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宏博
摘 要:在聲樂教學中獨唱與合唱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從氣息訓練、起音訓練和共鳴訓練三個方面對獨唱與合唱的差別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為今后的聲樂教學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聲樂教學;氣息訓練;起音訓練;共鳴訓練
一、獨唱與合唱中的氣息訓練
(一)獨唱中的氣息訓練
當學員對聲樂教學中的呼吸了解比較深入之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好的歌唱發(fā)聲和技巧,是建立在深厚氣息功底上的。就是演唱者的每一次吸氣和換氣都能將氣息的深入和飽滿之后保持很長時間,從而這樣可以將音樂的句子唱得更加連貫和沉穩(wěn)。氣息飽滿,能夠演唱更加長的歌曲,所以要成為優(yōu)秀的獨唱演員對氣息的把握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氣息的學習也有這樣一個誤區(qū),很多人認為氣息吸得越飽滿越多,就會唱的越好,其實這也不準確,因為吸氣過多會導致肌肉過度緊張,反而對于演唱的效果起到消極作用。所以說氣息的吸入量以個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要適量和標準就好,能夠維持每一句唱歌所唱的長度就好。在獨唱表演中要結(jié)合所演唱歌曲的長短和節(jié)奏的快慢,以及高低音量的大小來控制氣息的吸入量和運用程度,運用的恰當才能演唱的更加輕松自然。在吸氣過程中要和副力量的配合,才能使氣息吸收的更加深入,這樣的氣息才能為接下來的演唱積蓄力量。我們經(jīng)常能夠感覺到歌唱家的表演時有著強大的氣場,對氣息的支持和運用能夠恰到好處,因為要在演唱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對于吸氣的技巧,“打哈欠”是一個恰當?shù)谋扔鳎梢宰尯韲颠m度放松,軟腭和硬腭提起,當喉嚨被完全打開,暢通無阻的時候,氣息就很自然地吸入了。
(二)合唱中的氣息訓練
呼吸在合唱中同樣重要,氣息的控制也是合唱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在整個的合唱團隊中只有每一個隊員的呼吸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才能使整個合唱,唱出最美妙的聲音。大合唱與獨唱不同的合唱,要考慮到集體的呼氣和吸氣整體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對于吸氣來說,如果合唱的隊員要在同一時間發(fā)出同一個音,那么所有的合唱隊員就要在同一時間集體呼吸,這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指揮,而且還需要隊員們集中注意力善于觀察。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吸氣的準備做到一致狀態(tài),才能保持同步。對于合唱來說是否能保持一致非常重要,只有氣息完全一致的依據(jù)才能完美的演唱,后續(xù)才能順利的進行。最終整個作品才能得到完美的演繹。所以說合唱的第一句是整部歌曲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兒用在這里是非常準確的。
要保持呼吸集體呼吸一致,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當合唱團在舞臺中間站好,指揮員指揮手勢準備,這個時候合唱的每一名隊員都要進入狀態(tài),要緊緊地觀察指揮員的指揮棒。演唱隊員的站姿也很有講究,要雙腳緊緊的抓住地面像樹干一樣挺拔,這樣才能發(fā)出穩(wěn)定的聲音。身體要站直,要保持適度的緊張,但也不要過度的挺胸,要放松肌肉,但要站立端正。在吸氣時切記不能端著肩膀,端著肩膀吸氣仿佛已經(jīng)氣息飽滿,但其實并沒有沉入丹田,只是浮在胸腔之上,這樣是發(fā)出的氣息并不能渾厚和穩(wěn)定。在合唱中,吸氣和換氣的統(tǒng)一是需要一定時間磨合和訓練的,訓練的方法是教練讓隊員們練習吸氣,力求讓大家在同一時間完成規(guī)定動作,在換氣中同樣需要整體合唱團的每一個隊員不斷地磨合和訓練,最后形成默契,這是非常寶貴的。
二、獨唱與合唱中的起音訓練
(一)獨唱中的起音訓練
在獨唱的企業(yè)訓練中,本文主要介紹弱起音和硬起音兩種。弱起音主要多見于節(jié)奏舒緩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在一開始氣息也要準備充分,但是要緩緩的流出,類似于民族聲樂里聲斷氣不斷的感覺。在演唱時要保持氣息在自己的聲音之前,可以先放掉一些氣息,讓氣息先行出來,然后再發(fā)出聲音,這樣能夠保證聲音的質(zhì)量。在日常的聲樂教學中要注意對氣息的訓練,如果我們先吸氣,然后再直接就放聲說話的話很容易感受到氣流通過麥克風的聲音。這樣不僅破壞了歌曲的連續(xù)性也破壞了歌曲本身的氛圍,而如果我們緩慢的放棄就不會有最開始發(fā)出的聲音。所以練習好軟氣息聲樂的一項基本功也是演唱的基礎(chǔ),軟氣息能夠讓發(fā)聲者更科學地進行氣息轉(zhuǎn)換,使演唱歌曲更加連貫優(yōu)美。
