者認為,受制于對中國國情的了解程度以及主觀價值偏好等因素,海外學者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3]

      Problem 2:Humanity is less than humanity without the rest of creation.

      Situation 2:Allow me to give you some sense of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with a few staggering numbers……

      Evaluation+solutions:

      ……we both continue to be optimistic that the tide can be reversed.

      We have been impressed by the brilliant work already being done to improve

      enforcement and to stop the demand for wildlife products.

      We are also extremely encouraged that……

      It is heartening that……

      ④Call for further solution

      Call for further solution:We are hopeful that this meeting will lead to tangible results on the ground,where they are so sorely needed.

      Evaluation:……for if we fail,it will be too late.

      該英文演講語篇改編自英國查爾斯王子和威廉王子就野生動物保護所發(fā)表的視頻演說,全文約620個英文單詞,分六部分。雖然篇幅較長,但邏輯依然有跡可循。此演講的目的是呼吁人們重視野生動物保護,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演說在開頭和結尾分別點明目的,屬于典型的鼓動演說體,目的是說服聽眾加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演說主體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對當前保護野生動物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展開論述,在演說結尾面向未來呼吁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主體部分第一個問題的進展流程為situation—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第二個問題的進展流程為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solution。兩種結構的相似之處是都包含了情景、問題、解決方法和評價,其中解決方法從時態(tài)上來說是已實施過的解決方法,對于解決方法的評價都是積極正面的,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鼓勵更多人加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兩種文本進展流程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流程中各部分內容清晰明了,而第二種流程中的解決方法和評價是交雜在一起陳述的,這種變體類型對于考生來說難以區(qū)分,因而更加不容易找出信息點,翻譯起來難度更大。

      歸納起來,這篇典型的鼓動演說體的文本進展流程為:呼吁行動→情景—問題—解決—評價→問題—情景—解決+評價→再次呼吁行動。

      雖然主體部分的具體順序和組合不同,但可以清晰看出,這篇演講還是遵循了PS文本進展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演講著重描述了情景的嚴重性,進而引發(fā)人們的關注和行動;同時對非法捕獵者給予譴責(嚴重的負面評價),對人們已付出的努力給予高度正面評價,從而激發(fā)人們做出進一步努力,以達到語篇的交際目的。結合語篇的目的,有助于譯者對語篇邏輯和措辭感情色彩進行更好地預測和拿捏。希望今后遇到類似語篇時,這種PS語篇類型及其變體能夠幫助譯者更加準確快速地做出判斷,及時做出預測和推斷。

      4.4 語句結構和邏輯結構復雜的語篇

      CAII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漢譯英第二篇為領導人講話,主題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自然保護的關系,其文本結構如下:

      Situation:自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活動以來,我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務,同時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遭到破壞。

      Problem: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自覺和自然友好相處。人的發(fā)展必須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取得平衡。

      Solution 1:采取及時的補救措施……這個世紀我們采取了退耕還林的策略。

      Evaluation:使荒山荒地變成綠地。把修復環(huán)境作為今后工作的中心抓起來。

      Solution 2: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全面控制,營造節(jié)約型消費。

      Evaluation:實踐證明,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不是不可調和的。我們要走一條生產發(fā)展、人民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之路。

      這一篇發(fā)言比第一篇漢譯英材料略長一些,主要邏輯也較為清晰,考查的難點和重點在于二層信息結構比較復雜,書面語體文稿特征較明顯,長句難句、中文四字格的運用較多,因此對考生的語言轉換技巧要求較高。再返回語篇結構來看,全文基本上還是包含了PS文本結構常見的幾個部分,即情景、問題、解決和評價四方面,對各部分內部的二層信息組織方式暫不討論。問題以陳述句的形式提出,也可以說是提出了一個命題,即人的發(fā)展如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取得平衡。接著重點提出了兩條解決措施:一是退耕還林;二是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后對人們的行動給予積極評價,即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可以調和,今后要繼續(xù)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了解這種文本進展流程,對于考生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得分率,有重要意義。

      5 結語

      通過分析2016年CATTI二級口譯實務考試的4篇材料,論證了“問題-解決”文本進展流程在論述型語篇中的運用。主要有以下發(fā)現:

      第一,語篇知識是譯員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譯員在譯前和譯中對口譯任務展開預測與推斷,進而降低聽辨負擔,提高翻譯的準確度和及時性。

