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實施,信息技術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技能,而且是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素質要求。在分析翻轉課堂內涵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究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主體;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3-0111-0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及進步,近幾年,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接受并能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實施。筆者對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該模式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簡單的描述,提出了一些自己淺顯的建議和策略,希望能對一線的信息技術教師有所幫助。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翻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知識接受過程和知識鞏固過程的翻轉。知識的接受不再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而是依靠導學案及微視頻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完成70%的知識學習,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下,能夠完成90%的知識吸收。知識的鞏固主要在課堂上完成,借助同伴的交流以導學案試題為核心,借助各小組的知識展示,以組間交流的形式促進知識的鞏固。二是知識學習主體的轉化。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新知識的解構和分析主要由教師來完成的方式,改為學生主體學習,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自主建構,發(fā)展學習能力。三是課堂學習內容和課下學習內容的翻轉。翻轉課堂的學習內容不再是新知識的認識和接受,而是學生在自我理解基礎上的知識鞏固和交流,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已經是學生自我解構過的舊知識。
二、翻轉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
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不容置疑的。一是由于翻轉課堂中的視頻短暫且精辟,每個視頻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播放完成,其涉及的知識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學生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二是由于有些視頻教師可以上傳在網絡上,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自主學習。三是翻轉課堂對知識的復習比較方便快捷,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及時根據視頻對學生進行必要提問,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三、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應用的有效策略
1.以導學案和微視頻引導學生展開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首要階段是知識的接受階段,這個過程是在課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學生思維和學習進度的引導。教師根據新課程內容制定導學案,引導學生展開關于新內容的自主學習。例如,在《信息的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信息搜集主題是家鄉(xiāng)的特色文化,導學案主要圍繞搜索關鍵詞的確定,搜索的主要信息,信息的篩選以及最終有效信息的確定等內容。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學習,并把搜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邏輯進行展示,上傳至公共享用平臺。借助教師的導學案,學生基本能夠展開關于新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大多數學生只能用百度進行搜索,百度上不能檢索到的信息,學生便不能解決。教師通過微視頻,展示百度上不能夠查找或者信息較少的資源,向學生推薦更多的檢索平臺以及檢索關鍵詞,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
2.以同伴交流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鞏固
翻轉課堂的核心任務是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鞏固學生已學知識,這個過程不是依靠教師的系統(tǒng)性講解,而是要借助學生的力量,借助同伴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分享,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例如,在《文字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已經能夠進行文字字體、顏色、字號、段落格式的設計,但是使用起來不太靈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本節(jié)課的教案,由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文字處理,這里面有教師復制粘貼的其他地方的文字,在格式上差異很大。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進行修改。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逐句逐段進行修改,有的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遇到格式不能夠調整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文字處理的其他功能,進行展示和探索。學生逐漸發(fā)現文本的全選功能,全選后先設置主體文本的格式,然后再設置內容較少的格式,這樣會節(jié)約時間。在修改文本前,需要先清除格式等,學生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發(fā)現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加靈活。
總之,我國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大力推廣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利用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切實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