(二)合唱中的起音訓練
在合唱中,要把握正確良好的起音,良好的基音和正確的擴大音量。在聲樂合唱中,在聲樂中合唱團體一致的起音,是建立在正確的呼吸之上的。對于合唱的氣氛也有軟起、硬起之分,軟起又叫做舒起,硬起又叫做激起,硬起音是基礎(chǔ)是整個樂團聲音一致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在聲樂合唱教學中,起音是否同步是衡量一個合唱團隊的最基本的標準。因為合唱具有著集體性,所以起因必須是一個完整一致的整體。用硬起音在合唱中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隊員之間相互支撐,會產(chǎn)生比較好的效果,所以硬起音對于起音的同步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合唱中,要想獲得較好的起音效果,合唱隊員要有一致的呼吸節(jié)奏,所以當每個隊員在單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借鑒軟起音的訓練。另外在合唱中,指揮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合唱隊員要聽從指揮的步驟和節(jié)奏,努力配合和練習。在合唱的聲樂教學訓練中,可以從音頭開始訓練,然后就短音的練習,采用短唱的方式逐步加大,循序漸進,最后進行長音的練習。對于單音節(jié)和有要點的音節(jié)要有爆發(fā)力,達到唱、聽與歌詞本身的意境相同一。
三、獨唱與合唱中的共鳴訓練
(一)獨唱中的共鳴訓練
獨唱中的共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胸腔共鳴、頭腔共鳴、口腔共鳴。獨唱演員在演唱一首作品時對于發(fā)音的共鳴是獨立的,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于 音樂作品的理解來處理,聲音的共鳴。我們在觀看音樂節(jié)目的時候可以看到不同的歌唱家唱同一首歌也有著不同的共鳴效果,因為獨唱者可以根據(jù)自己對于歌曲的理解來從容的控制共鳴腔體的想多和力度,在不同中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胸腔共鳴是聲樂演唱共鳴的基礎(chǔ),不論我們演唱哪一個音調(diào),胸腔共鳴都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撐作用。簡單來說,即使我們的聲帶發(fā)出震動,那么胸腔的氣柱也一定會跟著一起震動,這就是胸腔共鳴最直接的表現(xiàn)和感受。在歌唱中女高音和男高音,通常更能震撼和打動聽眾的心,主要是因為高音區(qū)更具有穿透力,更加嘹亮,震感更強。但是,再高的音調(diào)都會運用投頭腔共鳴來增加藝術(shù)感染力,因為頭腔共鳴可以有效地表達情意,烘托藝術(shù)氣氛,所以更能夠很好的運用頭腔共鳴可以得到更最好的聲音質(zhì)量,減少聲帶的損傷??谇还缠Q在聲樂演唱中,雖然不像頭腔和胸腔那樣重要,但它也體現(xiàn)了一個,演唱者語言方面的基本素質(zhì)。如果演唱者在演唱中過多的使用了口腔共鳴,就會出現(xiàn)聲音發(fā)扁發(fā)白的現(xiàn)象,違背了最開始美聲的唱法,這就不能帶來聲音的美感。所以演唱者將三腔共鳴更好的運用才能使唱歌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和最動聽的聲音。
(二)合唱中的共鳴訓練
合唱中的共鳴腔體與獨唱不同,合唱要求全部的合唱隊員有一個一致的完整的共鳴單位,每一個合唱演員的共鳴都要顧及全體和全局。所以合唱是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是配合的成果。因為每個人的音質(zhì)都有所不同,所以要求合唱隊員在選拔的時候就要堅持水平較高而且盡量選擇同一水平的合唱隊員組成合唱隊。而且在合唱中要求每一個隊員都能夠及時的,聽到其他隊員的聲音,以便調(diào)整自己的共鳴腔體科學的運用自己的聲音腔調(diào)使聲音配合更加和諧優(yōu)美。合理的運用共鳴腔體可以使聲音更加優(yōu)美和樂感更強,所以無論獨唱還是合唱都要重視對共鳴腔體的訓練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楊茜.從高師聲樂教材演變淺議高師聲樂教學發(fā)展[D].西安音樂學院,2016.
[2]全蕾莉.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探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6.
[3]李曉貳.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J].當代音樂,2016(03):12-18.
[4]蘇麗麗.SPOC理念下的聲樂教學論課程教學模式設(shè)計[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02):114-118.
[5]吳靜.回到原點——重提口傳心授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音樂,2016(03):19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