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芹
摘 要:合作學習既是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的一項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熟練掌握的一項學習技巧。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在課堂之上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新課程改革
語文是人文社會學的一門重要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語文學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因此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必備要求。語文學科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因此教學方式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教學這一種形式,講課方法也不單只有“教師講,學生聽”這一種方式。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因此很難做到在語文課堂上每一分鐘都聚精會神認真聽講,這就需要教師要掌握好課堂進度,吸引住學生在課堂之上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松弛有度,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使學生通過與老師、同學間的有效互動,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探究精神,培養(yǎng)他們與同伴合作的能力,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他認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提倡在日常學習中要互相切磋、交流。隨著教育的普及,合作學習的理念在國外也得到了足夠的關注與教育實踐嘗試,給我們國內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可供參考的教學實例。但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帆風順,在教學實踐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對合作學習教學方式進行嘗試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教學案例,應當引起教師的反思,在新形式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使其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為此,本論文從提高教師素養(yǎng)與做好準備兩方面就更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展開討論。
一、提高教師素養(yǎng)
教師自身素養(yǎng)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課前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到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親力親為。要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合作教學的實踐教學,首先需要教師從觀念上重視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平日里多研究最新的教學政策,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為了避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問題漏洞,教師要認真研讀有關合作學習的理論書籍,對其有最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在理論學習方面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其次,要關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學生在課堂之上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之前,對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有充分的了解,關注到學生學起來普遍感到吃力的知識點,在講述相關內容的時候應該更加詳細,做好鋪墊,便于學生充分了解,對于學習起來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可以稍微一提讓學生自己復述,以達到復習知識的目的。就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還沒有很強的自主性,在課堂上他們把教師看作是唯一的“權威”,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教師塑造成沒有任何缺點的完美形象,這種不切合實際的做法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設置一道無形的墻,不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讓老師失去了親和力,更不利于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開展。
語文學科開放性的特點,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老師念一句答案,學生在練習簿上抄寫一句的教學方法,要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自己從中受到啟發(fā)而總結出問題答案的行為,對于課堂之上能夠提出新觀點、新想法的學生要多加表揚,以此在班級里充分調動學生踴躍發(fā)言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為合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必須明確開展合作學習的目的,做到持之以恒,之所以要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因為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教育專家們得出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效率,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展開的結論。教師在實施這一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既不是為了單純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不是為了得到教研員、教育專家的稱贊,而是為了更好的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達到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開展合作學習是真正對學生有幫助,對課堂教學實踐有利的教學活動。
二、做好課前準備
合作學習不單是嘴上說說而已,要在課堂之上有效的展開合作學習策略,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有條不紊的展開具體的教學計劃,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內容。不管是作文課、識字課還是講授新課的過程中,都可以用到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如果單純?yōu)榱诉_到合作學習的目標,而不顧學情胡亂設置教學步驟,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對于一些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行學習,沒有再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浪費上課時間,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要合理分組,以達到最高效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對班級學生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將學生分成4~5人不等的小組,注意每個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學習狀況等問題,使他們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個性互補,互相啟發(fā)。發(fā)言比較積極的學生充分帶動小組內的交流氣氛,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在分享自己觀點的同時,可以給其他同學以思維啟發(fā),帶動小組內的討論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監(jiān)督者的角色,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在討論中發(fā)言的機會,阻止企圖在討論中渾水摸魚趁機偷懶說話的行為,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合作學習的受益者,真正有所收獲,才算是成功的課堂實踐。
總之,雖然合作學習是切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許多需要教師注意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合作學習教學嘗試符合新課程理念,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