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琳
摘要:為了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而開設的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與全面進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音樂的課堂教學來說,在新的、更高標準要求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實施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感受音樂的靈魂與魅力。本文以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為切入點,對音樂課堂有效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給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 素質教育 綜合發(fā)展 有效教學
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可以從多種感官對學生進行熏陶;音樂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適當?shù)囊肓餍幸蛩?,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將歌曲與表演柔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學生的課堂體驗。
一、有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需要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有效教學
音樂學科是充滿動感、節(jié)奏、韻律的學科,不像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一樣,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節(jié)奏與動感的教學。但是,傳統(tǒng)音樂課堂的教學只是照本宣科式的課堂教學,教師授課模式固定,教學方式也是一成不變,這樣的課堂教學無法體現(xiàn)音樂中的動感與節(jié)奏,除此之外,拋開教學內容不談,單從學生的課堂體驗來說,這樣的音樂課堂帶給學生的只是純理論、純書本上的音樂知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審美得不到培養(yǎng)、提高,所以,素質教育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音樂課堂體驗著手,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富有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的美感,讓學生用心感悟音樂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孟姜女哭長城”的欣賞學習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引入,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蘊含的情緒、對歌曲中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在課堂開始,播放一個介紹孟姜女經歷的動畫短片,讓學生了解歌曲背景知識,對歌曲中表達的情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進行歌曲的欣賞。此外,可以用多媒體對歌曲演唱中應該注意的要點進行演示,讓學生掌握演唱中的要點。同時,教師在教學生演唱的過程中,應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節(jié)奏的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生演唱過程中,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的旋律,在旋律的帶領下,學生會更容易帶入感情,掌握歌曲的內涵與精髓。
二、可以在課堂教學適當?shù)囊肓餍幸魳芬蛩?,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
初中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大多數(shù)是一些具有明顯政治色彩、愛國色彩以及民謠氣息的歌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而設的教學內容,但是,對初中生來說,他們是緊跟時代潮流的一代,喜歡新潮、流行、時髦的因素,所以課本歌曲對學生的課堂吸引力并不大,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到積極參與、熱情主動呢?這就需要教師緊跟時代進步與發(fā)展的步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恰當、適宜的引入一些流行因素,比如,流行音樂、當下比較火的樂隊組合的歌曲、演唱會的視頻等等,以此來帶動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才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中學時代”的歌曲學習中,教師不妨通過引入流行音樂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可以引入“北京東路的日子”這首歌,這首歌是南京外國語學校某一屆高中畢業(yè)生作詞、作曲編寫的一首流行歌曲,歌曲中表達了對母校的不舍與對中學時代的留戀,因而可以與“中學時代”有所共鳴,讓學生在對這首歌的聆聽與感悟中,展開教學目標的學習,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帶入情緒,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有效課堂教學。
三、將歌曲與表演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與感受
音樂教學不應只是單純的課堂講解式教學-教師講解音樂歌唱技巧與音樂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溉”,有些理解力好、感悟能力強的學生,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就可以掌握歌曲的內涵與技巧,但是對于那些理解力一般、感悟能力差的學生,僅僅只靠教師的單方面講述,是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的,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選擇課堂教學形式,增加音樂課堂的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從而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實現(xiàn)對歌曲內涵的理解與音樂技巧的學習與運用。例如,在音樂經典“音樂之聲”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觀看完“音樂之聲”的電影后,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演繹與演唱電影中的經典場景與曲目:扮演瑪利亞的學生演唱《音樂之聲》,學生的表演與演唱應表達出對大自然的熱愛;扮演上校的學生演唱著名的《雪絨花》,應演繹出上校的無限深情;扮演孩子的學生們演唱《哆來咪》、《晚安,再見!》等歡快歌曲,應表演出孩子的活潑與調皮。通過表演的形式,可以在調動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歌曲中表達的情感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因此提高。
四、結語
音樂是一門永不退色的藝術,對音樂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初中生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鍛煉,可以使學生加強自身的人文造詣,對學生的未來的發(fā)展與進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靜宜.探討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思路[J].學周刊,2016,(05).
[2]王強.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有效教學的探討[J].學周刊,2016,(27).
(作者單位:吉林省榆樹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