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隨著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會需要更多綜合素質高的法律人才。在法學教育中,實踐性教學既能促進授課教師不斷更新法學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綜合運用實踐性教學方法,實現(xiàn)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對于法學教育非常必要。
關鍵詞:理論實踐 案例式教學;診所式教學;模擬法庭
高等法學教育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型法律人才,綜合型法律人才應當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以及能力素質。能力素質通常包括: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即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和技能;熟練的業(yè)務能力,即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晰的思維能力,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正確的判斷力,要能正確的區(qū)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能正確區(qū)分違法、犯罪的界限;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即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冷靜思考。[1]傳統(tǒng)法學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夯實學生的法學基礎知識,但弊端明顯:一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老師為中心,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二是重理論教學,輕司法實踐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較少。因此,完善現(xiàn)行的法學教育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實踐性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作用包括:
一、進行社會調查,增進社會實踐的了解
開展社會調查,有利于學生深入經(jīng)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了解國情、民情,加強對我國司法實踐的了解。通過社會調查,可以訓練學生接受基本的法學思維和業(yè)務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認識、觀察社會的能力。學生通過調研,認真撰寫調查報告,增進了對社會實踐的了解。
二、開展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使學生通過對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一般的原理并借助這一原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借鑒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學法的經(jīng)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抽象的法學原理與概念運用于現(xiàn)實場景中,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基礎法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是要精心挑選案例。結合教學重點,針對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差異化教學。二是重點開展課堂討論。這是案例教學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要注意整體掌控,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與總結。三是整理歸納。經(jīng)學生的討論,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意見進行整理歸納,結合該案例的司法判定或理論界定進行講解,對有獨到性或創(chuàng)新性見解的學生進行肯定,同時要點出該案例討論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重難點。[2]
三、通過模擬法庭,考察學生學習成果
模擬法庭,是指通過教師選擇適當?shù)恼鎸嵃讣寣W生分別扮演其當事人、辯護人、公訴人、法官、訴訟代理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等角色,模擬法庭審理的一系列活動。模擬法庭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法學教學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是一種以模擬法院開庭審理的方式,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將課堂中所學到的法學理論知識、司法基本技能等綜合運用于實踐,活學活用,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育目的的教學模式。在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時,要做好三點。一是要選擇合適的案例。案例要有典型性與可辨性,讓學生在審判中充分發(fā)揮自己角色作用。二是做好庭審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熟悉法庭審判程序、收集證據(jù)資料、準備相關司法文書等。三是進行模擬審判,組織課后討論。模擬審判結束后,要組織學生對模擬審理各自發(fā)表意見,最后由授課教師進行講評。
四、借鑒診所式教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診所式法律教育,20世紀 70 年代初開始在美國興起。通過借鑒醫(yī)學院利用診所實習培養(yǎng)醫(yī)生的形式,由診所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案件代理、進行法律援助等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性法學教育模式。[3]在診所式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準律師的身份參與到真實案件中,親自參與并完成案件處理的全部過程。通過診所式教學,一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法律實務中認知自身知識的不足和漏洞,及時補正,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創(chuàng)造轉變。[4]二是通過成功參與司法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對法律職業(yè)的認同感,培養(yǎng)其責任心,有助于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三是可以使學生深化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診所式教學,學生可以錘煉司法職業(yè)技巧與方法。比如掌握司法程序、收集各種證據(jù)、法庭辯論中語言組織能力、書寫司法文書等。但是,診所式教學對法制環(huán)境、師資和資金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只有極少數(shù)在高等法學院校開展,推廣此教學模式,仍任重道遠。
五、充分運用畢業(yè)實習,夯實職業(yè)根基
在主要的實踐教學中,畢業(yè)實習是很重要,也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畢業(yè)實習是對學生在大學階段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檢驗,也是大學生在步入社會,正式工作之前最后一次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最好機會。通過實習,學生一是可以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培養(yǎng)同事之間團結互助的協(xié)作精神,全力做到學以致用;二是可以查漏補缺,認知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并補正,為進入社會工作或者進一步學習深造做好準備;三是可以增強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腳踏實地、嚴謹求實的法務工作作風。
總之,在法學教育中適當?shù)膶嵺`性教學方法進行組織和運用,是增強法學法律類相關專業(yè)學生法學法律認知及其基本實踐素養(yǎng)的一個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朱珍華.論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的完善[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6(4).
[2]施靜,劉飛.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理論法學教育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9(3).
[3]沈穎.淺議實踐性教學方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園地.2009(7).
[4]劉瑛.《勞動法》案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