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中國的教育方式和美國的教育方式不同,師生的關系不同。但對于未來社會,我們都需要培養(yǎng)對社會有貢獻的合格公民。基于這樣的不同和需要,中國的“正面管教在學?!表椖坑辛烁嗟谋就粱^程。
一、培訓流程本土化
為了實現(xiàn)培訓流程的本土化,我們變“要求”為“招募”,充分體現(xiàn)教師培訓意愿的自主化。
教師行業(yè)內(nèi)的師資培訓、專業(yè)發(fā)展培訓大多是由上級主管部門安排,教師被要求參加。教師缺乏參加的意愿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師的“不情不愿”成為影響培訓效果的重要原因?!罢婀芙淘趯W?!表椖吭谕七M過程中,采用在學校發(fā)布課程信息,讓老師們自愿報名的招募方式。這樣的方式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工作量、工作內(nèi)容、工作時間安排參加培訓的時間,做到了兼顧學習意愿和工作實際。二是組織不同學科,不同學校崗位上的老師一起來學習,給孩子營造360度平等尊重的關系環(huán)境。因為教育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責任,也是孩子們在學校內(nèi)接觸到的所有人的責任,包括各科老師甚至是保安、保潔大姐。三是這樣分批限額的方式激發(fā)了教師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促進了學校整體學習氛圍的增強,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這些優(yōu)勢的體現(xiàn)也是正面管教理論精髓的體現(xiàn),它表達了對每位教師的充分信任:相信大家都有學習欲望,相信大家可以在這樣的培訓中有所收獲。當老師們感受到這樣的信任,自然就會用行為進行回應。這也對建立相互尊重的學校氛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培訓內(nèi)容本土化
1.著眼長期有效,更新教師教育工具包
中美教育背景、文化背景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單純用美國的內(nèi)容來培訓中國的教師,獲得的挑戰(zhàn)可能大于收獲,還可能導致在培訓之初教師就產(chǎn)生抵觸情緒。為此,我們在培訓中,對老師們曾經(jīng)使用的教學工具不是單純的否定,而是著眼于長期有效,分析這些工具的使用給孩子們帶來的成長優(yōu)勢和不足。例如,在班級管理中,老師通常會直接告訴孩子該去做什么?“去收作業(yè)”“把門關上”“別打架”“好好說”等等。這樣的“告訴式語句”可能在短期內(nèi)提高了效率,但負面影響是孩子們自己不動腦筋思考,不用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有時學生產(chǎn)生的反抗情緒會破壞師生關系。當老師們看到了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帶來如此危害時,就會主動去思考該如何改變。這時, “啟發(fā)式提問”就容易被老師們接受。但是,他們還是會焦慮,擔心完全用“啟發(fā)式提問”取代“告訴式語句”是否可行?甚至有老師在扮演學生進行體驗時,覺得告訴式也挺好的,省得動腦筋想。這也可能正是一部分學生的想法。所以,我們在培訓時,會和老師們探討,其實“告訴式”和“啟發(fā)式”沒有哪個更好,它們可能會適用于不同的場景。當情況緊急的時候,“告訴式”可能快速有效。當我們關注孩子們?nèi)粘P袨榱晳T和思維習慣訓練的時候,我們倡導多用“啟發(fā)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逐步形成思考的習慣,同時把解決問題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學習承擔責任。
2.增強情感連接,練習致謝并相互鼓勵
教師是一個十分需要鼓勵的群體,同時,教師相互之間也十分需要鼓勵。但鼓勵是一種走心的方式,是對他們工作的看見和肯定。所以,我們在培訓時特意增加了這部分內(nèi)容,利用感激與致謝、鼓勵與表揚、鼓勵三部曲、鼓勵圈、鼓勵雪球大戰(zhàn)等方式,一次次讓老師們從同伴、同事和自己身上獲得鼓勵的滋養(yǎng),同時讓大家感受到鼓勵很重要,而且很簡單。只需要用心看見對方的行為過程,并表達感謝就是一種很好的鼓勵。一直以來,老師們知道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十分需要鼓勵的,但因為自己在成長和生活中并沒有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鼓勵,所以在應用的時候往往會錯把評價當作鼓勵,因而導致和孩子們情感連接的缺乏。通過這樣的培訓,讓老師們自己從鼓勵中學習如何鼓勵別人、鼓勵孩子,這讓他們和孩子們都十分受益。
三、培訓模式本土化
“正面管教在學?!表椖康呐嘤柲J阶円谎蕴脼榛芋w驗式。用更多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所有的老師一次次體驗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促進老師們對自己日常教育行為的反思。
“正面管教在學?!表椖康呐嘤柲J阶兣排抛鵀閲ψC恳晃焕蠋熀椭v師都可以有眼神的交流,在這樣的場域中大家更愿意交流分享。
“正面管教在學?!表椖颗嘤柲J街校處熁ブ鉀Q問題(THT)這一方式相當于學科教研活動。但學科教研活動研究的是知識教學,而THT研究的是孩子行為矯正的問題,從探索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到大家通過頭腦風暴提出合理建議。通過解決一個孩子的問題,幫助老師們增強了解孩子的能力,學習更多和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工具和方式。
綜上所述,通過“正面管教在學?!表椖颗嘤枺瑢崿F(xiàn)了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成長,進而促進了學校的整體提升。老師們在教授社會情感學習(SEL)課程中,自己也學習到了許多控制情緒、思考問題的方式,實現(xiàn)了對自己持久的培訓和提升,促進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共同成長;學生通過學習這樣的課程,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認知和健康的思維方式;家長們配合學校完成項目實施后,更能理解學校老師的工作,同時更了解孩子的需要,自己也掌握了更多的育兒工具,減少了親子關系中的挑戰(zhàn)。家長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更信任和支持學校。
(作者單位:慧育家一正面管教之家)
責任編輯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