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要:構建教學情境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智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構建;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06-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獲得高效,必須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用有效教學情境構建高效課堂不僅能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新授知識以更合理方式呈現給學生,達到啟迪學生思維、促其質疑問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目的。但近年來,有些教師對情境認識出現偏激,課堂追求"花哨",學生活動之后雖"娛樂四起",但實效甚微,達不到應有效果。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有效情境教學的策略。
1.構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構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這應是教學初衷。因為情境創(chuàng)設目的之一就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有求知若渴的感覺與沖動。為達到如此目的,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新知巧妙融入一定情境中,讓情境具有趣味性,在成為知識載體的同時,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啟發(fā)性,能促其學生思考。例如,在教學《平移》時,某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金魚吃小蟲"的童話情境,巧妙地設計了"小金魚向左平移幾格才能吃到小蟲"這一挑戰(zhàn)性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注意力引向金魚中有特征的部位,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較、體悟。盡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過挫折,有過懷疑,有過失誤。但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并發(fā)現判斷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興趣盎然,學得主動,而且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2.構建富有生活味的教學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數學的產生決定了數學學習的途徑。新課標也要求數學教學回歸本原,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數學、做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味"的教學情境,讓數學知識在生活的外衣下回歸到學生生活經驗中,使學生在"似曾相識"中增強學習興趣,增強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我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點,并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學完這節(jié)課后,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比如:五角星、方桌等物體上的角。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和現象,同時也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3.構建具有問題性教學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和諧",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在他們思想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能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有效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設置情境,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初步感知了"無限"、"不斷"、"重復"等概念中重點詞的含義,起到了分散教學難點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構建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
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標極其推崇的,它作為傳統(tǒng)接受式教學 "對立面"而發(fā)展起來的。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就是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通過自學、發(fā)現、探究、總結等環(huán)節(jié),體驗知識探索的快樂。這個過程能使學生思維更為敏捷,迸發(fā)創(chuàng)新火花。推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根據需要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間,不拘泥于教材,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教學"9+2"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的起始階段。首先指導學生用湊十法,然后用語言描述使用湊十法的過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討"9+2"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8+3"、"7+4"、"6+5"等同類題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開拓。
總之,情境構建的方法很多,其有效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這需要我們教師創(chuàng)新設計,基于教材實際、學生實際、自身實際,合理預設教學情境,讓課堂在趣味性、生活性、問題性、發(fā)展性的情境中得以升華,學生得到惠及,數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