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勝瑞
【摘 要】 目的:探討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梗塞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本院診治的腦梗塞后遺癥患者90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給予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對照組(P<0.05)。結論: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梗塞后遺癥效果顯著,安全有效。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 針灸 腦梗塞 不良反應
腦梗賽后遺癥恢復速度較慢,主要與血脂、血壓、血糖以及血液黏度相關,臨床致殘率以及致死率較高,患者一般表現(xiàn)為四肢僵硬、麻木、口吃不清或偏癱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相關研究顯示[1],中醫(yī)治療此病歷史悠久,中藥以及針灸治療效果良好,患者恢復速度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選取于本院進行診治的90例腦梗塞后遺癥患者做為研究對象,觀察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此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診治的腦梗塞后遺癥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納入標準:①經(jīng)西醫(yī)影像學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腦梗塞后遺癥;②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相關標準:主癥: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能自理。次癥:面色痿黃,舌紫苔白,脈細澀;③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具有精神方面疾病或長時間昏迷者;②身體極度虛弱者;③具有其他重大器質性病變者;④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將其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55~82歲,平均(70.56±6.23)歲;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8~85歲,平均(71.80±6.9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給予患者阿司匹林(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0354)口服治療,根據(jù)患者病情適當調整藥量;觀察組給予中藥方劑配合針灸治療:給予患者中藥湯劑補陽還五湯口服治療,組方:黃芪100g、當歸6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紅花3g、桃仁3g,水煎服,7天為一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對組方進行加減。同時給予針灸治療:針刺患者手三里、曲池、百會、四神聰、攢竹、三陰交、足三里等穴,留針30min左右,定時給予捻轉補瀉法,一日一次,7天為一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判定。痊愈:患者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顯效:患者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等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無效:患者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等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者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痊愈)/總例數(shù)×100%。
1.3.2 不良反應: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頭暈頭痛、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例數(shù),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頭暈頭痛者2例,嘔吐者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頭暈頭痛者5例,嘔吐者2例,腹痛者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2%,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塞屬中醫(yī)“中風”范疇,以口舌歪斜、言語不利以及四肢麻木為主要表現(xiàn),中醫(yī)治療此病歷史悠久,其認為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3]。相關研究顯示[4],目前此病一般為西藥治療,副作用較大,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不佳。補陽還五湯作為治療此病的常用基本方劑,在臨床應用廣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體現(xiàn)出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此病顯著的優(yōu)越性。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為君,行氣活血,使氣血通暢,當歸為臣,活血養(yǎng)血,以助君行脾胃之氣,赤芍養(yǎng)陰活血、地龍化瘀通絡,川芎行氣,紅花、桃仁活血化瘀,四藥為佐,共助君藥行氣通絡,諸藥聯(lián)合,主治氣虛血瘀,有行瘀活血、補氣通絡之效[5]。治療期間根據(jù)患者病情適時調整藥量,使藥效得到最大發(fā)揮,君臣相輔,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輔之針灸治療,百會歸屬督脈,為各經(jīng)脈氣匯聚之處,刺之可通達陰陽,調節(jié)陰陽平衡;四神聰主理頭風目眩,為百會穴前后左右各一寸處,可助百會通經(jīng)活絡;手三里可通經(jīng)活絡,調理脾胃;曲池為津液聚合之處,針刺此處,可有效緩解四肢麻痹;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位于眉頭險中,可阻足太陽濕冷之氣上行于腦,保證腦部血氣通暢;三陰交為足太陽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三經(jīng)交匯之處,可健脾益血、安神調肝。足三里主理脾胃三焦之氣,統(tǒng)計活絡,諸穴聯(lián)合,有通經(jīng)活絡,扶正驅邪之效。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梗塞后遺癥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預后效果,且安全有效,副作用較低,在臨床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由于本研究例數(shù)較少,受研究方法以及地域環(huán)境等限制,依舊存在不足,還需以后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張艷,李密,周麗雅.中西醫(yī)結合與心理療法治療腦梗塞后遺癥70例療效觀察[J].甘肅醫(yī)藥,2013,32(7):505-50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2.
[3]曹建國.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中風病半身不遂的臨床辨識[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9):197-198.
[4]劉彤,李振強,孫尚斐,等.補陽還五湯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療效觀察及運動功能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5,(6):83-83,82.
[5]黃娟秀.補陽還五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研究[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