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大港中學 蒯忠山
著眼學生實際 動靜結合走進“Welcome to the unit”
——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三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為例
江蘇省大港中學 蒯忠山
本單元主要圍繞古代文明(ancient civilizations)展開。本節(jié)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1.描述和了解課本中四幅古代文明建筑的圖片(the Statue of Zeus, the Taj Mahal, the Hanging Gardens, the Potala Palace);2.談談其他的古代文化遺產;3.討論文化遺產的保護。
《牛津高中英語》;模塊;課例;聽說能力
就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言,由于學生缺少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及相關話題的認知缺失,以上三部分操作起來難度較大。為此,筆者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增加了questionnaire、debate等環(huán)節(jié),旨在貼近學生實際、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教材內容重新加工,使任務難度符合學生實際。采用先聽后說或先讀后聽,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動靜結合,實現(xiàn)有意義的互動。同時,筆者充分考慮了各項任務的階梯性和邏輯性,在層層推進、緊密相連的任務鏈中既有相對靜止的思維訓練,又有動態(tài)的小組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Step one: Warming-up---do a questionnaire
如:The Terracotta Warriors is in the city of _______.
A. Beijing B. Nanjing C. Zhengzhou D. Xi’an
通過這樣一個問卷,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興趣,為進入正題做好鋪墊。特別要說明的是筆者在此環(huán)節(jié)最后的問卷設計:
The following two bronze statues in the shape of the heads of a rabbit and a rat are now in _______.
A. France B. Russia C. Italy D. China
此設計的目為:由兔首、鼠首引出文化遺產;通過對兔首、鼠首的歷史由來的了解及由此引起的熱點話題(兩件文物在法國被拍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初步喚起他們冷靜的思考和討論。
Step two: Brainstorming
(1)What are the four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 and what is the most famous structure in each of them?
(2)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通過四大文明古國及其代表性建筑的設問,過渡到文中四幅圖片,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為下面的任務呈現(xiàn)做好準備。
Step three: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practice
(1)關于the great pyramids
播放一段介紹金字塔的錄音,然后讓學生根據錄音判斷statement的正誤:
It took 200 thousand people and over 10 years to build the great pyramid, whic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錄音原文:It took 100 thousand people and over20 years to build it. 所以上面的statement 是錯誤的。
(2)關于the Taj Mahal
先呈現(xiàn)一段泰姬陵的文字介紹,再播放一段錄音,讓學生根據事先的閱讀辨別出聽力材料中的錯誤。
(3)關于the Hanging Gardens
設問:Why do people call it “the Hanging Gardens”? 接著播放一段相關聽力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獲取問題答案(Because it was built on the roof of a building, which is surrounded by trees and fowers.)。
(4)關于the Statue of Zeus
先呈現(xiàn)一段關于宙斯神像的文字介紹:
The Statue of Zeus is the statue of the god in whose honor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At the time of the games, wars stopped, and athletes came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celebrate the Olympics and to show respect for their king of gods—Zeus.
然后讓學生填空:
The Ancient Greeks held the Olympic Games in _________ of their king of gods. (honor)
設計說明
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圍繞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調整和改編。通過文字和語音的形式給出不同文化遺址的介紹,找到了課本信息面狹窄和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之間有機的契合點。同時,聽、讀、寫相結合的任務設計將學生適時地帶入靜態(tài)的思維活動中,動靜相結合,訓練了學生獲取關鍵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構建了促進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達成的關鍵平臺。
Step four: Discussion
(1)Do you know there is any cultural heritage in our hometown?
(2)Is it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Why or why not?
(3)If it is necessary,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設計說明: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入手設計任務,激發(fā)學生興趣。討論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措施建議,從學生的實際啟迪他們的思維。小組合作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頭表達能力,進而分享各自的智慧,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同時,為下面的debate(辯論)環(huán)節(jié)完成素材和思路的初步準備。
Step five: Debate
Is it necessary to take the two bronze statues back home?
設計說明:
基于前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這樣一個學生辯論任務的設計,在空間上把學生拉回本節(jié)課開始對于 the two bronze statues(兔首、鼠首)的討論,使得課堂教學設計的邏輯形成有機的整體。同時,通過辯論中的觀點碰撞引發(fā)了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靜態(tài)的思維活動和動態(tài)的小組合作賦予互動實質意義。
Step six: Summary
基于前面的辯論,教師問了下面一個問題:
Where were the two bronze statues robbed?〔Yuanmingyuan Garden(圓明園)〕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立即呈現(xiàn)圓明園遺址的圖片,接著又呈現(xiàn)代表我國經濟建設巨大成就的建筑圖片:水立方、鳥巢、上海浦東新區(qū)。然后,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
How are you feeling when comparing these pictures?
在學生充分表達感受之后,教師做了以下總結,并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is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show our confdence and to protect the pride of nation!
始料未及,當教師讓學生讀第二遍時,有幾個學生站了起來,并且在他們的感染和帶動下,全班同學站了起來。教師也被感動了,于是讓學生大聲朗讀第三遍。
設計說明:
此環(huán)節(jié)在于升華主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貫徹和實踐新課程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要求。
Step seven: Homework
Write a short passage on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設計說明:
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如何保護文化遺產的文章,完成對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鞏固。同時,本節(jié)課主要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三方面的能力,增加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得對學生的英語技能訓練更全面。
2.1 教學設計要著眼于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中心
筆者在進行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時,著眼于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合理地借助多媒體,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補充、刪減和挖掘,不僅是“教教材”,而且是“用教材教”,使得教學任務的設計符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英語能力。
2.2 教學過程需要動靜結合,實現(xiàn)實質互動
有效的聽說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更離不開生生互動,最重要的是生成有實質意義的互動。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為主要目標。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話題為中心,進行情景互動的原則,讓學生在話題情景中帶著明確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同伴合作,活動追求意義的表達。同時,筆者以階梯性和邏輯性較強的任務設置,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或小組互動中面對的問題逐步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需要進行積極的靜態(tài)思維活動,進而實現(xiàn)信息分享、思維觀點的碰撞,決非異口同聲地作答或表現(xiàn)為“散亂的活躍”。真正做到動靜結合,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3 英語教學中適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意識。筆者利用本節(jié)課使學生了解了古代文明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的擴展和延伸,自然升華主題,讓學生在觀點交流和思維碰撞中得到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最終,始料未及卻又必然的是學生在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中油然“站”起一股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唐莉. 2014.《牛津高中英語》的文化內容分析[D]. 揚州大學.
王燕子. 2011.《牛津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導入[D]. 南京師范大學.
許敬霞. 2011. 英語教材的系統(tǒng)性評價[D]. 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