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青在2017年3月9日《南方日報》撰文指出:不少人現(xiàn)在都有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國人漢字書寫能力差、寫字越來越難看的問題,也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今天,無論是研墨潤筆,或者拿硬筆書寫,在很多時候都已經(jīng)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鍵盤上敲打、在手機上按壓,已經(jīng)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常態(tài)”。從進步的角度講,鍵盤代替了一些書寫是發(fā)展的必然;然而文明的傳承和更新,也需要不斷回頭,重拾歷史精粹。在今天,書寫雖然不斷變換形態(tài),但從來沒有過時。只需要看看《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火熱,看看《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走紅,就知道在國人的心中,仍然還有著漢字和書寫的一片空間。
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雖然沒必要成為書法家,也不需要全部回到筆墨時代,但依然都需要正視書寫漢字的價值。如何讓漢字流行起來,讓書法普及起來,關(guān)鍵要從兩方面入手:從小學生教育開始,從課文選擇、書寫教育切入,讓孩子們體會漢字之美,避免文明斷層;同時應在傳播引導上下功夫,提升漢字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地位,讓大眾來體味漢字之精妙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