      第二,“問題-解決”文本進展流程在論述類口譯任務中有著廣泛運用,有利于譯員在聽力中構建源語信息的主要框架,確保翻譯的完整性。

      第三,“問題-解決”進展流程作為一個元邏輯,有多種變體。除包含問題和解決方法兩部分外,還可以包括背景、原因、評價等。解決方法與時態(tài)有著密切聯(lián)系,當解決方法已被采取,那么將出現積極或消極的評價。出現積極評價時,可能包含發(fā)言人的態(tài)度,需要注意用詞的感情色彩;出現負面評價時,又可能出現新的問題,進而呼吁新的解決方案,構成無限延伸下去的“問題—解決”邏輯模式。問題也可能未被解決或未能完全解決,那么發(fā)言人可能要詳細敘述問題的嚴重程度,發(fā)言以問題為主體,呼吁采取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第四,口譯語篇的語體特征對邏輯復雜程度有一定影響。一般即興或半即興的口語對話體文本進展流程相對簡單,突出問題和解決兩大主要信息,各部分主要信息之間相對獨立性較強。而將書面講稿以口語體呈現的獨白體邏輯更為復雜,提出問題和解決策略的表達方式往往更加間接,缺少提示詞,可能出現兩部分信息交雜在一起呈現的復雜表達方式,因此需要譯員付出更多的聽力分辨精力,因此語篇進展流程對于減輕譯員聽辨精力付出顯得更為重要。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將信息按重要性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信息時,每部分的一級信息作為一個意群,也有自己的進展方式,其邏輯類型更為多樣,如總分關系、因果關系、對比關系、列舉和舉例等。了解這些文本進展方式都有助于口譯中的預測和聽力理解。對文本整體的結構布局的研究,有更多細節(jié)還有待展開探討。

      [1] 蔡曉紅.跨學科的視野拓展口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1,(2):26-29.

      [2] 仲偉合.譯員知識結構與口譯課程設置[J].中國翻譯,2003(4):63-65.

      [3] 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5.

      [4] 王斌華.從口譯能力到譯員能力:專業(yè)口譯教學理念的拓展[J].外語與外語研究,2012(6):75-78.

      [5] 楊志紅,王克非.翻譯能力及其研究[J].外語教學,2010(6):91-95.

      [6] BELL A.The language of newsmedia[M].Oxford:Blackwell,1991.

      [7] NEUBERT A.Competence in language,in languages,and in translation[C].Schaffner C,Adab B.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0.

      [8] HATIM B,MASON I.Discourse and translato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9] 盧信朝.英漢口譯技能教程——聽辨[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12.

      [10]戴惠萍.翻譯專業(yè)本科生系列教材:交替?zhèn)髯g實踐教程(上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11]塞萊斯科維奇,勒代雷.口譯訓練指南[M].閆素偉,邵偉,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12]張筠艇.交替?zhèn)髯g教學中的記憶訓練[J].外國語言文學,2006(4):265-269.

      [13]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2002.

      [14]朱巧蓮,張楠.禮儀祝詞類口譯中預測作用的實證研究[J].上海翻譯,2009:53-57.

      [15]朱紅梅.口譯研究篇章語言學視角:譯員的語篇意識與會議口譯培訓[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16]2016年下半年CATTI二級口譯試題[EB/OL].[2017-04-16].http://www.gocatti.com/archives/3549.

      THE APPLICATION OF“PROBLEM-SOLVING”TYPED TEXTUAL DEVELOPMENT PROCEDURE IN INTERPRETING AND ITS VARIATIONS——A Case Study of Band 2 Interpreting Test in CATTI

      CUICan
      (School of Information&Business,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1191,China)

      The interpreter's knowledge of the text development procedures or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f a tex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his/her prediction,inference and even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meaning of the speech in that constructing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interpreting tex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discourse knowledge for interpreter's competence,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prediction and inference play in interpretation.According to the paper,themain function of textual competence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ediction and inference in interpret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main types of discourse and the wide use of"problem-solving"typed textual development procedures in argumentation texts,and discusses its variations in the light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of Band 2 Interpreting Test in CATTI,November 2016.

      knowledge of discourse;prediction and inference;text development procedure;Band 2 Interpreting Test in CATTI

      1673-1751(2017)05-0077-06

      2017-04-25

      崔璨(1983-),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口譯,筆譯理論與實踐。

      H059

      A

      猜你喜歡
      譯員口譯進展
      Micro-SPECT/CT應用進展
      會議口譯中譯員的譯前準備研究——一項基于上海譯員的問卷調查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口譯中的“陷阱”
      英語學習(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lián)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zhèn)髯g為例
      論機器翻譯時代人工譯員與機器譯員的共軛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譯員與翻譯企業(yè)的勞資關系及其和諧發(fā)展
      天中學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寄生胎的診治進展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進展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22
      锡林浩特市| 阜康市| 邵阳县| 睢宁县| 含山县| 汾西县| 台南市| 广宁县| 福建省| 宣化县| 同心县| 萍乡市| 奎屯市| 清涧县| 长葛市| 介休市| 陆丰市| 长治县| 英山县| 大兴区| 武清区| 汝阳县| 宁陕县| 丰县| 邢台县| 桓台县| 罗甸县| 靖州| 海盐县| 乐业县| 兴海县| 廊坊市| 平潭县| 蓬安县| 青海省| 家居| 武强县| 安陆市| 垫江县| 盐亭县|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