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發(fā)展,中韓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方面都加強了交流與合作。為探究兩國在教育上的共通性,本文旨在通過案例分析,從社會教化、學校教育、家庭教養(yǎng)三方面研究其對韓國中小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本文案例是筆者在韓的教學實錄,所以案例分析中筆者就中韓兩國中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了對比,以期探究韓國中小學生的教育方式對我國中小學生思想行為教育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韓國;中小學生;思想行為;案例研究
H195.3
行為方式是思想觀念的外化表現(xiàn),思想觀念的形成受各方面教育影響。中小學生處于成長期,心理上具有變化快、可塑性強、接受教育最佳等特點,所以中小學生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們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過案例分析韓國中小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來了解其思想觀念,從而研究出韓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案例分析中,以中國教師的視角結合國內中小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xiàn),對兩國情況進行對比,以期探究韓國中小學生的教育方式對我國中小學生思想行為教育的有益啟示。
中小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社會教化、學校教育、家庭教養(yǎng)三方面展開。下面我們通過案例來分析各要素對韓國中小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注:本文案例來自韓國全羅北道某郡漢語冬令營生活實錄,共有中小學生62名。)
一、社會教化方面
案例1. 漢語冬令營的課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講座,這里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小學3到6年級,初中生不到10名。令中國教師驚訝和佩服的是,消防隊老師提問的很多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出來,包括救援措施和自救措施。通過了解得知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視公益廣告、網(wǎng)絡以及公共場所的宣傳海報獲得這些知識。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宣傳媒體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媒體對中小學生實施有益教化,則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案例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反映出韓國充分利用社會宣傳實現(xiàn)了對中小學生的有益教化。韓國公益廣告的趣味性、文化場所宣傳的普及性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小學生的思想行為。筆者也曾在國內某縣級市的小學擔任過輔導教師,在與學生談論安全知識時,大多學生表現(xiàn)不了解、不關心、覺得安全問題離自己很遙遠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國內在利用社會宣傳影響中小學生思想行為方面有待加強。
二、學校教育方面
案例2.冬令營5個漢語班舉行‘中國風教室評比活動,中國教師考慮評比性,便按自己想法一一裝飾,在遇到臉譜個數(shù)分配的小問題時,問韓國教師的意見,沒想到韓國教師認真地召集所有學生過來,向他們介紹情況,問他們的意見,還給他們商議時間。經(jīng)過小學生們的“發(fā)言、討論、商議”,最后派出一個學生代表說出了“決策”結果。
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主要是通過教師實現(xiàn)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風格不同,學生所呈現(xiàn)的特點不同。美國心理學家?guī)鞝柼亍だ諟氐热搜芯勘砻鳎好裰餍凸芾盹L格的教師教育出的學生具有完成目標一致性,行動積極性、主動性,很少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等特點。案例中,韓國教師在面對有關班級決策的小問題時都會征求并尊重學生們的意見,而學生們也有行使權利的意識,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民主性教育滲透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公民意識,便于今后行使民主政治權利。筆者發(fā)現(xiàn),國內的中小學教育大多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公民性教育,未能充分將公民性教育內容的普及和實踐貫穿到教育內容中去,如民主權利的行使、公民義務的履行等。
三、家庭教養(yǎng)方面
案例3.漢語冬令營入營第1天,一樓大廳入住登記處。媽媽走在前面,男孩提著皮箱跟上,辦理完登記,媽媽說:“能找到217房間吧?你自己看著辦吧?媽媽走了?!彼f:“恩。”媽媽轉身走了,男孩干脆地提著皮箱小跑著上了樓梯。
陳永勝在《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一文中,運用了大量的調查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家庭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獨生與非獨生家庭結構、家長的文化素質與教養(yǎng)方式對中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直接或潛在的影響。而且根據(jù)鮑姆寧的研究,專制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下的學生具有容易消極、被動、依賴、做事缺乏主動性等特點,放縱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下的兒童多表現(xiàn)為任性、自私、無禮、獨立性差等,而民主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下的兒童多活潑、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等。案例中的韓國媽媽對男孩的“放手”教育可見韓國家庭教育的民主性,注重培養(yǎng)孩子生活的獨立性。而筆者在國內開學第一天看到的景象卻是:爸爸媽媽拎著大包小包在前喊,爺爺奶奶在后提著水杯和零食催,而中間的“小皇帝”、“小公主”學生吃著零食慢騰騰。中韓送孩子上學景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中韓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導致孩子的思想行為表現(xiàn)不同。國內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需要適時大膽地給予孩子自主權,放手讓其實踐,培養(yǎng)其獨立自主的意識。
四、結語
中小學生作為受教育階段的社會個體,其思想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教化、學校教育、家庭教養(yǎng)的影響。本文通過案例分析韓國中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得出韓國面向中小學生進行教育的有益啟示。社會教化上,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宣傳媒體進行知識普及,拓展中小學生知識廣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學生各方面的意識,培養(yǎng)其應對事件的能力。學校教育上,教師將公民性知識內容的普及和實踐貫穿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給予中小學生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公平民主的權利意識。家庭教養(yǎng)上,父母采用適時“放手”的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在生活上給予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永勝.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J].山東青少年研究,1995,02.
[2]趙麗霞.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基本道德品質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07
[3]靳義亭.論中韓兩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4]冉乃彥.小學生道德學習中教師的作用[J].中國德育,2007,02.
[5]李軍蘭、施文海.中韓兩國小學道德教育比較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6]岳珂.中韓兩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比較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郝永冰(1990.7-),女,山東省聊城人,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山東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