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梅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在胃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進行胃鏡檢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胃鏡檢查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經對比分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實行心理護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因此,值得在臨床檢查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 心理護理 胃鏡檢查 應用效果
胃鏡檢查,指利用胃鏡,觀察患者的十二指腸球部、胃及食管的黏膜狀態(tài),同時,完成活體細胞學及病理學檢查的過程,屬于常規(guī)檢查手段,安全可靠,其適應證,主要包括:(1)上消化道癥狀;(2)由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無法確定病變,或鋇餐檢查結果錯誤的患者;(3)急性或慢性上消化道出血;(4)存在隨訪性病變,例如:胃潰瘍等;(5)胃癌普查;(7)適用于胃鏡質量的患者,例如:胃內異物等[1]。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心理護理在胃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進行胃鏡檢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其中,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最大者71歲,最小者23歲,平均年齡為(42.1±2.5)歲;②觀察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22歲,平均年齡為(43.6±2.1)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價值。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胃鏡檢查護理方法,即:于胃鏡檢查前1日,告知患者具體的檢查時間,同時,于胃鏡檢查前12小時內,禁止進食,于胃鏡檢查前4小時內,禁止飲水。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即:
1.2.1 心理干預
結合相關資料發(fā)現,我國大部分患者缺乏基礎的疾病知識,或不熟悉就醫(yī)環(huán)境,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2]。因此,要求相關醫(yī)護人員,營造良好的醫(yī)療氛圍,積極與患者溝通,講解胃鏡檢查的原理,指導患者完成檢查,緩解患者的緊張感,增強患者的依從度,例如:胃鏡插入時,禁止頭部轉動,主動配合吞咽。同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鼓勵患者,正確認識胃鏡檢查。
1.2.2 細節(jié)護理
要求相關醫(yī)護人員,于檢查開始時,幫助患者擺正體位,指導患者戴好牙墊,扶住患者的頭部,減少晃動,同時,實時觀察患者的反應,一旦患者精神過于緊張時,醫(yī)護人員可靈活轉移其注意力,例如:觀察胃鏡圖像,有利于放松患者的身心,減少胃鏡檢查的不適感。
1.2.3 健康教育
要求相關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或患者的陪同家屬進行溝通,完成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喉嚨疼痛或腫脹為正常現象,適量飲用溫水,逐步調整膳食結構,注意忌口,有利于消除疼痛。
1.3 判定標準
要求相關醫(yī)護人員,以我院自行研發(fā)的胃鏡護理調查問卷為基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3]。其中,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x+s)為計量資料,兩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比較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對比分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4.51%,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實行心理護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具備顯著價值作用。其中,胃鏡檢查,屬于常規(guī)檢查手段,安全可靠,其適應證,主要包括:(1)上消化道癥狀;例如: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及體重下降、呃逆、噯氣、哽噎、吞咽不適、反酸、胃部灼熱、胃痛、胃脹與上腹部不適。(2)由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無法確定病變,或鋇餐檢查結果錯誤的患者;(3)急性或慢性上消化道出血;(4)存在隨訪性病變,例如:術后胃癥狀、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及潰瘍病等;(5)胃癌或食管癌普查;(7)適用于胃鏡質量的患者,例如:食管賁門過于狹窄、胃息肉及胃內異物等。
然而,從現階段我國胃鏡檢查的水平來看,受傳統(tǒng)因素影響較為嚴重,仍處于粗放型階段,對于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程度不足,胃鏡進入時,極易造成患者嘔吐、惡心及疼痛,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對于胃鏡檢查存在心理障礙,產生害怕緊張的心理,造成患者的血壓升高,增加胃鏡檢查的風險性[4]。因此,要求相關醫(yī)護人員,堅持以患者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實行心理護理,講解胃鏡檢查的原理,指導患者完成檢查例如:胃鏡插入時,禁止頭部轉動,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的緊張感,增強患者的依從度,及時消除患者的檢查疼痛。
綜上所述: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實行心理護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因此,值得在臨床檢查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焦京霞.心理護理在胃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15(08):248-249.
[2]許曉.心理護理在兒童胃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內科,2015,01(10):138-139.
[3]諸葛瑋瑋,潘爽,郭彩秀,劉納新.舒適護理在胃鏡檢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29(53):136-138.
[4]李建平.舒適護理在胃鏡檢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4,18(36):2867-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