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討論了高校英語口譯教學由“照本宣科”的“標準化教學”向“心口傳授”的“師徒制”改革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在該制度下,教師從“講師”到“師傅”的身份轉換為其帶來新的責任和挑戰(zhàn)。
【關鍵詞】師徒制 口譯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01-02
一、導言
英語口譯課程是英語專業(yè)學生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必修課,是一門高級的綜合課程,更是一門高級的技術課程。擔任口譯教學的老師一般需為相關的專業(yè)教師或有豐富口譯實戰(zhàn)經驗的教師。口譯教學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口譯技能或成為稱職的口譯。這樣一門課程,和其他諸如讀寫、聽口等以基礎能力培養(yǎng)作為任務的課程相比,專業(yè)性、技術性、職業(yè)性的特點更顯著。
而“師徒制”正是一種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各類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一種師生關系?!皫熗街啤庇伞皫煾怠比〈爸v師”,并在教學方式上,以“心口相傳”取代了“標準化的統一教學”,旨在對學生進行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職業(yè)環(huán)境。這樣的體制無疑和高校的口譯教學的任務和特點十分吻合。因而,很有必要將口譯教學中教師的身份和任務重新定義。本文將集中討論英語口譯教學向“師徒制”改革的合理性及該制度下口譯教師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
二、“師徒制”改革的合理性
實際上,口譯課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非標準化”,這點和傳統的綜合英語標準化課程有極大的差別。具體來說,教學方式和程序上,幾乎每位教師都有其極有個性的方式和重心。以市場上常見的教材為例,口譯教材的編者一般為有經驗和名望的口譯員出身,但所編著的各類教材的教學安排,基本上都大相徑庭。
另外,從教學效果上,不同教師培養(yǎng)下學生的口譯學習成果差異要顯著得多,且具有極強的“師承性”。以口譯筆記為例,每一位口譯員的筆記風格都不同,所使用的簡寫符號等也有顯著差異,但均明顯有其授業(yè)教師所用筆記的影子,在固定下來后,成為一種相對固定而獨立獨特的風格,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繼續(xù)傳承。
還有,學生(徒弟)的個人素質、潛力、強項也極其“非標準化”。教授學生口譯課程達成既定任務遠遠比教授普通的綜合課程有更多、更個性化的內容。因而,口譯教學根本就不是,也不能是“標準化教學”。對于英語口譯教學而言,教師所應做的遠非使用標準化教材采用標準化的方式講解標準化的內容,相反,教師個人的技術、態(tài)度、經驗、資源是這樣的課程的授課中心??谧g教師要做的是“師傅”而不是“講師”,要“心口相傳”而非簡單地踐行“標準化教學”的“套路”。所以,口譯教師應該認識到口譯教學“師徒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應該認識到維系這種師生關系所應肩負的責任和面對的挑戰(zhàn)。
三、“師徒制”改革的挑戰(zhàn)
1.技能傳授
“師徒制”下的口譯教學重心在于技能的傳授??谧g教學的重點絕不是簡單的詞匯和語法這類基礎知識教學,而是教師真實的口譯技能的傳授,例如:記憶技巧、筆記技巧、聽譯技巧、翻譯技巧等。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獨門的技術技能,幫助學生從簡單的語言使用者向熟練的雙語轉換者轉變。
2.經驗傳授
“師徒制”下的師傅的心口相傳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經驗的傳授。所傳授的經驗包括學習口譯的經驗,課后訓練的經驗,以及最重要的——實戰(zhàn)實踐的經驗。這樣的經驗絕非寫在書本中,也絕非可以標準化,這是“校園里沒有的知識”。
3.態(tài)度傳授
“師徒制”下的師傅對于徒弟的影響還包括人格上的影響。在傳授口譯中,徒弟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師傅的人格和價值,因而在心口傳授時,教師需要注意態(tài)度的傳授,包括學習態(tài)度、工作態(tài)度,甚至包括處世的態(tài)度,注意自身的言行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的影響。
4.人脈傳授
“師徒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脈傳授。師傅不光要傳授能力,也需向徒弟指明未來的求職就業(yè)和發(fā)展的方向和機會,并在能力范圍內,提供扶持和幫助。因口譯課程最終要培養(yǎng)實際的、職業(yè)的口譯人才,“師徒制”下的口譯教學需要教師提供這方面資源和助力。
四、小結
本文論述了高校英語口譯課程由“照本宣科”的“標準化教學”向“心口傳授”的“師徒制”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這樣的新制度下,教師從“講師”到“師傅”的身份轉換為其帶來新的責任和挑戰(zhàn),但也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教學理想。我認為,高校的教學改革當然可以落實在教學的技術上、方法上、思路上,但更深刻的改革在于強化教師的內心對于自我的認識和要求,及對于理想的追求。英語口譯課程“師徒制”改革無疑是一個有益的開始。
作者簡介:
么文浩,男,河北豐南人,廣西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譯、口譯、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