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松
首次聽省級專家報告,市教研員問我的感覺,我只說了兩個字:“挺好!”報告我多數(shù)沒聽懂,實在說不出什么。參加一些教研活動時,老師們應該有相同的感覺。高大上的理論與教學實際存在一定距離,有時活動沒結束老師們就坐不住了。
老師們最歡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研活動,更愿意結合具體的經(jīng)驗方法學習理論,不愿接受照本宣科式的理論灌輸。沒有理念支撐的技巧固然難以提升,沒有方法支撐的理論也是不知所云。就像《九陰真經(jīng)》,上冊是武功是方法,下冊是心法是理論,只學上冊上不了檔次,只學下冊也打不了人。
原來的教研活動我都先開兩節(jié)公開課,再談一些想法理念。后來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老師們對經(jīng)過包裝的公開課并不認可,認為不是常態(tài),不相信每節(jié)課都能上成公開課水平,有人甚至會在背后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說了你不信,我就做給你看。我開始自己先上觀摩課,不試講也不提前和學生接觸,讓老師們看我想法的真實體現(xiàn)。
我曾在全區(qū)推廣課前讓學生做幾道基礎題,這種做法既復習舊知,又為新課做準備,是非常有效的組織教學手段。但老師若隨即集體講解,不利于了解把握學情;課后批閱,又增加工作量;讓優(yōu)秀生批改,會耽誤他們的學習。這一做法的推廣一直處于尷尬境地,很多老師只是在我去聽課時才偶爾使用。后來我在聽課時發(fā)現(xiàn)了孫啟霞老師獨特的處理方法。新接了一個班后,發(fā)現(xiàn)有位學生由于基礎差,喪失了學習積極性,上課根本不學,她靈機一動,將批改任務交給他。沒想到他很受鼓勵,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注,重新點燃了學習愿望。孫老師說他不光認真批改,而且讓同學改錯后,還一份不少地收回,仔細地按全對、錯一道、錯兩道、全錯分類整理好交給老師。開始老師還提供答案,后來他干脆從幾位優(yōu)秀生的練習中自己找答案。由于批改過程精神高度集中,相當于復習了幾十次,無形中他已經(jīng)學會了。
我感覺此計甚妙,這就是教學相長啊,便馬上向全區(qū)推廣。為減輕一位后進生的工作量,也讓更多的后進生得到轉(zhuǎn)化機會,我建議增加到3人左右參與批改,保證每人批改20份左右,并指定幾位優(yōu)秀學生做助理,幫助確定答案。
由于沒看到直觀效果,愿意嘗試或采用這一做法的老師仍舊屈指可數(shù)。我就在一所偏遠鄉(xiāng)鎮(zhèn)中學組織了一次教研活動,選最弱的班,親自上課給大家看。我請這個班的數(shù)學老師推薦兩位學習最困難的學生。他說班里有兩個學生從小學開始,上課就一直趴著睡覺,什么也不學。我說就他們兩個。我找到這兩個學生,請他們在同學們完成課前練習后幫我收一下,他們很無所謂地答應了。收齊之后,我把事先準備好的詳細答案交給他們,用商量的口吻說:“幫我批改一下吧?!”他們很困惑地看看我,勉強答應了。由于當堂學習內(nèi)容一點兒不會,他們干脆就在課上批改,交給我時,我習慣性地隨口說:“錯了的發(fā)下去讓他們改錯,誰不會就給他講講?!彼麄兎浅T尞?,不約而同地笑出聲來:“我倆給他們講?”這才意識到,我把他倆誤當成課代表了,但話已出口不便收回,就將錯就錯:“試試吧?”他們真的去講解了,因為標準答案都背得很熟,效果很好。這對受指導的學生刺激很大,因為這樣的事情從未有過。
這節(jié)課讓老師們信服,也愿意嘗試了。王長江老師說,用了這一方法,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也能考74分。我很震驚,因為他剛接過這兩個差班一個學期。欒翠蘭老師介紹,有道題的答案是“x1=0,x2=2”。負責批改的同學說全班只有17人全對,可沒過多久他又回來找老師:“我想x1=2,x2=0也對?!彼娴倪M步了!
教學實踐中,千變?nèi)f化的課堂生成發(fā)展了原有的經(jīng)驗,提升了我的認識。這樣于人于己都有利的教研活動,何樂而不為?教研活動中,教研員下水,老師們才能上岸。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源頭活水才得渠清如許,閉門造車、想當然耳的教研活動是不會真正走進教師的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