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生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密切關注史學前沿發(fā)展,合理運用史學理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和全新的歷史視角,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史學理論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歷史事件及知識,正確解讀歷史教材,開拓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本文就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史學理論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史學理論;運用
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各學科課程教學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在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如凝練總結定論式和蓋棺定論式等,開始重視對歷史事件的多元性和真實性探索,將現(xiàn)代化的方法和價值觀與歷史教學相融合,以便學生全面了解歷史事件,因此史學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史學理論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史學理論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隨著新課程的深化改革,歷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設置類型豐富和層次多樣的歷史課程,積極引入生動鮮明的歷史觀點及歷史事實,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和學習歷史知識,形成具有時代性的歷史觀念[1]。而史學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提供豐富的史學范式和理論資料,便于轉變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要求,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是發(fā)揮德育功能。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歷史學科具有較強德育功能。當前高中生缺乏較強的歷史認同感,生活閱歷相對有限,在歷史學習中難以認同教師的說教。這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史學理論,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對歷史人物事跡或歷史事件具有全面直觀理解,引發(fā)學生的道德感動,進而學習歷史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梢哉f,史學理論的運用可以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和人格教育,有效實現(xiàn)歷史學科的德育作用。
三是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而言,其能夠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歷史事件及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不能讓學生辯證和多角度認識歷史進程和局部歷史事實、當今時代和歷史事實等之間區(qū)別和聯(lián)系,無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而史學理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從現(xiàn)代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等角度深入認識人文主義及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增強開放意識和認知能力,從不同角度思考與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史學理論的運用
1、引入新的歷史觀點。時代的不同會導致價值觀和歷史結論也有所不同,歷史研究者提出的新結論雖然與歷史教材內容沒有直接相關性,但是將其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歷史與時代背景,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客觀正確認識歷史事件。通常史學理論是歷史研究者以道德判斷和歷史判斷為依據進行總結,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合理運用史學理論,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和思考歷史事件,進而得出相對全面的結論。如在近代史課程的學習中,部分教師的總結多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這個結論相對片面,需要教師用全新的理念來闡述這一觀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歷史素養(yǎng)。
2、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氛圍。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方式,不能過于依賴教材,也不能對歷史事件梳理過分側重,而是需要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等方法來分析為,運用正確的歷史語言進行表達。同時教師應該積極使用豐富的史學理論成果和歷史史實資料,對相關的歷史場景進行想象與模擬,指導學生用新的視角來創(chuàng)造性闡述和理解歷史知識,進而獲得新的結論[3]。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充實的歷史材料,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研究來進行學習,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史學理論運用環(huán)境,促進史學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3、科學運用更新的史學研究理論。由于傳統(tǒng)歷史觀念的影響,歷史教材內容沒有與時俱進,部分錯誤的觀念仍然存在,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史學研究理論對其進行修正,讓學生用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歷史事件,提高歷史思維能力。以“雅典民主政治”為例,教材中指出: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人類歷史進步,但是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正確,沒有對雅典民主政治體系進行全面概括,進而會導致學生誤解雅典政治體系。當前史學家認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適合于小國寡民的城邦,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史學理論,讓學生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提高教學效果。
4、增強教師素養(yǎng)。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有意識運用史學理論,完成教學意識的深化與轉變,讓學生主動運用不同的史觀來學習,實現(xiàn)教學理念成果的轉變。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學習和研究史學理論,對史學研究動態(tài)加以關注,豐富史學知識和理論功底,并以史學理論成果和新課改要求為依據,多角度分析歷史知識,形成獨特的結論,避免出現(xiàn)照本宣科現(xiàn)象,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效果[4]。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構建新型教學評價模式,嚴格遵循發(fā)展、多元和全面的評價原則,改變以往百分制評分形式,引導學生用多種史學觀闡述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學理論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引入新的歷史觀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科學運用更新的史學研究理論,強化自身素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的定向思維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對歷史事件進行全面理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結合史學理論得出自己的理論,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質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馬飛. 史學理論研究成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品牌(下半月),2015,03:225.
[2] 尹小虹. 史學研究理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指導[J]. 才智,2016,26:203.
[3] 戴世鋒. 史學研究成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基于社會轉型視角[J]. 中小學德育,2016,08:49-51.
[4] 馮李媛,高峰. 影視史學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